浅析牛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
2022-03-03央金
央 金
(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岗巴 857700)
0 引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也是世界上单一病原体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该病是世界最为古老的疾病之一,科研人员曾在埃及一具4 5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发现结核杆菌的痕迹。面对这个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的疾病,几个世纪以来,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对结核病的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卡介苗的问世,结核病已无法在全球肆虐了。但该病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失,近年来,由于利福平耐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核病的发病趋势又严重起来,国际上受结核病困扰的地区依然不少。
人群尚且如此,家畜发病情况则更为严重,作为人兽共患病,结核病在人群与动物群中交叉感染传播。养牛业是西藏畜牧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结核病对牛的损害不仅仅局限在疾病本身的影响,牛在染病后的很长时间内逐渐影响到各方面的生产性能。结核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牛由于自身长期消耗,会发生渐行性消瘦,同时肉、奶等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无法,进入商品流通。因而结核病患牛常由于生产性能的下降而失去其应有的经济价值,而且此病治疗耗时长、成本高,该病的流行将对畜牧业产生重创,影响无法估量。
1 发病情况分析
要控制牛结核病的发病流行,推动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从源头入手,深入研究分析结核病发病情况,制定出有效应对措施。
1.1 病原分析
牛结核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最常见的有牛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禽分枝杆菌(禽型)3个分型。引起牛结核病的主要因素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对牛同样有感染力,也可引起牛发病。
结核分枝杆菌的结构中细胞壁成分结构比较特殊,脂质含量较一般细菌高很多,约占细胞干重的60%,而且有大量分枝菌酸包裹在肽聚糖层之外,这种特点致使染料不易穿入细胞壁,细胞着色不清,给实验室使用细菌形态学法进行确诊带来一定难度,容易延误确诊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期。同时,脂质的包裹可以为菌体保有水分,所以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的耐受程度强于其他细菌。粘附在环境尘埃上的结核分枝杆菌,在8~10 d都可以保持原有感染力,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而西藏的干燥环境也会变成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温床。
1.2 致病性种类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动物机体后,定居生长繁殖的部位和被损伤组织受损程度不同,其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表现具有很大区别。总体来说,该病均为慢性消耗性经过,病牛表现为营养不良,渐行性消瘦,最终表现出恶病质,生产性能大幅降低,甚至丧失。根据各地临床症状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牛结核病致病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2.1 肺结核型
此种类型是牛最常发病的一种,病牛主要表现呼吸系统症状。犊牛感染率高于成年牛,对成年乳用牛和肉用牛侵害程度相仿。此型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袭呼吸系统,在肺内定居并大量繁殖。
1.2.2 肠结核型
此型多发生于犊牛,表现为顽固性腹泻,粪便检查可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红细胞,有时伴有脓液,并带恶臭气味。犊牛发病后多发展为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感染此型可表现为前胃弛缓和瘤胃臌气。
1.2.3 乳房结核型
此种类型对乳用牛,尤其是高产奶牛危害较大,同时也会造成生殖器损伤,对种用牛也是一大威胁。感染发病后,病牛产乳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乳,乳汁稀薄如水,呈灰白色,品质无法达标,牛产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
1.2.4 淋巴结核
此型相对比较少见。由于此型是周身淋巴结感染,病牛的受损程度与发生部位关系密切。
1.3 牛结核病发病原因
根据及合并全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结核病80%以上病例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在我国,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西部。由此看,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结核病的发病情况。
1.3.1 环境因素
牛结核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健康牛在被污染的草场放牧,或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饮用被污染水源均可感染此病;病牛咳嗽时排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或杆菌附着在空气尘埃中,被健康牛吸入,也会传播该病;犊牛常由于带菌母牛的哺乳而感染此病。出生时未获取母源抗体、饲料或牧草品质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失败、寄生虫侵袭、生活环境寒冷、潮湿等因素均可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西藏地区常发生病牛确诊不及时,隐性感染牛未发现,病牛和健康牛混群饲养,就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也有引进新牛时,检疫不到位,使病牛和健康牛配种,致使此病的传播;还有病牛污染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未能及时做无害化处理,进而污染环境和物品造成该病间接接触传播的情况;检疫出的可疑感染牛没有及时进行隔离确诊,从而致使该病传播牛、羊、猪、禽等家畜混养,造成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吸血昆虫的叮咬也是该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1.3.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到位也是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很多养牛户防病抗病知识缺乏,饲养管理能力较差,疾病防控意识淡薄,小规模饲养者和部分散养户不注重针对不同用途牛只和不同生长期牛的营养配比,使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结核病感染概率。部分养牛业者不注重防范和自我保护,饲养或放牧场所卫生条件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牛粪及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物等不做任何处理或处理不及时,病死动物不做无害化处理而是直接丢弃,不仅造成自身感染,也导致疾病传播和蔓延。还有养牛业者在管理牛舍时,没有定时定期进行通风、清洁、消毒等日常管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结核病在牛群中的肆虐。
1.3.3 检疫工作不规范
在该区牛及牛产品(如牛奶、牛肉及牛肉制品、牛皮毛等)的商品流通中,各流通环节的检疫不全面、不深入,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形成完整流程,养殖户、运送人员、贩卖人员等从业人员的预防意识淡薄,造成了商品流通环节中结核病的传播。甚至还存在从业者对检疫有强烈抵触情绪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按照我国防疫检疫法规定,一旦检出结核病病牛必须立即扑杀,而针对扑杀牛政府所能给出的补贴不多,因此养殖户为保证自身经济利益,会采取拒绝检疫或逃避检疫的手段,在明知自己养殖的牛患病的情况下,还故意隐瞒不报,而且为了挽回经济损失,千方百计地延长病牛产奶期或降价偷卖牛肉,造成结核病在牛群和人群中的传播。还有少部分养殖户在买入新牛时忽视检疫环节,购入后发现有结核病,不想承担经济损失,选择了私下倒卖,使疫情随着病畜的流动不断扩散到各处,加大了结核病的防控难度。
1.3.4 诊疗不规范
畜牧兽医、养殖人员等专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是造成结核病传播的原因之一。如基层兽医、繁殖改良人员的治疗器械、人工授精设备等用具不消毒反复使用,或消毒不彻底;繁殖养殖人员不做好自身防护,或在对不同牛进行操作时不做防护用品的更换;挤奶员、饲养员不注意个人清洁消毒,不给奶牛乳头进行清洗,不消毒挤奶设备和饲养器具;对运输牛只的车辆不做区分,各种用途的车混用;日常及疫情发生期间不设置专门隔离场地;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检疫,或只进行牛体检疫,不关注自身体检,导致“带病上岗”的情况发生;畜产品加工人员怀有侥幸心理,接触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皮、毛、骨、肉、乳等带菌畜产品。这些都是造成结核病人与牛之间和牛与牛之间传播的重要原因。
2 防控方法
2.1 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覆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对区内所有养殖业者进行科学化养殖(包括各类牛的日常饲养管理、环境监控、草场选择等)、结核病危害(包括传播快、高病死率、后遗症广泛等)及防控政策(包括免疫接种、定期检疫,尤其是患病牛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联合农业主管部门、学校、医院等多个部门(单位)共同进行。可以采用依托技能培训或学历培训机构的方式,对养殖业者进行系统化教育。同时,对基层畜牧兽医、养殖等工作人员进行入职、在职培训,定期进行岗位技能考核,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专业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结核病传播。
加大各类政策,尤其是强制性政策的执行力度。要进入养殖户家中进行宣传,使政策要求深植到每个养殖户心里。要做到在疾病面前无人情、无牟利、无漏查、无错放,这样才能真正斩断结核病的传播链条。同时也要做好养殖户的心理建设工作,让其更加配合结核病防控工作。同样,政府在接种、检疫、诊断、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方面要有一定的经济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养殖户和基层人员的负担。
2.2 强制免疫接种,定期检疫
对区内所有牛只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尤其新生犊牛,并建立接种档案,逐步实现区域净化。由于目前结核病疫苗免疫成效尚不十分完美。因此,针对牛结核病的检疫也要同步进行,同样建议使用强制检疫手段,对所有牛只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结核病诊断程序。主要可以选用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PPD),必要时可结合气管分泌物的病理学检验,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配合影像学检查(主要针对肺部结核)多种手段进行诊断,与牛群有接触的人员同样也可以采用以上免疫接种和检疫诊断,进一步杜绝人兽间结核病的传播。
同时也要做好牛类畜产品及贸易流通各环节的检疫工作。严抓产地检疫大关,从源头制止染病牛只流入市场;运输检疫全程跟踪掌控,防治结核病在不同区域间的传播;统一管理屠宰场所,规范屠宰检疫程序;市场检疫多部门齐抓共管,保证把好畜产品流通最后一道关卡。针对牛肉、皮毛、牛乳、熟牛制品等所有牛类畜产品形成专门性结核病检疫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对产品及产品所到之处严格消杀,进行无害化处理。
2.3 牛群净化
对区域内所有牛实施彻底普查、检疫。建立各型牛只生产、检疫档案,每年至少进行2次全面检疫,针对特殊地区(如结核病反复发生地区)和特殊牛只(如体弱犊牛、临产孕牛)可增加检疫次数。加强检疫的同时,要继续改进检疫时的诊断方法,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结核病诊断的研究有了比较大的进展,可以考虑在牛结核病诊断上进行普及应用。检疫中,一旦发现检疫结果阳性牛立即做好标识(建议标识采取火烙印,以防止造假和检验结果纠纷),并严格隔离,待确诊报告出具后,立即通知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对病牛进行扑杀,同时对病牛尸体及所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牛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式饲养,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如有必要引种入场时,则保证严进严出,设立有效隔离区域,杜绝疾病传入与传出;饲养场人员管理要做到封闭式管理,入场出场都必须进行严格清洁消毒,带健康证上岗,全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工作中执行规范操作。
培育健康犊牛群是牛群净化的关键步骤,操作方法是设置相应的犊牛分娩室,在母牛分娩完毕后,立即采用浓度2%的甲酚皂溶液对犊牛进行全身擦拭,擦干后送至预防室进行疾病观察,并喂以健康牛乳。在犊牛为期6个月的隔离饲养期间,养殖人员应对其进行至少3次的检疫,当检疫结果均为阴性,且犊牛本身不存在任何牛结核病症状时,即可将其放入健康牛群[1]。
2.4 治疗方法
因为牛结核病治疗期长,治疗成本高,且在治疗期间存在着传播风险,对公共卫生威胁较大。因此,牛结核病确诊后通常不进行治疗,而对牛直接进行淘汰处理,我国《防疫法》中也有对开放性结核病牛强制扑杀的规定。
若确需进行治疗,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半夏、陈皮各30 g,茯苓45 g,生姜、炙甘草各15 g,水煎内服,每日或隔日1剂。每日按25 mg/(kg体重)投予异烟肼复合剂,连服60 d,接着再按上述剂量,每隔1 d给药1次,连服60 d[2]。
3 结语
牛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治疗成本高,并且病愈牛的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甚至失去生产性能。因此,结核病一旦发病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对结核病的控制应该着重在预防和种群净化上,争取在整个社会层面消灭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