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与疾病预防探讨
2022-03-03曾红平
曾红平
(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织金 552100)
0 引言
仔猪新陈代谢功能和消化功能不完善,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较敏感,对外界温湿度要求较高。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技术人员除要进行科学饲养、加强管理外,还要根据猪仔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为其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并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
1 仔猪的机体特点
仔猪是指刚出生的小猪,广义上从出生至体重为30 kg的猪都被称为仔猪,虽然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已形成,但是其新陈代谢功能和消化功能不完善,激素调节机能不强,到60日龄时胃重大约150 g,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此外,仔猪皮下脂肪不发达,对环境温度的下降极为敏感,在产后6 h内最适宜的温度为35℃左右,7日龄后可逐渐降至25℃。仔猪生长发育快,特别是出生21 d后,生长需求与供养需求形成“剪刀差”[1]。出生后的仔猪须靠初乳吸收母体抗原,可防止仔猪患病、提高成活率。养殖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为其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以此提高仔猪成活率,提升生猪出栏率。
2 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1 仔猪断奶前的饲养管要点
2.1.1 母乳喂养
仔猪出生后应尽快吃上母乳[2],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初乳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镁盐,乳酸度较高,均可被仔猪小肠全部吸收,以此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同时增加体力和产热。在出生后的3 d内可固定乳头,养殖户可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3对乳头,确保弱小仔猪获得充足奶汁和足够营养,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得全窝仔猪均衡生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2.1.2 科学寄养
如果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额外进行补喂,或者给予特殊照顾[3]。如出现1胎产多仔、母猪泌乳不足情况或者仔猪数量超过有效乳头数时,可在仔猪吃足初乳2~3次后进行寄养,根据“寄大补小,寄强补弱”的原则,生母与养母的分娩日期最好相差在3 d以内,以此保证寄养猪吃上初乳。在寄养过程中,应先用养母猪的尿、乳汁、垫草擦拭寄养猪,经过30 min后再与养母猪混合。
2.2 仔猪断奶后的饲养要点
仔猪4~5日龄时可以每天饲喂新鲜开食料,并在24~28日龄时断奶[4]。为了降低断奶之后仔猪的应激反应,断奶前饲喂乳猪料的总量应达到600 g(可在仔猪饲料当中添加仔仔壮和黄芪多糖),刺激酶系统的发育,如果必须换料,需要4~7 d的时间,逐渐进行。同时断奶前调节供暖设备,做好打耳号、去势、断尾等工作。
在断奶后期,仔猪也被称为保育仔猪,刚断奶时仍需用乳猪料饲喂一周左右,之后逐渐减少乳猪料比例,饲喂不可过饱,以防下痢,10~14 d可全部换用仔猪料。在配合仔猪日粮时,要注意饲料原料的选择,在断奶后期补充能量饲料、蛋白饲料、杆菌肽锌、土霉素、抗菌肽、复合酶制剂等,以减少下痢,促进生长,但使用量不得超过20%。具体饲料配方如下:粗蛋白6%、低尿酶豆粕25%、食用油2%、无霉黄玉米62%、赖氨酸1%、食盐0.3%、磷酸氢钙2%、预混料1%(铜125 mg/kg+喹乙醇100 mg/kg+硒0.3 mg/kg+锰5 mg/kg+铁150 mg/kg+锰5 mg/kg+碘0.14 mg/kg)、添加0.7%维生素。以上饲料配方对保育猪肠道良性菌群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仔猪的日增重提高12%~15%。
在喂断奶仔猪饲料时,要注意仔猪的采食情况,如果发现槽内食物剩余很少,说明喂料量适中;如果剩余过多,在饲喂过程中应该少放料;如果发现槽子被舔得干净湿润,说明喂料量不足,应根据情况进行饲喂量的调节以更好地满足仔猪生长所需,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
2.3 疫苗免疫
要想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应该在仔猪出生3 d后每个鼻腔接种伪狂静疫苗0.25头份,预防各种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断奶1周后(35 d)转群,肌肉注射伪狂静疫苗1头份;转群1周后(42 d)换料,在饲料里加入帝诺玢(1 kg:1 000 kg)连喂1周,并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口蹄疫和乙型脑炎疫苗可根据季节自己决定。
2.4 猪舍环境管理
1)由于初生仔猪怕冷,因此养殖户应该合理调控猪舍温度。不同日龄的仔猪对温度的需求略有不同,1~7日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8℃~35℃;8~30日龄为25℃~28℃;超过30日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3℃~25℃。由于仔猪生长快,在短时间内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仔猪这一生理特性,养殖户多利用在产仔栏内建造一个简易保温室的方法,为仔猪营造适生环境。保温室的规格一般为长×宽×高=1.2 m×0.75 m×1 m,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250~500 W红外线灯泡,保证室内光照,灯泡需距地面30~40 cm,也可以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小门,小门规格为长×宽×高=0.8 m×0.5 m×0.5 m,目的为方便仔猪后期自由出入。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 m处悬挂一支干湿温度计,其是衡量畜舍内温度的重要依据,猪舍温度、湿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群的生长状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养殖户不能过多地依赖温度计,应该以猪为根本,及时观察仔猪采食、体表特征和睡姿等情况,依据这些状况及时调剂温度,湿度以55%~70%为宜,猪舍内空气流速要求春、秋、冬季为0.2~0.4m/s,以此保证空气新鲜度,夏季为0.4~1 m/s,保证舍内有充足氧气供猪群呼吸。
2)消毒工作是仔猪养殖中的日常工作之一。带猪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手段,即:对饲养猪的舍内一切物品(包括猪体、空间、地面、工具等),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猪舍和猪的体表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导致仔猪疾病的爆发和蔓延,病原微生物不断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户应该坚持每日或隔日对猪群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在夏季可缓解热应激,减少死亡率,在冬季可降低猪舍空气中浮游尘埃与尘埃上携带的微生物,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其中,消毒药剂可以选择0.1%新洁尔灭、二氧化氯、0.5%~1%强力消毒灵以及0.3%~0.5%过氧乙酸等。
3 仔猪疾病预防
3.1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哺乳期间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5]。产生仔猪白痢的原因较为复杂,生活条件不适宜,室内温度过于寒冷和潮湿,为大肠杆菌的侵入带来可乘之机,同时,母猪患病导致奶水中携带病菌等,都会引发仔猪白痢。临床症状主要是下痢,有时粪便中混有气泡,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有食欲,但是后续随着病情的加剧,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喜钻卧垫料或挤压成堆,走路不稳、寒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成为僵猪。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胃内充有凝乳块,胃黏膜潮红肿胀,少数严重病例胃黏膜有出血点,心冠状沟脂肪胶样浸润,病程久者可见肺炎病变。
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中药治疗仔猪白痢,白芍400 g、秦皮300 g、苦参600 g、泽泻400 g、穿心莲500 g、苍术300 g、甘草200 g、山药300 g,将上药粉碎,加水3 500 mL进行煎服,给体况差、脱水严重、食欲不振的仔猪进行灌服,2次/d,每头猪喂养剂量约为100 mL。还可以采用西药治疗法,每只仔猪注射2 mL黄连素注射液,2次/d,连续2 d[6]。或者用10%葡萄糖注射仔交巢穴,每次2 mL,连续注射2~3 d。或者利用在仔猪3日龄,口服土霉素1 mL,提高仔猪免疫力,通过补铁补硒的方式注射右旋酐铁素1 mL,以此预防仔猪白痢。
3.2 水肿病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发病高峰期多见于春季和秋季,在发病前期,病猪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多发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尤其是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该病的病程短,病猪迅速死亡,病症多为突发,仔猪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作圆圈运动或盲目冲撞。通常体温不高,但是脸部、眼睑水肿,在捕捉时叫声嘶哑,在发病后期仔猪头部变胖,经过解剖可发现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整个肠间膜呈凉粉样,肠黏膜红肿,甚至出血,胃黏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该种病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如果饲养管理不合理,或者仔猪受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刺激,如突然饲料更换、断奶、免疫接种、空气不新鲜、卫生条件差、消毒不彻底等,容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和腹泻,同时摄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的仔猪更容易发病,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成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最终导致仔猪水肿病。
要有效抑制仔猪水肿病,圈舍必须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消毒药,定期对圈舍通风换气,给猪群提供干净饮水。母猪临产前40 d和15 d,为了增强初乳中大肠杆菌抗体,可以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2 mL,或者注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三价灭活苗2 mL,仔猪在3~4日龄时肌肉注射富铁力或牲血素1 mL,以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或者注射0.1%亚硝酸钠2 mL;对于35日龄断奶仔猪,应该调整饲料配方,断奶前1~5 d逐渐减少喂乳次数,定期给予金霉素、亚硝酸钠等药物。在仔猪水肿病发病前期,同群猪全部使用水肿沙星100 g拌料100 kg,连用3~5 d;也可以一次皮下注射安钠咖注射液1~2 mL或一次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1~2 mL,还可以一次性静脉推注20%葡萄糖注射液30 mL+地塞米松1 mg+硫酸卡那霉素150 mg/(kg体重),有效减缓仔猪水肿病病情。
3.3 仔猪弓形虫病
仔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终末宿主是猫,经口感染为主,在猪群中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尤其是10~50 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常出现便秘情况,粪便呈粒状,呼吸急促,有的患猪在发病后期尿呈橘黄色,且精神沉郁,随着病情的发展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粪便外附黏液,耳尖发生干性坏死,有的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最后变为僵猪。仔猪弓形虫病的病因主要是仔猪接触到弓形虫卵囊,因此原虫便在肠壁细胞内开始裂殖生殖,在5—10月份的温暖季节发病较多,或者母猪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仔猪发生弓形虫病。
该病的防控须严防饮水及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在必要时可用蒸汽或加热等方法杀灭卵囊,不给猪喂食生的碎肉,同时可以利用乙胺嘧啶6 mg/(kg体重)+磺胺嘧啶(SD)70 mg/(kg体重),内服2次/d,或者使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100 mg+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0.2 mg,内服1次/d,连用2~3 d。
3.4 仔猪传染性肠胃炎
仔猪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消化道传染性疾病,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出现明显脱水,有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2~3周龄的仔猪感染后体重迅速下降,个别猪呕吐,体温升高,发育不良,食欲不振。引发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根本原因在于猪舍内部卫生清洁不彻底,因仔猪免疫力不强,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最终在猪群中呈周期性流行。
要有效抑制仔猪传染性肠胃炎,养殖户应该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及时打扫、清理猪舍粪水,并利用50%百毒杀3 000倍液消毒。当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即隔离生病仔猪,之后按照2~4 mg/头注射阿托品,控制继发感染,同时口服次硝酸铋2~6 g、肠毒清(国浩)100 kg体重1套,或者保证怀孕母猪在产前25~30 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3 mL,让仔猪吃母乳后获得被动免疫效果。也可以利用中药治疗法,取炒六曲15 g、炒山楂10 g、酒赤芍14 g、陈皮10 g、葛根8 g加水350 mL煎服,病轻猪3 d可痊愈,病重猪将以上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相配合,5 d之内可以有效缓解病症。
4 结语
为确保全窝仔猪均衡生长,提高整窝仔猪成活率,应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度和适宜温湿度,做好断奶前后期饲喂管理,强化猪舍消毒与卫生管理,定期免疫,掌握各种常见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方法,以此降低发病率,促进仔猪尽快进入育肥期,从而提高出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