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要义与策略
2022-03-03赵楷夫房广顺
赵楷夫, 房广顺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一、引 言
幸福管理是基于经济学、心理学与哲学共同研究并最终应用于管理学的产物。幸福管理作为一种以创造幸福价值为核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导向、以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为途径、以获取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因其所揭示的收入与幸福的密切联系,常被作为企业管理的最优选择。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口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提出的“幸福悖论”[1],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创建的“积极心理学”[2],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不仅深受经济学家的青睐,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得益于诸多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学,幸福管理应运而生。国内对幸福管理的研究起步晚、成果少。蒲德祥作为国内幸福管理研究的领路人,从信息经济视角出发,构建了幸福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即幸福最大化的组织目标、信息成本最小化的组织结构、生命成本最小化的组织成员三者的完美交融[3]。此后,陆续有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幸福管理研究,诸如:丛龙峰提出组织中员工幸福管理的三角框架,即员工的幸福来自公司层面、人际层面、工作层面[4];黄建、李朝波从人性理论出发,强调组织中应该对员工实施幸福管理[5];叶明、龙静则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创新型组织人才幸福感的因素,即绩效考核及薪酬、人才职业发展、直线管理者人才管理水平[6]。虽然与幸福管理相关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但这些研究多是从企业角度出发,视角比较单一。笔者将突破幸福管理传统研究视角,选取学校班级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在幸福管理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与新时代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二、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要义
何谓学校班级幸福管理?依据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如下界定:在学校班级管理中,运用幸福管理理念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为全面阐释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要义,笔者试从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内容、特点及意义等方面做具体分析。
(一)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内容
1.管理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班级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明确方向性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班级幸福管理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托。班主任采用激励的方式,用阳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从多维视角看待学生的发展,让班级管理真正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幸福”的互动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班级幸福管理的理念。在现代班级管理中,幸福管理模式秉承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独立发展”的人文性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基,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2.管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管理。面对新时代对学校班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班级管理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无论是班级的各项活动组织,还是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忽略学生个人意愿的表达,将部分班级管理的权力交到极少数学生的手中,致使班级内大多数学生游离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之外。而幸福管理采取“人人参与、互动管理”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并且更加注重细节,更能调动情感,可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切、温馨、自由的班级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平等观念、独立精神、自主能力,从而营造班级的文明和谐氛围,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
3.管理重点: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随着新时代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彰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成为每位班主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级事务应让学生自主管理,以激发其潜能,真正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和管理者[7]。可以说,学生是班级幸福管理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幸福管理的艺术,就在于“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要遵循分工合作、轮换执行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轮流管理班级事务。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既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特点
1.班级管理更为柔性。学校班级幸福管理与传统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管理更为柔性、更注重民主参与。与规范化、强硬化的命令式管理相比,班级幸福管理更侧重采用激励的方式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幸福管理模式下,学生基于平等关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按照纪律要求,更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和监督者,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其权力得到进一步下放,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关系的融洽。此外,班级幸福管理更侧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更提倡学生个性的张扬,这充分彰显出班级幸福管理的柔性化特点。
2.学生自我价值实现方式更为多元。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多元化,体现在其改变了既往班主任及教学资料的权威性,让学生得以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这样一个传统、单向、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而在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及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以适应班级管理的变化发展。在整个幸福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与学业知识的选择及接受上、在班级多种活动的开展及参与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使其多途径、多样化实现自我价值,体会到幸福人生的真正意义。
3.学生参与管理态度更为主动。在幸福管理模式下,班主任通过下放权力、合理监督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同时,班主任从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展现学生特长等诸多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双转变”,即由学生大众化管理向兼容个性化管理的转变和由学生被动化管理向自主管理的转变[8]。“双转变”得以实现的前提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管理。
(三)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意义
1.帮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学校班级幸福管理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学生能否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和幸福,与其所处的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处于幸福管理模式之中的班级,学生能够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发挥才能。尤其是在积极和谐的班级组织关系下,学生必然会产生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学生的幸福感增强必将对班级管理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学校班级幸福管理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还有助于班级的科学化管理。
2.挖掘学生自我实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发展潜能,而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既与教学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也有赖于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实现。在学校班级幸福管理模式下,学生独有的性格、天赋、特长及人格特点都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得到重视和挖掘,从而达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而挖掘每个学生具备的潜能及优势,不仅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优化与班集体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与班级管理目标之间的契合,由此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关系。
3.促进班级管理的变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书育人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标准。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班级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幸福管理作为一种民主化、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而,基于班级管理的视角,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无论是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监督者与实施者,还是其他类似的对应关系,幸福管理均可保证二者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只有在幸福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科学地监督和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班级管理才能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理想境界。
三、当前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班级管理总体上是好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诸如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程度不高、班级规章制度制订不尽合理等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学校班级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依旧遵循传统模式,即以被动式、惩罚式、大众化管理理念为主导。被动式管理是指班主任对秩序维护、活动组织、环境建设等班级管理工作发布指令,要求责任到人,学生则在此过程中被动接受任务安排;惩罚式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登记、扣分、当面批评等方式管理班级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学生;大众化管理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未能充分考量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因素,而是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管理所有学生。上述管理理念在目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但这些理念在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管理内容等方面均难以切实发挥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程度不高
在部分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比较典型的学生参与管理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班主任及学生干部是维持班级秩序、保证班级事务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10],而其他学生习惯于接受和遵从班主任、学生干部的指令,被动地完成任务,缺乏主人翁精神。这种管理形态忽视了学生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我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其兴趣、特长、智慧及创造性的发挥。在此类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往往表现出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强的特点,不仅影响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与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班级规章制度制订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班级规章制度体系,对维护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此类班级规章制度体系在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导致班级管理功能的弱化与异化。例如:惩罚性内容远多于奖励性内容;过于强调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规章制度的内容多、篇幅长、更新慢。此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透明度不够、认可度不高,导致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不大、实效性不强,难以使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对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塑造也无法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情绪体验,使其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幸福感。
四、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策略
新时代的学校班级管理应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运用幸福管理的理念、方法与策略,丰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推动班级建设、学校发展。依据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等因素,笔者提出如下实施学校班级幸福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以幸福管理为理念,将班级还给学生
真正的教育应是自我教育,真正的管理应是自主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由此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仅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并没有融入班级管理与班级群体,也就无法接受必要的熏陶和教育[11]。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引路人和协调者的作用,学会“简政放权”,营造团结、友爱、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以取代“保姆式”“警察式”“专断式”的管理模式[12],从而为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可获得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并能够自由展现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为班级管理贡献智慧,最终推动班级管理不断走向民主化[13]。简言之,班主任应赋予学生更多的班级管理权,自觉做学生自主管理的协助者;将班级还给学生,通过制订方案、创设情境、帮扶指导,推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同学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发掘各自内在潜能。由此,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在品尝成功快乐、感受进步的同时,总结自主管理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班级还给学生,班主任并非无原则地放纵学生自由发展,而是要明确哪些事情可“放”权、哪些事情需“收”权,做到收放自如。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懂得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14]。
(二)强化育人责任,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应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正处事、真诚待人,要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浸润全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成长[15]。在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时,班主任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以得到锻炼为目的、以共同进步为宗旨、以主动服务为荣耀,在管理中学会平等相待、团结互助、见贤思齐;要敢于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大胆管理,给学生树立信心,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彰显其独特性,发挥其榜样作用,使其他学生服从其管理、听从其安排;要洞察学生的点滴进步与细微变化,让学生相互激励、相互影响,促使每一个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参与转为积极参与,使其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指导学生担任班级干部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而是要学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对于家庭条件存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施以援手,以平等身份、和蔼态度与家长交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心底里有一种期待和盼望[16]。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要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和负责班级管理、集体制订班级目标、自主商议评价等级的氛围,从而形成一个适宜学生个体发展的组织环境。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主讲评和总结自我表现,即改正错误让学生说、提升效果让学生做、总结得失让学生想,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决策、处理和评价,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班级幸福管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17]一个班级如果缺少体系健全、内容严谨的班规,就难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更难以打造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班规是规范与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标尺,是建立优秀和谐班集体和维系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做好班级管理,就要从制订班规与执行班规两方面着手:在制订班规方面,要对学校出台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相关规定进行归类、总结,并与班训相结合,以此为基础由全班学生自主讨论、提出建议,最终形成班级制度细则。在执行班规方面,首先,班主任要向全体学生全面解读班规,阐述制订班规的目的与所要达到的效果,分析班规内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增强学生对班规的认同感[18];其次,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执行班规的引导工作。要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自觉遵守班规。可从班级中遴选出若干名学生作为监督委员,负责监督学生遵守班规的实际情况,并对不遵守班规的学生给予及时督导和纠正,推动班规的贯彻执行。
班风是班集体认同的潜在规范,虽然其既无明文规定也无外力强制,但却常常能左右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具有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19]。优良的班风,不仅可使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与共的亲密关系,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减弱或消除学生在班级中可能受到的消极影响。班风作为一种无形的规范性力量,可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标准、管理有方向,能够有效促进班级成员向着更高的共同目标奋进。而“敬、静、净、竞”最能体现良好的班风:“敬”是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的道理;“静”的纪律和氛围是学习的保障;“净”的学习环境是展现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细微之处;在“竞”中比学赶帮,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担当责任、服务集体,使集体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夯实良好班风为抓手,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实现班级的幸福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将班级还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管理,让班级管理成为增长学生才能和阅历的舞台。而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应以尽心尽责的专业精神和爱班如家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唤醒学生,做到学生的班级由学生做主,从而让学生能够找到归属感、增强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深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幸福管理目标的实现与良好效果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