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的美育教学分析

2022-03-0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书写汉字课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 许 婷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还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其对语言文学的浓厚兴趣。小学语文是美育教学的良好载体,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再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即使是年纪较小的小学生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处于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美育的教学工作已经相对成熟,学生的家庭教育也能配合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及时的支持。但是在一些乡村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教学这一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广大的基层教师一起展开实验摸索。

一、动手实践,体会文字形体美

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过程中,将事物具体的图画形象与线条相结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最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这些汉字本身的结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趣,在经过漫长文化积累的过程中,产生了笔法迥异、各领风骚的众多不同的书写字体和书法派别,篆书古朴、隶书端庄、楷书俊秀、行书飘逸。如由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一帖,在各朝各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极力追捧。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鲁迅先生说汉字之美,其中一美便是“形美以感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适当的书法展示和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结构形体之美。

比如,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汉字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而小学生由于腕力不足、缺乏书写经验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等原因,写出来的字往往“惨不忍睹”,低年级的学生苦于教师布置的练字任务,将汉字的书写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头号敌人”,再加上在农村学校中,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及时监督,其练出来的字的质量较差。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与练字的相关意识等,写出来的字也往往是“无法见人”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去体会汉字之美。

例如,对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基础的汉字笔画描红搬到黑板上,带领学生从笔画的练习做起,逐渐给学生灌输汉字书写的规则和理念。在练习具体的某一个字的时候,可以将字的描红搬到黑板上,带领学生一笔一画地完成该汉字的书写,还可以了解这个字的“前世今生”,将字的演变历史当成趣味小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该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书写习惯已经养成,无法强制改变学生的书写习惯。较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点,人对美的事物总是向往的,教师可以在收集相关的书法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体态美。或许学生不认识具体的字,但对字体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美感却是师生能共同感知到的。教师还可以在年级内定期组织小型的书法比赛,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在班级公告栏中,鼓励大家写好每一个字。

二、反复朗读,品味汉字音韵之美

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之美,除却“形美以感目”外,还有一美即为“音美以感耳”,声母、韵母以及诗词韵脚等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特色。在古代文人诗词创作的过程中便极为重视诗词的音律之美,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流传下来的诗歌大都朗朗上口,极富音律之美,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基础拼音和声调都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拼音来对诗词的韵律进行细致的讲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声地朗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音律之美。同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将诗词内容转化为可以传唱的歌曲小调,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怎么将这些歌曲唱好。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将事先在网上收集的优秀朗诵视频展示给学生,再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诵过程中领略汉字的音韵之美。

三、情境创设,领会课文意境之美

情境教学法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还没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面对一些比较精炼的文章时无法自主发散思维,体会不到其中所描述的画面和所蕴含的感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文中所描述的情境画面尽可能地投射到现实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较为容易地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情境。

(一)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局限性,可能对课文中的许多事物都是较为陌生的,如在城市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乡下人家”是什么样的,在农村的学生大概率没有见过真正的“海上日出”,这些都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营造的意境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收集好相关的影像资料,配合课堂进度,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具体的视频展示,就能很轻易地在脑海中建立起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情境,这对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师可以按照课文所描写的顺序事先将相应的图片资料收集好,在讲课的过程中随着学习过程将图片依次展示出来,这样对学生来说文中所描写的景象就不再仅仅是几行抽象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画面。又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的时候,仅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描写是无法想象出来的,更无法体会到其中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美和所蕴含的感情。所以,教师在课前就需要找到与诗中意象切合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再结合适当的音乐,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营造出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尽可能让学生能对诗人笔下的具体景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领略到诗中所蕴含的美学。

(二)结合教材图片,用语言引导学生激发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结合课文内容、画面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利用这些图片,加以适当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在脑海中尽可能地去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内容。这样做,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具体情境。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根据课文的配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课文,弄懂图中所描绘的桂林的山水景色,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桂林的山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骆驼等,形态万千,多姿多彩;桂林的水则是水面如镜,透着翡翠般的绿,桂林的山拥着水,水倒映着山,作者在文中呈现出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通过教师的口头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彩图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揣摩,切实地感受到了文中所蕴含的美,在促进学生审美趣味形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四、全面解读,学习文章人物形象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以人物形象描写为中心的课文,这些主人公往往具有真、善、美等良好的品格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揣摩,对学生良好的品质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例如,在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主人公张衡从小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物特点就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良好品质。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五位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就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良好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的挖掘,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英雄形象和榜样形象。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文中的语言结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以及场景意境等内容的美感尽可能地传递给学生,以满足小学生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成长需求。

猜你喜欢

书写汉字课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用什么书写呢?
背课文的小偷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汉字这样记
背课文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