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2022-03-03张瑜洁韩金铭罗雨婷
■ 张瑜洁 王 健 王 辛 曹 硕 韩金铭 罗雨婷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未来5~10年卫生人力规划的关键年。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力规划需要精准的卫生人力预测,而预测离不开科学的预测模型。科学的卫生人力预测模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个人等众多因素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制约。但在当前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研究过程中,存在模型构建与实践应用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总结卫生人力预测模型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1987-2021年我国有关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模型的文献进行内容梳理与问题分析,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卫生人力需求预测研究,助力基于数据需求的卫生人力规划的制定,促进“十四五”卫生人力规划目标的实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和“万方”数据库相关中文文献检索,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英文文献检索。采用高级检索方法,用“全文”检索项目,检索“卫生人力”AND“预测模型”“精确”匹配,尽可能纳入所有相关文献,时间为1987-2021年,共得相关文献878篇。同时,为全面了解国家、各地市卫生人力规划发展需求,通过北大法宝检索、政府网站检索等途径,系统收集近年来与卫生人力规划相关的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建立文献数据库。删除重复、专业不相符的文献共549篇,最后将剩余的329篇文献导出,并对所收录文献中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19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主要指标统计,并使用统计图表对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包括不同模型年限、地域、人员类型统计。
2 结果
2.1 常用10种模型/方法比较
2.1.1 应用范围比较。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文献总结发现,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预测模型为灰色系统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时间序列模型(ARMA/ARIMA)、回归分析法、系统动力学、组合预测模型;国外使用频率较高的预测模型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预测方法,包括健康需要法、服务目标法、卫生需求法和人力/人口比值法。表1总结了国内外常用10种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局限性,便于未来不同卫生人力预测环境的选择与应用。总的来说,灰色模型GM(1,1)、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度高,适宜动态化强的数据环境使用;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在精确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比单项模型更高。
表1 国内外常用10种模型/方法优缺点及应用领域比较
2.1.2 应用时间比较。图1比较了10种模型文献研究的数量,可知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和人力/人口比值法,即WHO推荐使用的4种模型近几年使用率逐渐下降;回归分析研究年限最长,达32年;ARMA/ARIMA、灰色模型GM(1,1)等专业性强、数据拟合度高的预测模型进入卫生人力研究领域后,其适用性逐步被开发;系统动力学、BP神经网络模型等在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较多的模型,实现了跨学科的人力预测,且预测效果也得到有关专业学者的认同。
图1 国内外常用10种模型/方法使用时间跨度比较
2.2 模型构建的问题分析
2.2.1 缺少创新性研究。我国对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研究集中在近35年,如图2所示。一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由李尚谦等[11]首次提出灰色预测模型后,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我国再无此类建模创新。另一方面,在近7年(2014-2021)组合预测模型越来越被国内专家学者们的认可,2019年纳入的21篇有关文献中,组合预测模型约占30%,但由知网可视化分析结果可知,该模型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数学、电力工业、公路及水路运输等领域。从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针对地域卫生发展特点,运用哪些预测方法组合建模,仍需要展开深入的跨学科的创新性研究。
图2 我国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纳入文献年份图
2.2.2 缺乏验证性研究。虽然我国对卫生人力预测研究众多,也不乏专项卫生人力预测,但缺少对原有卫生人力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性研究,缺乏对原有预测的精准度评价,未形成完整的研究闭环。不利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模型应用研究。在纳入文献中,仅21篇进行了模型的验证性检验,并比较多个模型的适应性后再行预测。一些研究者没有仔细观察卫生人力数据的变动特点就盲目选择预测模型,无疑增大了预测误差。也并未针对数据误差大的问题讨论原因,包括是否因为建模过程影响因素权重有误、是否因为模型本身导致的数据误差、是否因为过程实施中的问题等。
2.2.3 短期的卫生人力预测研究较为匮乏。在文献检索过程中,从文献类型看,研究型论文共59篇,占纳入总文献的18.21%;应用型文献共279篇,主要是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其范围内卫生人力数量进行5~10年的中长期预测。但2020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中山市等地相继出台了2020-2022年的卫生健康行动计划,这就为各地开展中短期卫生人力预测提出了研究要求。何易洲等[12]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22年医师进行预测,便于广东省各地级市长续有效地进行卫生人力规划,这为其他各省加强关注地级市协调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2.3 模型应用的问题分析
2.3.1 不同地域研究差异较大。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国家区域的划分,对相关文献按照东、中、西部划分整理,如表2所示。在卫生人力研究方面,东部省份开始早且持久关注度高,广东省相关文献20篇,占整个东部地区的23%;由于政策倾斜,西部地区卫生人力预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新疆占28%;中部地区起步晚,发展平稳,仅湖南省相关文献数超过10篇。综上分析,目前我国卫生人力发展研究的地域差异显著。加之,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例如,浙江省11个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官网中均可查询到其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但中部省份的地级市卫生人力发展意识薄弱,官网相关信息很少或缺失,各区域卫生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表2 我国各地区卫生人力预测研究现状(篇)
2.3.2 不同卫生专业应用数量差异显著。根据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对卫生健康人力的划分,并整理相关文献,如表3所示。近11年,不同专业的卫生人力预测研究均有进展,却不均衡。一是对临床紧缺学科“后备军”预测不足。虽然对医疗机构人力预测关注广泛,包括医、护、技三类卫生人力,执业医师中以儿科、口腔专业的专项研究居多,但关于紧缺学科医学教育人力相关文献仅占8.23%,不利于解决当前医学毕业生结构性错位问题[13],更无益于缓解医疗机构、企业面临的人才压力。二是欠缺对中医人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三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对心理治疗师、精神药学等非传统卫生健康专业的卫生人力研究匮乏。
表3 不同专业的卫生人力预测相关文献数
2.3.3 预测结果的实际运用率较低。虽然各省的医护人力的预测文献基本满足政策文件的要求,但指标存在较大误差且针对其地级市的研究极少,各地级市的卫生健康委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也较为匮乏。图3比较了东中西部分省份文献与政策规划中卫生人力的指标,以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例,得出一些省份卫生人力的文献预测数与政策规划数差距较大。此外,除广东省和浙江省,其余各省关于各地级市的研究极少,且在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官网并未查找到相关政策文件。例如,王玥月[14]对浙江11个地级市进行医护人力预测。此外,该省各地级市均有出台相应的“十四五”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文件。该省卫生人力发展路径对其他省份关注地级市发展,提高卫生协同发展意识,具有方法学上的借鉴意义。
图3 “十三五”期间部分省份政策文件与预测文献内指标对比
3 讨论
综合分析1987-2021年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相关文献329篇,我国未来在卫生人力预测模型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3.1 支持模型创新,加强实际联系
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更广泛的社会因素对卫生人力预测的影响,重视当下老年型社会和三孩政策下跨专业卫生服务人力。例如:增加对医养照护师、育婴师等非传统的专职卫生健康人力的预测。其次,因各省内部地级市卫生人力需求总量和影响因素不同,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选择或构建适宜的模型或方法,充分考虑当地发展与模型应用条件的匹配程度,减少预测误差,防止盲目选择模型,且卫生人力规划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卫生人才建设需成为各省、市、区发展的共识,研究文献应加强与政策规划结合性,适当增加短期研究,可运用数据区间表示预测指标,增加预测准确性,强化可操作性,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统筹推进不同专业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
3.2 规范数据管理,加强模型应用
在卫生人力预测过程中,一是对紧缺学科的卫生人力进行调研规划,分类制定并分步实施卫生紧缺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各省市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形成“现状-预测-培养-现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例如:针对未来卫生服务需求量较大,但现存卫生人力基数较小的地区,定期发布各卫生专业紧缺人才指数和目录;细化专业预测,并选取适宜模型进行中短期规划;委托高校培养,保证未来当地卫生人力供给,从而避免医学招生的盲目性。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区域卫生人力规划目标,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二是提高指标验证性检验的意识。判断先前研究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发现各地区卫生人力预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在现有基础上修正或改进区域卫生人力预测方法,为“十四五”及“健康中国2030”卫生人力规划提供经验和思考。保证卫生规划能在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中发挥指导作用,重视卫生人才区域导向,缩小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