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腹泻的危害及科学防治
2022-03-03赵春红
赵春红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铜川 727100)
0 引言
腹泻是蛋鸡饲养过程中常见消化道疾病。腹泻的具体发病原因有多种,有些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该病给蛋鸡养殖带来很大不利影响[1]。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蛋鸡腹泻的危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概率。
1 发病原因
蛋鸡腹泻绝大多数是生物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2],主要包括病毒类、细菌类、真菌类、寄生虫类等病原。从病原的来源分包括两种。
1)条件致病性病原,这类病原多长期寄居在消化道中,机体健康时不发病,当因多种因素引发免疫力下降时便可乘机大量繁殖,侵染肠道黏膜,产生毒素,导致肠道渗出增强而粪便变稀,常见的诱因包括应激因素、滥用药物、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
2)外源入侵性病原,这类病原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环境等感染鸡群,进入消化道后短时间内快速增殖,产生毒素,破坏黏膜结构,导致鸡群发生大面积腹泻。
2 流行情况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规模化鸡场一栋鸡舍能饲养5万~10万只,高密度的饲养模式必须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导致其季节性表现不明显。而小规模养殖的鸡场、散养鸡场自动化程度低,舍内温湿度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腹泻病季节性就较明显,高温、高湿的夏季最易发生。
1)夏季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饲料、饮水中病原菌很容易超标,部分采用自由采食模式饲养的鸡,饲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更容易出现微生物超标,从而导致肠道感染。
2)夏季肠道抵抗力较弱,加上炎热环境下鸡采食量也不佳,营养摄入不足时机体的免疫力会相对较低,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体内条件致病原抵抗力不足,这样就容易导致腹泻。
3 危害
1)蛋鸡发生腹泻后会导致饲料中的营养大量丢失。腹泻意味着肠道黏膜发生了功能性病变,饲料的消化出现障碍,淀粉、蛋白、脂肪等大分子无法充分酶解为小分子营养,饲料中的矿物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因子等无法被完全吸收,而是随粪便排出体外,饲料利用率下降。一般发生腹泻的鸡粪便会发黄,这是由于饲料未被充分消化导致的,基层老百姓常称之为“料便”或“过料现象”。
2)腹泻严重时会对生产性能造成影响。由于营养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产蛋鸡群的料蛋比升高,养殖报酬下降。长期的顽固性腹泻还会导致肠黏膜脱落,肠道受到器质性损害,这种损害基本是不可逆的,剖检能看到肠壁薄如纸张,此时基本不能吸收营养,久之机体不断消瘦,产下的蛋重量减轻,蛋壳变薄,着色浅,破蛋、畸形蛋、沙皮蛋、血斑蛋、小蛋、粪蛋、软皮蛋等比例显著上升,鸡群生产性能显著下降。
3)腹泻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鸡发生腹泻表明消化道黏膜受到了损伤,而黏膜是机体免疫的一道屏障,能阻挡饲料和环境中很多病原进入机体内部,当鸡成年后,肠道还会发生黏膜免疫,产生分泌型抗体IgA,从而对外界感染的野毒进行中和。如果肠黏膜发生损伤,很多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病原就会乘机通过受损的黏膜进入组织液、血液,并通过血液流动到达全身组织器官,导致全身出现感染。这也是肠道病久治不愈后,后期病鸡表现出全身症状的原因,同时,剖检的特征也不是很典型,这是发生了继发感染造成的。
4)鸡群发生长期和大面积腹泻时,粪便会有恶臭,有些恶臭味甚至在数公里外就能闻到。这主要是腹泻使得饲料营养无法充分吸收,经粪便外排后,其中的营养成分被粪便中的有害菌利用,产生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气、吲哚等导致。氨气主要来源于饲料蛋白中的氮元素,而硫化氢主要来自于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吲哚也是主要来自于饲料蛋白,这些元素本应成为机体中的营养,因腹泻病而外排引发环境污染。另外,很多鸡场的鸡粪是通过专门的运输车运送至无害化处理点的,粪便过稀使运输变得困难,也不利于发酵生产有机肥,最终还会带来很大环保压力。
4 临床表现
腹泻发生的早期,病鸡症状不明显,但通过粪便外观能快速判断,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不同腹泻病因不同,症状表现也会有一定差异,病毒性腹泻和环境应激性腹泻粪便以水便为主,常污染肛门周围羽毛。若为新城疫或流感引发,粪便还会表现出黄绿色。而细菌性病原感染的腹泻以稀粥样粪便为主,同时味道恶臭。若为盲肠球虫感染导致,则粪便中会混合有脱落的肠黏膜和血液,同时病鸡表现出贫血症状。肠道有蛔虫感染时,粪便中能发现黄白色线状虫体。
除了粪便不正常外,有腹泻症状的鸡会出现饲料消化不良,进而机体表现营养缺乏,生产性能下降,如蛋重下降、蛋壳颜色浅、产蛋率不高、蛋壳变薄、蛋清变稀等,对于自动收蛋的鸡场还可能导致破蛋率上升,粪蛋、畸形蛋、沙壳蛋等增多。随着毒素吸收入血,鸡的组织脏器会由早期的功能性病变转为器质性病变,包括肝细胞坏死、肾组织变性、肠黏膜出血脱落,免疫力下降,诸如胸腺、淋巴滤泡等免疫组织发生萎缩,全身多处发生出血等。
5 预防
5.1 添加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添加剂,实践表明,长期在饲料中按照0.1%~0.5%比例添加微生态制剂时,鸡的粪便通常很成型,水分含量适中,肠道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益生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一方面和肠道内的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营养,从而抑制其繁殖,使有益菌长期保持优势状态,肠道微生态体系可长期保持平衡,腹泻就不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活菌有益微生物在肠道中活化后能分泌大量的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多肽酶、脂酶等,从而帮助饲料中的玉米、饼粕、多肽链以及脂肪的分解,使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负担下降,疾病发生率就会下降,腹泻病也就会少发。另外,有些益生菌还能刺激肠道黏膜,发生黏膜免疫,产生分泌型抗体IgA,对外来野毒病原进行中和而减少发病。
5.2 做好环境卫生管控
腹泻频率高的鸡场多为环境卫生差和消毒频率低的养殖场。环境卫生不合格时,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以环境中的尘埃、飞沫、垃圾等为载体进行扩散,污染饲料和饮水,使得大群受到感染。尤其是细菌类病原,这类微生物能独立在环境中繁殖,一旦环境适宜繁殖速度会很快,只有加强环境卫生管控才能减少病原的扩散。建议带鸡消毒1次/d,必须选择广谱、安全性高和长效的消毒剂,如稀碘溶液、过硫酸氢钾溶液、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等。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鸡场前必须严格消毒,防止将外界病原带入。粪便需要每天清理,人工清粪的场不少于1次/d,自动清粪场不少于3次/d,粪便需在污染区集中发酵,或运出场外处理。生活垃圾和养殖垃圾要分开,不同卫生区域分配专门责任人,从而减少病原跨区域扩散。
5.3 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
蛋鸡进入产蛋期后最主要接种的疫苗是新城疫疫苗和流感疫苗。这两种病不是严格意义的肠道病,病鸡大多情况下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但在疾病后期,肠道淋巴滤泡出现肿胀,肠黏膜受病毒影响被破坏时也会导致腹泻。很多严重感染鸡能发现胃黏膜、腺胃乳头、肠道黏膜等有出血性病变,这就是上皮黏膜受损的标志。根据实践经验,无论是新城疫还是流感,免疫后抗体维持周期在4~6个月,有条件的鸡场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定期测定血清抗体含量,根据抗体的消长规律设计免疫计划。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则建议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以防抗体滴度下降后受野毒感染。
5.4 避免应激对鸡群的影响
应激本身不是腹泻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是鸡群出现应激后,机体免疫力发生暂时性下降,导致肠道中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繁殖扩增而引发腹泻,即应激是腹泻发生的诱发因素。常见的应激有饲料变更、天气突变、断水断料、饲养员更换、长期高温高湿天气、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暴力免疫、长途转群等。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来降低应激对鸡群的影响,每天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避免出现长期断水和断料情况,饲养员最好固定,不要随意更换,遇到长期高温天气,可在饮水中添加高剂量的VC可溶性粉、电解多维或藿香正气水来帮助解暑消热。长途转群或免疫疫苗前应提前一天饮用黄芪多糖口服液帮助提升免疫和抗应激。
5.5 规范使用药物
药物不可滥用,尤其是进入产蛋期的鸡,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物,主要是由于化学药物可导致药物在鸡蛋中残留超标而危害食品安全。建议多使用一些无抗类的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中兽药来作为日常保健品。在选购兽药产品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入,外包装未印制有可追溯的二维码产品谨慎使用,产品受到过农业农村部通报的企业谨慎合作,非国标产品也要谨慎购买。兽药在使用时,务必按照执业兽医师的要求和包装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可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在使用方法和药物配伍上也要注意,只有科学使用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6 治疗
6.1 对因治疗
对因治疗是针对腹泻发生的具体原因而选择药物。如果为细菌性病原感染,常见的有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志贺氏菌等,则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提醒的是,抗生素是抗菌效果最理想的药物品类,但由于抗生素为化学药物,使用后会造成鸡蛋中药物残留超标而影响食品安全,故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笔者推荐使用含有溶菌酶、抗菌肽、噬菌体、植物抗菌精油等成分的药物治疗,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如果为病毒感染,则可使用抗体类生物制品、中药抗病毒提取物、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兽用干扰素等进行治疗。若为肠道寄生虫感染,则需要对全群进行驱虫。还有些腹泻是由于应激造成的,必须采取措施减小应激,同时增强鸡的抗应激能力。还有些腹泻是药物副作用造成的,此时必须及时停药,减少对机体的影响。
6.2 对症治疗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腹泻,用药时必须先对机体进行补水、补盐。腹泻使得机体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补水、补盐有利于机体快速恢复代谢水平。如果腹泻严重,且粪便中带有血液,必须额外加入VK、铁制剂、叶酸等添加剂,VK能起到凝血作用,铁制剂和叶酸能帮助骨髓加速红细胞的生成,以便起到快速止血和补血的功效。还有些鸡群长期消化不良,发病期间出现营养缺乏,建议在饲料中拌入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以便改善饲料口味和提升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腹泻后期可伴发神经症状,尤其是因流感、新城疫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后期会出现站立不稳、倒立行走、不自主拍打翅膀、脖颈歪斜等,这是病原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病鸡即使通过治疗腹泻改善,神经症状短时间内也不会消失,建议直接淘汰处理。
6.3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通过对因用药和对症用药后,鸡群进入康复阶段,此期虽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整体生产性能还未完全恢复,包括产蛋率、均蛋重、蛋壳厚度、蛋清黏稠度等指标仍未达到要求,需要经过康复治疗才能发挥出鸡群的最佳性能。康复治疗周期为5~10 d,有些严重腹泻鸡群可能需要15 d左右。由于大部分的腹泻都伴随消化道黏膜的损伤,故康复治疗期间需在饲料中拌入鱼肝油粉,鱼肝油中的VA可促进肠道黏膜增生,使受损的肠黏膜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发病前水平,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含有的VE能起到抗氧化作用,还原炎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含有的VD可增强饲料中钙磷吸收率,帮助快速改善蛋壳质量。为了提升机体的代谢水平,饲料中需加入电解多维和矿物微量元素,这些物质都是机体生化反应酶的辅酶,是鸡群生产性能恢复的重要物质保证。
7 结语
腹泻是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多种,临床危害也不同,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蛋鸡进入产蛋期后,腹泻发病率会逐渐上升,之后达到产蛋高峰后再下降。这是由于开产期间饲料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鸡饲料中不含石粉,达到性成熟后产蛋率从0%增加到50%,石粉含量会逐步增加到8.5%,期间容易发生腹泻,但这种腹泻不是感染造成的,饲料稳定后很快会康复。还有些腹泻是由抗性淀粉造成的,如新玉米收获的季节,鸡场一旦使用新玉米饲喂,腹泻发生率会显著升高,这是由于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必须配合酶制剂或益生菌制剂饲喂才能改善。上述这些腹泻不需要特意进行治疗,对鸡的健康不会产生较大危害,广大蛋鸡养殖户在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将腹泻发病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