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2-03-03陈诗昀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陈诗昀

(龙岩市实验学校 福建 龙岩 364012)

引言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新的革新教育理念已经不止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是更为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起来比较困难,而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对于文章的自我认知,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阅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首先会接触的学科是语文和数学,数学很好理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语文呢?就只是限于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么简单吗?不然语文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思维形成培养的最佳时期是小学时期,但是因为教育模式的问题让很多孩子失去了这个最佳的时期,教师老旧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不断的进行讲解分析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锻炼,学生只能在老师的灌注式教学下不断的处于在被动的状态,这种阅读教学是零散僵化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现如今针对这一问题,高效课堂不断的被提倡,其主要的方向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还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及思维习惯的养成。

1.2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语言课程需要将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的激发以及积累,并培养语感还有发展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好坏的展现与语言能力方面因为语言是基础以及工具。想要实现语文课程中的工具性还有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就要不断的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深入的学习以及灵活的应用语言文字是统一的唯一途径。而思辨性阅读带给学生的就是更为深入的了解语言,思辨性阅读在学生与作者还有文章中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让学生可以在桥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并从中找到文章中的特点以及巧妙指出。在思辨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技巧同时还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1.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学之道,毕本于思。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带着思想去阅读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因为学生只有在好奇心带着问题的前提下去阅读和思考才是最为有效的。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思维能力可以在思辨性阅读的帮助下被有效的激发,同时还可以获得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1.4 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更多的放在了对文章字、词、句的综合运用以及朗读方面,但是关于学生的认知还有感知方面以及理性思维独立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对于更多知识的渴望扼杀在了摇篮中,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老师灌输的知识却没有办法去思考为什么,以及更为深入的研究,学生更不会掌握更为深层次的阅读。但是思辨能力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个性化思考可以更为深入的介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利用言语的实践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1.5 思辨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小学生相较于初中生以及高中生来讲在年龄方面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年龄小接受的教育也就少,因此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思维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很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并且特别容易受到教师教学思维的影响,从而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限制住。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告知教育,没有给予孩子么足够的自考空间也没有根据孩子的想象进行留白并且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几乎为零,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几乎为零,所以不断的攻克教学方式将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不断开发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目标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找那个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1.6 思辨能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只是会说是不行的,还要学会从一段话一篇文章中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针对这一情况,当前展开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展开有序培养。但是回顾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语文教师更为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只处于表面,并未深入实际应用中去,同时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也有所欠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紧追慢赶中不断前进,假设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将来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很有可能就会慢人一等,比如学生只会看字面的意思,对于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却无法提炼出来,这必然会失去很多机会,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还会错误百出,学生在学校除了语文要学习以外还要学习数学以及其他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汉字,如果学生对于语文的掌握不好那么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就很难提炼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重点知识。因此,进行思辨性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自主分析学习的能力以及辨别能力,进行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利于与时俱进,确保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现状

2.1 强调情感,忽视理性

但是现如今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错误的引导,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情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遇到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在面对关于情感的问题的时候不能理性的思考其中的问题。学生表达思维的方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语言,而情感可以让学生的语言技巧更为出色,但是思维是学生在对待事情以及处理问题的时候唯一的途径。

2.2 错误分析,偏离实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的流程是,先让学生熟读文章然后带领学生去理解其中比较浅薄以及零散的内容,根本不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可以对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高年段的小学生,他们更是在理解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自己的看法,当然这种看法不太成熟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学生对事物的表达欲。所以在面对此问题的时候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更改教学模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能力,为他们找到思辨的方向将学生的独立以及自主还有理性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整体思考,有序梳理文章脉络

每个文章中写法以及叙事的手法都有着作者自己的特点以及意义。比如最为简单的,结尾部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结尾设定成为对一篇文章的总结性语序一般都会以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为开头,当然也可以不做总结,可以写出言未尽的感觉比如,未完待续,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还有关于文章内的句子,可以利用排比的形式或是遥相呼应的结构体系,当然也可以选择过度引用的结构体系。

例如,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之前,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梳理。比如在《草原》一文中,一共由五个段落组成,而这五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属于递进的形式在进行,它们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延伸性,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是一个人去草原的旅程。在学生做完全文结构梳理后就可以做出最自然段的结构梳理,从中可以对文章中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要求学生背诵第一段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这一段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内容展开思辨性阅读,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在文章的第一段开头,作者就对接下来整段的内容作出了总结性介绍,“我看到了草原”;然后紧接着作者将看到的景色进行了对比描述,通过五感的描述让读者身临其境,比如第三句对清鲜和明朗的描述中就可以体会到;在第三句中作者用动作词汇眺望,上面清晰的描述到“千里碧绿,而并不茫茫”,在第四句以及第五句中就对第三句中眺望到的景色做出了详细的描写,对绿油油的小丘以及白花花的绵羊作出了重点的描述;第六、七句都是作者针对绿色小丘展开的联想;而第八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借景抒情,体现出作者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如此理解文章有利于学生明确段落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深意,与此同时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

3.2 斟字酌句,质疑思考,加深理解

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对每字每词仔细斟酌而来的,这样的文章让人在阅读的时候回味无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将文章通读带着学生领略其大致的意思,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文章优美但是却不知道文章哪里优美以及哪里感人同时让学生只知道其意不知其思,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的从文章中获取到有意义的东西,同时也没有办法达到思辨性阅读的真正教学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对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一个词都要进行反复的斟酌明白作者用在文章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所思所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将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

比如《桥》这一课讲授的就是,在山洪暴发的时候人们的团结,舍己为人的英勇事迹,当山洪爆发时,村支书虽然年迈,但是依然积极带领村民进行避险,确保所有村民能够井然有序的进入安全地带,最后和一位年轻的党员小伙共同牺牲的故事非常感人肺腑。能够读懂本文的同学们是因为看懂了村支书作为党支部书记勇于为村民付出,最终牺牲的结局,但是对于同学们而言,村支书为何这样做的原因却不甚了解。由于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雨中,而大雨导致了山洪的情况发生,在描写的过程中却很少能够看到对下雨的描写,但是却能够感受到雨真的下的很大。从细中可以看到,文中出现很多场景都是描写雨的但是却与直接描写雨的语句上有着差别,让人能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文中描写到,“却一脚踩进水里”这里通过踩这个字让读者感受到了雨下的有多大,后面又应用了“泼”“倒”等词语让读者的眼前逐渐浮现出大雨倾盆而下,人们为了躲避大雨与洪水仓皇而逃的感觉。随后文章中还出现了通过描写声音让读者感受到巨大的雨声震耳欲聋的感觉,如文中写到“不知道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与此同时,学生还会对谁这个词更加的好奇,为了知道这个谁是谁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接下来文章就给出了解释“老汉沙哑的喊话”,这其中用了沙哑这个词,是因为过度雍桑造成嗓子短时的失音,所以,学生就断定是村支书老汉“惊慌的喊了一嗓子”而后又通过喊的方式组织村民避难。在对党的描写上,作者先让读者产生党员也是人的想法,因为在避难的时候村支书说,将所有党员都排在后面,与此同时,文中还提到“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学生在读到此处时,纷纷表示不是很理解,但是当学生阅读到后文中所描写的:“竟没有人在喊”,此时作为教师再适当的为学生进行提示,学生即可明确为何没有人愿意退党的原因。因为作为所有村民而言,入党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并且也是最大的愿望。当然,作为党员而言,身上所负担的责任也是十分沉重的。在这一背景下,村支书老汉冰冷的提示不仅能够让村庄里所有的年轻党员提高自身觉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全体学生对于“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进行思辨性阅读,即一边思考质疑,一边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真实内涵。

3.3 有效开展,持久保持思辨状态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会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之后,要积极展开高效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对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直秉承着思辨性阅读的状态,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此时教师也可以将实际情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组织一些辩论性为主的教学活动。

3.4 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纵观

在现有的国内小学课本中,每篇文章的前面都附有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指南,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所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谈论,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好习惯。相对来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活跃,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都有着很高的兴趣,愿意以各种方式去表现自己,且能够积极与学生老师沟通。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以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的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思考能力。语文思辨性阅读通俗来讲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形成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深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高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对于思辨性阅读方式的教学,以思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猜你喜欢

思辨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