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

2022-03-0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城郊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诗意小学生文章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城郊中学 张 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由于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虽然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多样化,但是,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愿意主动改变和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理念

“诗意语文”可以被称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追求的一种完美的境界,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诗意语文”,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要怎样借助科学手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每个小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每个教师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对“诗意语文”的理解也不同。我国教育学者王崧舟提出的“诗意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上研究和借鉴比较多的理念。让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帮助小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诗意语文”教学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并且通过此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文字背后要表达的含义,追寻诗意人生。所以,“诗意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到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生生平等”以及“师生平等”,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精神生活。“诗意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角度出发,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情感共鸣共同发展。小学“诗意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底蕴。审美主要指教师能通过文字体验到文字的魅力,发现文字的美,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美,懂得美。文化底蕴是指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传播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思想是要学生懂得体现自我价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运用正确的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主观感受,从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的精神生命,帮助学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

三、小学语文“诗意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大国,其中,语文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识字、文章朗读上,至于学生是否对所学文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不做任何的探究与考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趋于表面化,不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字,这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情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知识时,不能过于表面化,应该教会学生对文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这对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如教师可以用一段具有诗情画意的语言作为文章的引导语,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有诗意,之后再利用这种氛围开始文章阅读,为打造“诗意语文”创造良好的切入点。

例如,在讲解《日月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这两句古诗作为文章讲解的开头语。这两句诗主要写的是日月潭的风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这两句诗所描绘的迷人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想象接下来文章中要讲解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让小学生直接理解学习《日月潭》,小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会出现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想象不出来文章中的美景究竟美在哪里的情况,这也使小学生很难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如果教师可以运用诗句作为课程开场白,并且让学生主动探讨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学习此篇文章,就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诗意体验

“诗意语文”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学生是否学会,并不注重学生是否产生精神和心灵上的共鸣。“诗意语文”是在学生懂得文字意思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心灵上的对话和精神上的契合,可以说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表述,把自己与教材之间的心灵共通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与教材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可以对文章中的文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学生才可以吃透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领路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阅读知识,也要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体现出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表达,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找一些富有诗意的视频或者是图片,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适当地播放视频或者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程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寻文章中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文章要表达的知识。课程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都谈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并且说出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在学生相互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得到自己的精神食粮。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彼此分享相互建立起有效的沟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与融合。这对激发出学生自己的诗情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放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展现自己。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的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

(三)让学生感悟语文诗意

一篇文章,无论有多少人阅读,都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情感,这就是一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由于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也都是不同的。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教师不应该用对与错的思维去教导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阅读时,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才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章和自己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文章的美,再从文章中寻找鲜活的生命体。富有诗意氛围的课堂,更加触动学生的内心,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利用诗意去唤醒学生的灵魂,让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阅读,这对学生以后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诗意语文”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诗意小学生文章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被耽搁的诗意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