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2022-03-0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马学敏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马学敏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这一理念出发,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水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与过去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注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符合的新时代人才。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中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中,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课程开设比例不合理、课程开设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对严格贯彻落实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这一层面出发,笔者一方面通过综合研究,总结学者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成果,为本课题开展发挥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选择特定的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切实针对实际存在问题提出一定的优化改进建议,为中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相关调整中,应切实从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全面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重点在于调动中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遵从趣味性原则。从根本上来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注重趣味性的挖掘是让学生首先热爱实践活动课程,以热爱为引导,才能使其更好地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配合教师,提升参与兴趣。如在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通过奖品的设置,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选择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注重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提升整体参与兴趣。
(二)可行性原则
中小学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以学生的兴趣研究和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学校和教师在落实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多的,并不是所有的兴趣都可以付诸行动,有些兴趣天马行空,过于浮夸。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全面评估,共同协调,选择可以落实的、可行性较强的兴趣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此为引导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和落实。在这一方面,教师在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遵从实际情况,以学生兴趣为引导,加强数据信息的分析。这样能在保证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参与效率,促使学生参与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提升综合性活动课程开设和完成的可行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生活性原则
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紧紧贴合生活实际,从生活实际当中获取一切课程开设的灵感。这也是当前中小学阶段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而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在中小学阶段任何一门活动课程的开设意义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全面的彰显。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不例外的,这就需要教师以全新的理念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能从闭塞的教室走向户外,感受来自生活的魅力,同时为未来能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这一方面而言,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中,从生活出发,选择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有效衔接,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特别费力,又能轻松地完成课程,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A学校作为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学校,集中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阶段的学生。该学校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了特别的一课,即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参观动物园,对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以及生理特征等进行了解和模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动物园参观之后,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相关目标开展活动,获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这一实践活动的展开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原则,而且实际获得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分析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笔者选择A学校小学二年级的100名学生和10名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获得客观、真实的调查资料,选择访谈法和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为本课题的有效开展提供数据和信息方面的支撑,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笔者综合调查10名教师之后发现,当前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的确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整,但是整体上而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却是非常不合理的。鉴于以上分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要遵循趣味性、可行性和生活性的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的现象。在针对10名教师进行素质和年龄等方面的调查中,65%的教师为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这部分教师在理论素质方面很强,但是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在贯彻落实生活性原则层面存在很大不足。而仅有35%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阅历,且在长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体上而言,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需要具备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通过笔者研究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中师资队伍水平低下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开设比例不合理
通过针对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比例不合理。笔者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调查访谈之后,发现这些人员普遍提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只有一次,且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每月只有一次。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能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再加上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落实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小学二年级的某教师提到,2018年开始,我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比例和开设要求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但实际上学校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资金和课程开设比例不到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在这种氛围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效开展必然不能实现。
(三)课程开设应用方法不合理
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课程开设应用方法不合理的层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应注重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式教学、小组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入落实相关的实践活动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完全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创新性。在面对100名学生的调查中,其中65%的学生表示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换汤不换药”,在参与过程中完全体会不到趣味性;只有35%的学生认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次参与受益匪浅。从以上数据中发现,当前课程开设应用方法不合理是今后中小学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
三、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优化策略
(一)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了确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注重对全新教育理念的学习。教师一方面要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相关政策和思想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实现有效衔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创新方案;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主体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而言,其最大的不同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落实系列工作,这就需要在活动课程开设中注重增强学生主体的实践意识。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挖掘实践资源,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如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红色革命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参与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保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是什么,使学生将来能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参与实际工作。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进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比例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要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例。首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特点,确定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及任务目标。同时,在特殊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数量。在数量合理安排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其次,合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要进行灵活性的调整。注重每周和每月活动课程开设的循序渐进性,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优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全面发挥出来。在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中要注重情境式教学模式的重点使用。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加强与信息化技术的对接使用。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声音、视频、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上而言,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法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对全面贯彻落实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目标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无论是课程资源的选择,还是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必须坚持选择有根据、选择要合理,只有这样才能紧紧围绕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不同教学目标实现有效安排,将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全面的综合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针对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可行性原则基础上,应针对当前存在问题,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比例以及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等方面出发。在以上各方面有机协调下,循序渐进,严格按照中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目标,从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实际出发,切实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全面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