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牛羊动物疫病防控成效的措施探讨

2022-03-03寇生强

畜禽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牛羊养殖户疫病

寇生强

(临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临潭 747500)

0 引言

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牛羊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当前部分地区牛羊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如消毒防控措施不到位,疫病检查不具有针对性等。基于此,本文从以上问题入手,给出相关改善方案,旨在减少牛羊患病概率,促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疫病类型和流行性特征

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主要包括牛炭疽、传染性胸膜肺炎、腐蹄病、瘤胃积食胀气、腹泻、水疱性口炎、蝇蛆病、支气管肺炎、结节性皮肤病等。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主要包括肠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羊痘、小反刍兽疫、流感、口膜炎、出血性败血症、腹泻等。

从牛羊的常见病类型中可以发现,在牛羊养殖中,会发生多种呼吸道疾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疾病种类繁多;同时,结合临床实践观察,发现疫病发生具有季节性、年龄性、突发性、地方性特征,越是日龄短、年龄小的牛羊,越容易感染疫病,尤其在换季时(冬春交替、夏秋交替时),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疾病多发,且病症潜伏期短,具有突发特征,此外,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牛羊疫病发生率与当地养殖环境、养殖气候、养殖条件密切相关,阴冷潮湿地区疫病发生率较高。

2 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为切实保障牛羊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各级、各地区应该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养殖实际,狠抓强制免疫,制定动物疫病采样监测计划,在规模化养殖场实施严格消毒,最大化消除病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养殖户对于牛羊疫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场址选择与建设不合理,为后续疫病爆发埋下隐患

在养殖过程中,场址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水质、饲料供应、地势、通风、粪污排泄、交通运输、风向和生态适应性[1]。无论是肉牛养殖还是羊只养殖,均应该选择在干燥、通风、凉爽的区域建场,切忌在低洼、涝地建设场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区域环境限制,多数农村地区交通不够便利,不能距离交通要道1 km以上,养殖地周围自来水、流动的河水、泉水或深井水不能经过严格消毒,水质难以保证。同时,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雨水充沛,但是冬季可能存在水源污染、水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养殖户只能采用人工饲喂和水源补给。最后,部分农村地区在建场时周围居民和畜群较多,养殖环境和放牧环境复杂,养殖环境布局不科学,一旦牛羊接触到传染源,将加大疫病感染风险,为后续疫病突发埋下隐患。

2.2 饲养管理不科学,导致犊牛和羔羊免疫力低

当前,部分养殖户对牛羊的饲养管理存在认识误区[2]。如在饲养过程中只注重饲料喂养和养殖场卫生,而对于养殖场内通风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牛羊分群转群、牛羊运动与育肥等方面关注度不够,难以认识到饲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养殖户由于缺少科学指导,对于牛羊饲料选择、配比等方面了解程度不够,难以充分认识到精饲料、青饲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犊牛和羔羊的影响,因此会导致瘤胃积食、胃酸中毒、急性胃扩张等消化道疾病,牛羊胃部正常微生物区系遭到破坏,不仅会导致牛羊卧地不起、精神沉郁、反刍停止、厌食、中枢神经兴奋等症状,还会导致犊牛和羔羊免疫力低下,抗病性能差,在养殖过程中一旦气温变化明显或者温湿度起伏较大,就会出现应激反应,为后续疫病暴发提供便利条件。

2.3 消毒防治措施不到位,疫病传染源难以根除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做好场内外日常消毒是养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3]。但是在消毒防控措施实施阶段,在牧场消毒防疫工作中存在思维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是否可见消毒液来判定消毒工作是否彻底。

2)持续性进行饮水消毒,导致牛羊体内正常微生物群被破坏。

3)消毒液选择不当,不能正确地更换或交替使用消毒药,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

4)忽视环境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比如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方法不适宜在低温条件下使用;再比如熏蒸消毒时,牛羊圈舍内部温度应该超20℃才能起到杀菌作用,如果舍内温度不达标,将直接影响消毒效果。

5)消毒剂配比不当,浓度过高或过低且不按消毒程序消毒。

6)对病死牛羊处理不当,为病菌、病毒传播提供可乘之机。

以上问题均导致牛羊养殖场内疫病传染源难以根除,加大疫病暴发和传播风险。

2.4 疫苗来源复杂,免疫程序不健全

1)在牛羊养殖阶段,多数养殖户可以遵循国家相关免疫政策,对高致病性疫病及时注射疫苗,如羊布病、口蹄疫等,但是在县乡镇等基层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免疫指导,多数养殖户不能识别疫苗质量,疫苗有时与流行毒株不一致,或者基层畜禽防疫人员不能按照常规剂量进行注射,随意增大或减小注射剂量,导致重大疫病防控无法落到实处。

2)动物免疫程序不健全,尤其是散养或小户圈养,未能建立起免疫制度,养殖防疫意识有待提高,基本上是遵循“小户随大户,大户靠经验”的免疫方案,致使疫病感染概率高。此外,动物免疫疫苗来源复杂,多数从兽药、饲料市场购买,仅有少部分养殖户从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无从得知生产厂家在疫苗和兽药运输、保管过程中是否按标准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疫苗注射效应。

3)由于养殖户缺乏必要指导,可能存在滥用抗菌素药物现象,抑杀疫苗中有益活力菌群,同时抗菌素药物在牛羊体内长时间残留,会降低牛羊品质和质量。

3 改善措施

3.1 科学选择场址,做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针对场址选择与建设不合理这一问题,养殖户应该注意到,要选择地势平坦、干燥、向阳背风地段,作为养殖场,保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场区需要设置2%~5%的排水坡度(如果原本地势坡度在15°~20°可以不设排水坡度),切忌在山顶、坡底谷地或风口等地段建场;同时应该注意到,牛羊养殖区要满足小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要求,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饲料车、兽医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行。在场地建设布局与规划中,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原则进行圈舍设计。

1)在牛舍建造过程中,为了便于饲养管理,修建数栋牛舍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场内舍与舍之间都要规划好道路,当牛舍超过4栋时应该前后对齐,舍与舍之间相距10 m左右,中间可以设置绿化带,氨化池、青贮窖可设在牛舍附近,办公室和宿舍应该建设在牛场外,无害化处理点建设在牛舍下风向,以避免疾病传染,或者建设在距肉牛舍200 m以外偏僻地方。

2)在羊基地规划布局中,从家畜保健角度出发,养殖户应该设置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羊管理区,各区之间留有300 m安全距离。羊舍建造多为单列式,羔羊舍和育成羊舍建在上风处,在建筑面积规划方面,如果是育成羊0.6~0.8 m2/只,母羊0.8~1.0 m2/只,产羔栏按基础母羊占地面积25%计算,种公羊1.5~2.0 m2/只,则运动场面积一般为羊舍面积的2倍左右,羊床与地面距离不能低于1.5 m,最高不能高于1.8 m,围栏材质采用木栅栏或铁丝网以及钢管,以此实现牛羊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3.2 精细化投喂饲料,提高牛羊免疫力

多数牛羊养殖户忽视了牛羊生长变化规律,不能动态性地配比营养物质,饲料品种选择不科学,“一个配方走到底”,或者过于追求饲料品种的多元性,营养供给与牛羊生殖生长不匹配,最终引发中毒现象。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要想提高牛羊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应该精细化投喂饲料,根据牛羊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针对性补充养分和蛋白质,如牛属于是反刍性动物,在养殖中,想让牛生长的更快,应该将粗饲料(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酒糟、豆腐渣、牧草、杂草等)、精饲料(玉米面、麸皮、菜籽饼、豆饼等)相结合,根据牛的不同年龄,选择差异化饲喂方式。体重在40 kg以上的架子牛,其饲料配比为豆饼5%+棉籽饼15%+食盐1%+玉米55%+香味剂0.5%+骨粉1%+菜籽饼10%+苏打粉1%+麸皮11.5%;体重250 kg以上的青年牛,其饲料配比为棉籽饼20%+骨粉1.5%+玉米60%+香味剂1%+豆饼10%+麸皮5.5%+苏打粉1%+食盐1%。在羊养殖中,肉用山羊,在肥育期饲料配方为:高梁8%+麸皮10%+石粉0.5%+玉米57%+食盐1%+豆饼15%+骨粉1.5%+微量元素添加剂3%+酒糟3%+磷酸氢钙1%;公母繁殖山羊,应该在饲料中降低豆粕含量,约占饲料总量的11%,增加麸皮含量,约占饲料总量15%,其他配方为玉米55%+磷酸氢钙1%+微量元素添加剂2%+食盐1%+棉籽饼15%;60日龄断奶羊,其饲料配方为豆饼15%+玉米83%+盐0.4%+矿石粉1.5%+微量元素添加剂0.1%,必要时可以将矿石粉1.5%替换为磷酸氢钙1.0%、尿素0.5%,不断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提高羊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3.3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舍内病原体残留

要想有效抑制病菌病害传播,养殖户应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常见的牛羊圈舍消毒剂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有机氯、有机碘等,还包括次氯酸盐、新洁尔灭、高猛酸钾和酒精等。

3.3.1 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3种[4]。

1)浸润消毒:利用有机碘的混合物水溶液,或者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进行防护服的清洗。

2)喷雾消毒:对养殖环境消毒,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对进场车辆、牛羊场道路进行喷施消毒,消毒液多选择为过氧乙酸、次氯酸盐。

3)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灯照射,对养殖环境进行杀菌,降低细菌和病毒含量。

3.3.2 消毒制度

1)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场前,通过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维持在3~5 min。

2)环境消毒:用2%火碱对周围环境和运动场消毒,用漂白粉对污水池消毒1次/月。

3)用具消毒:用0.1%新洁尔灭对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并用0.2%~0.5%的过氧乙酸定期对饲喂用具、兽医用具、助产用具彻底消毒。

4)利用10%~20%石灰乳对地面和排泄物进行消毒。

5)利用2%~4%氢氧化钠溶液对草垫消毒。

6)利用3%来苏尔+4%甲醛,对空的牛羊舍消毒2~3次/周。

7)利用次氯酸钙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3.3.3 无害化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把养殖环境卫生彻底打扫干净,保证牛羊健康,同时对死牛死羊及时定点无害化处理,农村地区常见无害化处理方式为深埋法,埋藏坑宽度小于等于3 m,深度在2~7 m,坑底需高出地下水位1 m以上。如果是由于疫病而死亡的牛羊,应该利用焚烧法处理,使用焚尸炉、焚烧窑进行集中焚烧,以此满足无害化处理需求,降低疫病传播和蔓延速率。

3.4 优化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牛羊免疫程序不能始终呈现一个模式,应该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日龄的牛羊进行针对性免疫[5]。从正规渠道购置品牌疫苗,1头牛/羊使用1只注射器针头,严禁使用“三无”产品,对注射针头严格消毒,照规定剂量注射,如果需要接种多种疫苗,两种疫苗之间间隔最少7 d,期间不能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接种过程中要建立档案。在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疫苗为口蹄疫灭活疫苗、布氏杆菌疫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其中牛口蹄疫灭活疫苗可用于各种品种年龄的牛,1岁内的牛,2~3 mL/次,注射2次/年,超过1岁的牛肌肉或皮下注射1次/年,注射量为4~5 mL;对于布氏杆菌病,8月龄内的犊牛注射布氏杆菌M5弱毒苗,按每头份300亿活菌皮下注射,处女犊牛注射布氏杆菌19号疫苗,5 mL/头进行皮下注射,其余牛注射布氏杆菌S2冻干菌苗,按每头份500亿活菌口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利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按2 mL/头臀部肌肉注射。羊主要注射三联四防疫苗,颈部肌内注射,每年3月份和9月按照注射1 mL/头,羊痘疫苗尾根内侧皮内注射1头份,每年5月下旬注射0.2 mL,注射之后加强免疫抗体监测,必要时应该补免。

4 结语

牛羊疫病发生率与当地养殖环境、养殖气候、养殖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养殖户应该科学选择场址,根据牛羊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针对性补充养分和蛋白质,提高牛羊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日龄的牛羊进行针对性、集中性免疫,以此降低疫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牛羊养殖户疫病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牛羊各几头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