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2022-03-03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国学诗词语文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许 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提升学生文化与道德素养的需要,也是目前中西方文化交锋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国学经典素养的重要途径。学习国学经典,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探究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促使学生道德与文化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国学经典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语文技能

国学经典能给学生带来心灵及精神上的帮助,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国学作品的主旨,把握其内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领略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国学经典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在写作手法上给学生以引导与启迪。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与总结规律。我国的国学经典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手法。学生在诵读时可以体会这些方法的妙用,并且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地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确立更高的文章立意,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效促进语文技能的提高。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提高,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国学对个人修养的论述丰富多元,孔子儒家的思想精髓就是用“仁德”塑造崇高的人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立德树人,这些经典道理通俗易懂,在青少年和儿童所理解与接受的范围内,易于普及与推广。开展国学教育,受到了教师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学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具体体现。现在流行的一些国学读本可以成为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可以从语文课堂入手,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接纳优秀传统文化,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

(三)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读本,可以让学生体味和谐的音韵,体验语言的精妙。在学习国学经典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国学经典语言,体验与分析古典作品的语言结构,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仿写古诗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古诗词作为作文主题,让学生诵读古诗词,仿写与创作古诗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对国学经典作品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自身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诵读、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国学经典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与友爱平等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体会和善、平等、和谐等价值观。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国学经典中融入的情感,要挖掘蕴含于经典中的文化元素,特别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其中的哲理,领会精神价值内核。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多元文化的交锋对中华价值观的传承造成的挑战,要结合现有的现实情况及学生的道德成长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领略文化魅力,把握精神实质,从而把经典中的文化品德落实于日常行动当中。

二、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经典诵读

教科书的校本化处理,使小学的课程种类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课时并不是十分充足。因而,经典诵读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应在教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古诗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情及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分析,优化经典诵读教学环节,找出诵读的重点,运用有效的方法,使经典诵读做到常态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感兴趣,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的学生还喜欢到图书馆去借阅相关书籍。如学习《景阳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课文时,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流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与本地区有关的一些经典文化进行教学,如把经典诵读与本地一些历史文化古迹结合起来,可以增强经典诵读的亲切感,拓展学生文化知识视野。

(二)营造诵读情境,加深学生对经典的体验

如果对经典作品只是利用抽象的理论加以解释,或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不去深入理解,学生很难对经典诵读产生浓厚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知识的学习过程鲜活化,要让诵读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信念产生联系,并且善于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体现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对经典产生深切体验。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激活经典诵读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对知识的传递进行了过度简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地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导致知识只是一种符号,而学生很难理解与内化,不会利用知识来分析相关问题。所以,教师要尊重与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诵读方法,通过不同渠道理解经典。如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查找经典作品或其译文和解析,加强对经典的理解。如在学习《揠苗助长》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农夫及其家人,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进入情境当中,体验农夫的心理,了解他急于求成,却把事情办糟的窘态。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仅提高了语文语用能力,还懂得了互相配合与合作,最关键的是受到了文化经典的熏陶,懂得了经典哲理。

(三)国学经典生活化,加深学生道德认知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便加深学生的认知。学生通过国学经典阅读可以加深对仁、义、礼、智、信等良好品行内涵的了解,在诵读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自觉接受道德的引领。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向学生呈现一些有关孔子事迹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思考自己是不是爱好学习,是不是尊重长辈与教师,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求学思想,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意义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四)营造经典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诵读经典不仅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还能涵养品德,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体会作品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古典诗词,多为情境交融,营造出美的意境,或是景中藏情,即诗人在写作时不想裸露心中的情愫,而是运用含蓄委婉的笔法表情达意,将情感隐于具体可感的景物。所以,他们的诗词作品注重以抒情为主,以景辅助,就出现了情中见景的模式,如李白的《赠汪伦》就是诗人直接抒发与汪伦的深情厚谊;或是情境并茂式,这是常见的诗词形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该诗的前两句通过朝雨、客舍、柳色三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奠定了后文的感情基调。在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诗词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学生诵读经典时,可以配与诗词意境相符的音乐,也可以选择与之相配的动画视频,真正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内化。

三、结语

教师要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抓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的关键期,优化国学经典教学策略,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国学诗词语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诗词之页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