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张学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直观多媒体微课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张学佳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该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信息化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内容不断得到优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体会数学知识要点,强化他们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消化,从而提高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一、开展直观演示教学,强化知识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有限,对数学抽象复杂的问题难以完全理解,如果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解题技巧,他们仍无法深切体会到解题过程,只能对知识死记硬背,缺少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直观演示教学。多媒体播放的演示内容,具有色彩感强、画面灵活生动、音效优质等很多优势,可以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感官神经,让学生直观学习到数学题的解题过程,经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知识讲解和直观演示相结合,使学生强化对复杂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可能性”一课,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如何思考可能性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难懂,教师可以开展直观演示教学,强化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教师可通过抛硬币引出可能性课题,接下来出示例题“纸盒里放入一颗红色的小球,三颗绿色的小球,还有两颗黄色的小球,这三种球拿出来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演示每次拿出球的过程,最终判断三种球拿出来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演示进行可能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每次拿出球的可能性,相比较直接讲解更具生动直观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多媒体情境,引发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必不可少的就是构建多媒体情境,所谓的多媒体情境就是让小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动情感氛围的升华,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多媒体除了视频、图片以外,还有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带动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学生投入数学学习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情境要与课堂主题相符合,同时还要在合适的时机构建,以此发挥其特有优势,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小数加减法”一课,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多媒体情境,首先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兔子去超市买东西的动画视频,教师导入:“同学们,小兔子都买了什么呢?分别花了多少钱?”学生答:“练习册2.3元,铅笔1.5元,橡皮0.5元,日记本5.6元。”教师继续提问:“小兔子花了多少钱?小兔子带了20元钱,那么售货员又应该找给它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帮它算一算。”学生回答:“先用2.3+1.5+0.5+5.6算出来结果,之后再用20减这个数就是要找的钱数了。”引出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接下来多媒体课件呈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动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计算小兔子花了多少钱,进而引出课堂主题内容,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多形式进行微课教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而数学内容又比较抽象难懂,无法激发其主动性,最终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多种形式开展微课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上通过微课理解知识要点,在课后设计微课让学生巩固练习,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这节课主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需要学生记忆公式内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简单了解一下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组成。在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的学生在长方形变换底时,找不准对应的高;还有的学生不理解正方形怎么就变成了棱长和棱长相乘,而没了底和高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依次解答疑惑。在课后,教师将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并且在每一部分后面都设计对应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复习训练。这样一来,在微课的助力下,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延伸课本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若想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拓展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延伸课本知识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对知识的反复记忆;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打开数学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延伸,增长学生见识,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收集适合的资料,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路打开,视野得到拓宽,也会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认识多边形”一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多边形图形,课本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在讲解教材内容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其他资料,以供学生学习理解。首先教师查找一下关于多边形的生活物品,包括不规则的多边形图片,再或者找一下八边形、十边形等复杂的多边形图片等相关资料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我们发现,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寻找的对多边形的拓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同时促进其进行自主学习。

四、抓住关键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每节课都是有重难点知识的,如果教师不分主次地传授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混乱,无法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抓住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明确知识要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解题中的重点部分借助信息技术标注颜色,或者通过对学生易错的部分加深字体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醒目地看出数学题目的关键点,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下次遇到相关类型题时就会很快回顾起课堂上的重点标注,迅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例题“102×23=?”,讲解竖式计算需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列出式子,然后用个位3乘102的每一位,结果落在3对应的下面位置,之后再用2乘102的每一位,结果落在2对应的下面位置,再加在一起算出结果,学生对这个复杂的落位过程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如何落位的部分标注成红色,并在竖式侧面标注是如何运算的。除此之外,对中间有“0”的三位数,学生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将“0”加粗字体,提醒学生这个地方容易出错,注意运算时不要忘记零也要乘进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抓住知识关键点,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既可丰富课堂学习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同时也可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开展和进行,使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开展直观演示教学,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课件让学生深入感受解题过程,从而强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构建多媒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微课或者延伸课堂知识等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借助信息技术抓住关键知识,有针对性地讲解,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直观多媒体微课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简单直观≠正确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