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教育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

2022-03-03童俊礼

新课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方体思维能力创设

童俊礼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镇中心小学,甘肃 白银)

小学生的思维有着多样性,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并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学习的自主意识比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去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形象化的物体,以此来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分数认知”中的“几分之一”内容时,可结合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两兄弟为了察看光头强是不是又在树林中偷偷地伐木走了好多路,又困又乏,正好发现前面有一张大圆饼。对于如何分吃饼子,它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熊二说是自己先捡到的,所以应该多吃,可熊大不同意,说自己是哥哥要多吃些。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它们分得的饼子一样多呢?对于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对动画非常感兴趣,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分成一样大小的份数,一人占一份,这样就公平了。听到学生说到了公平,老师可适时地引出“平均分”内容,并让学生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表达。通过这个情境化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问题的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二、创设动手操作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一时无法理解,这时老师可创设一些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降低数学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节内容时,老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长方体的实物,课堂上把这些实物体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数一下,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条边,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面和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把这个长方体实物拆解开来,想想怎样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当学生拆解实物之后,发现它就是一个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这时只要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得出了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规律,总结出公式。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图形形象化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力。

三、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趣味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的趣味性情境,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平年和闰年”一节内容时,老师可创设以下趣味情境:同学们在过生日时高兴吗?学生回答非常高兴,盼望着每年生日来临的那一天呢。可你们知道吗?老师的生日只有四年才过一次。此时学生吃惊得睁大了眼睛,表示不理解。老师解释原因,由此,引入“平年和闰年”的概念,让学生自己计算闰年的年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创设学习反思情境

反思是促进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通过反思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可通过创设具体的反思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当一节课的内容学习完之后,老师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最主要的公式是哪个,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长方体思维能力创设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抓不变量巧解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