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影响
——以《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为例[1]

2022-03-03赖先政

大众文艺 2022年3期

赖先政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杨德昌先生曾经说过“电影发明之后,使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三倍”,这种伟大的发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电影属于人类精神生产的创造物,背后反映了创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因此电影也具有一种民族差异、国家差异,有的国家甚至衍生出了非常具有本国特色的电影;如美国的西部片,中国的武侠片,印度的歌舞片等。这是文化差异引发的电影地域性、民族性表现。在全球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文化大交融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碰撞,有时我们甚至能在中外同一主题下的两部不同电影中看到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电影差异性的存在也要求着当今观众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及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本文将通过影片案例及运用部分马克思文艺理论对相同主题中外影片差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其差异性对大陆影片的启示。

一、面对末日的态度

《流浪地球》被称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目前的巅峰之作,在2019年春节档上映时斩获了46亿人民币的票房。《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中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而《星际穿越》讲述的则是一位父亲为了拯救人类的未来,被迫离开心爱的儿女前往宇宙探索的故事。

(一)依恋家园

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从传说中上古时期炎帝教会人们种植五谷,再到封建时代的“重农抑商”,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这么做的目的有多种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多平原地区适合耕种;还有统治阶级思想影响,当人们都安心地在自己土地上耕种时,赋税也变得较好征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在历代统治阶级的影响下,中国人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农本”思维,而要种地就得留在自己的家园上,因此中国人对于土地、故乡是非常眷念的。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故土的依恋。电影背景中,未来的太阳已经不能提供热能,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许许多多的“行星发动机”用以推动地球前进,也就是说就是将地球当成了一艘可以驾驶的“飞船”。对比于以往西方同题材的科幻片,我们会发现在本部影片中体现出中国人对于故土的依恋。即使在未来科技如此发达,地球即将毁灭的情况下,人们也没选择乘坐飞船离开地球而是与地球共存亡,可见中国人对于家园爱恋和不舍。而《星际穿越》则相反,面对即将毁灭的地球,美国政府选出了一群“精英”由他们前往外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二)带有殖民思想的探险

“殖民”原指国家向外扩展并大批移民到新领地居住;而“殖民主义”则更带贬义色彩,指资本主义国家把政治经济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或者奴役当地人民。西方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殖民史,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殖民地人民的血泪史,例如英国对于印度的殖民,美国对于得克萨斯地区的殖民等。在西方电影中殖民思想也常常隐于电影内外。《星际穿越》中非常明显的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地球资源不再能满足人类生存时,美国政府在老教授建议下制定了两个计划;一是通过计算黑洞数据使得整个人类集体迁徙到新家园,二是舍弃大部分地球人,让精英作为人类的火种前往新家园生存。实际上在影片中老教授知道第一种方案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让小部分人活下去才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老教授选择把自己的女儿也送上飞船的原因。寻找新的适合居住的星球,并且派出一部分“精英”作为人类的最后希望进行新家园的寻找活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殖民探险行为,非常具有“西方特色”——一种殖民文化和向外扩张的历史传统。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似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文艺作品反映政治思潮,中国的政治环境倡导人们以集体为中心,多顾全大局。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幕令观众们印象深刻,在木星即将撞击地球之时,韩朵朵的一番讲话打动了世界各国的救援队,大家纷纷掉头返回空间站协助刘培强一行,在大家的团结一致协助和大无畏牺牲精神的鼓舞之下,终于点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早在秦朝时期,中国就已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和绝对君主制,个人要无条件服从于集体、服从于上级;再者宗法观念在中国也深入人心,长幼有序,旁支服从主家,晚辈服从长辈……这一系列政治、思想方面铸就了如今中国人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中国人往往不是以个体的形象生活于社会之中,我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家庭观、集体观,在这一点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具有完全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在电影中的表现除了以上列举的案例之外还有《长津湖》《金刚川》等影片也具有非常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表现。

与之相对的是西方电影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首先还是得谈及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是城邦制国家,小国寡民基础上使得公民具有很大权力,每个成年男子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城邦重大事务。同时古希腊还是哲学圣地,许多哲学家诞生于此,比如著名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哲学的探讨也使得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个体意义变得更加重要,古希腊文明滋养的西方世界自然也就深受影响;个体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是属于第一位的,而后才是集体。此外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都有着崇拜英雄的传统,古希腊人从古奥运会中选出英雄;古罗马人从角斗场中选出英雄。这一系列行为都体现了西方对于英雄的崇拜传统。这一传统流传至今在西方电影中常常表现为一个勇敢无畏的主角拯救世界,例如《蜘蛛侠》《第一滴血》系列等。

在影片《星际穿越》中主角库珀就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荧幕之上,本片的探险小组中由四人组成但是每次遇到困难时,在关键时刻总是依靠男主角库珀来解决问题,其他三人则呈现出一种“衬托”作用;进一步凸显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影片中男主角库珀更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进入黑洞通过五维空间将黑洞数据传送回地球,帮助人类解开引力方程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大迁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男主角以自己的一己之力拯救了全人类。除此之外男主库珀还抛弃了个人情感,在全人类的命运和自己的小家庭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做个类比的话笔者想此时的库珀在电影中的他已然成为类似文革“样板戏”中的高大全人物。

三、关于“爱”的表达

(一)中国的含蓄内敛

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了语言表达方式上的截然不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含蓄的民族,不善于情感的言语表达;关于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用一种行为方式来表现。影片《流浪地球》中刘启与姥爷韩子昂祖孙之间的情感互动就是很好的案例,刘启对于姥爷韩子昂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了一个过程性的转变。刘启的父亲刘培强用上空间站的条件换取了两张票让刘启和姥爷躲到地下城之中,而刘启的母亲因为身患重病不适合去地下城被刘培强和韩子昂选择了放弃治疗因此电影开始时的刘启是非常怨恨责怪父亲刘培强和姥爷韩子昂的,他认为是他们害死了母亲,导致了一家人的离散;但随着故事的进展刘启逐渐理解了父亲和姥爷,并且在姥爷牺牲之后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家的责任。

在电影中刘启一直称呼姥爷韩子昂为“老东西”,直到姥爷牺牲之时刘启也没有改口,但是观众们可以确确实实从刘启的目睹姥爷的牺牲时的流泪和为拯救姥爷时的冲动举动看出刘启实际上是很在乎姥爷的。在刘启心中姥爷是除了韩朵朵外的最后一个亲人,刘启心底当然十分爱他。但放眼全片刘启从来没有主动对姥爷说出表现爱的语句;姥爷韩子昂对于刘启也是如此,在刘启因为私开运载车被抓入拘留所中时姥爷为了“救出”刘启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珍藏宝贝来贿赂看守民警,但是当他见到刘启时并没有马上表现出对刘启和韩朵朵的担心而是先数落、教训起二人来。这一幕画面似曾相识,每个中国观众在儿时甚至现在也许都有相同遭遇,父母长辈们明明很担心、在乎自己可是他们的言语上从不直接表达诸如“我爱你”“我很关心你”等语句,而是通过一些行为或者一些更为模棱两可的语句如“天冷了,多穿点衣服”“照顾好自己”等表达对于他人的关心和爱意。为什么会有这种含蓄表达自己爱意的文化产生?笔者以为有这么几种原因:(1)中国语言环境的复杂性,汉语的博大精深;汉语不同于英语我们的语言具有更为深沉的意味,具有“品鉴性”,兜着弯说话也就不足为奇了。(2)传统父权影响,传统中国文化中父母与孩子是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直接和孩子诉说情与爱似乎会损害长辈的威严性,因此中国家长一般不会直接进行情感表达。(3)中国人几千年来受到的封建情感压抑;中国拥有最为悠久的封建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对于人的情感是压制的,在社会风气上也不允许人有过多的情感表达,倡导人成为一种正直、无欲的圣人。这一文化体现在电影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电影语言风格,在影片《你好,李焕英》《饮食男女》等电影中都有反映。

(二)美国的开放与张扬

相比于中国文化表达爱的含蓄内敛,美国文化则更为直接张扬。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融合化的民族,世界各国的文化在北美大陆相遇成就了今天美国的多元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国必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可以统一思想抑或者是形成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语言。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中开放、张扬的个性,相比于中国人,美国人更为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影片《星际穿越》中这种文化表现得更为直接。父亲库珀在准备离开地球前往太空前与他的小女儿墨菲告别的场景是一场重要的感情戏;库珀不断地重复“别让我就这么走、我爱你”等话语,对于女儿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的直接与情感表现的大方与中国影片形成了一种非常鲜美的对比。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库珀也大方地向周围人承认自己对于儿女的想念和疼爱,甚至在众人面前流下眼泪,作为一个父亲这种情感的直接表现在美国观众看来是十分正常的,而要放置在中国文化之下就难免让人觉得尴尬和不可思议。

四、政治观念的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一种适应未来人类发展的新型价值观,指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这其中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寻求共同发展的政治思想观念。多年的政策宣传和新闻播报,使得在电影中也体现出了这一政治观念。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最后的胜利不只是中国航天员的功劳而是世界各国人民精诚协作的结果,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中动力机即将爆炸,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一起返回现场救援,最终一起拯救了地球,这一幕画面给了观众身心的双重震撼;也体现了一种世界人民大团结,人类命运一体化的政治观念。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许多小细节也体现出这一意识思想,比如在空间站中不止有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的存在,面对地球危机空间站中的各国宇航员围站在屏幕面前共同商讨对策。

反观《星际穿越》,影片将美国宇航局塑造成人类存亡的关键部门,也将美国政府塑造成一种正义凛然的负责任大国角色。影片中透露出一种只有美国才是世界领袖;拯救人类也必然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到……回归现实也不难发现,美国政府在全球政治中一直也扮演着一种“世界警察”角色。美国政府将其奉为全球事务的主导中心,从中东问题到台湾问题总是能在背后看到美国的身影,这一美国优先、美国主导的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明显的显露。

五、对于中国电影的启示

在中国电影寻求文化出海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是值得每个观众思考的。美国电影在如今的世界影坛中处于一种绝对优势地位,可以没有顾忌的进行文化输出,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电影产业,如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早已接受了美国大片所输出的文化价值观念。那么如何在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输出中国文化呢?笔者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文化鸿沟,在中华文化还未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情况下,中国投放到外国电影市场中的影片应当注意当地观众的风俗习惯、言语表达等方面,在影片制作时应当注意不触碰影片投放地观众禁忌;二是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坚持中国化、民族化,在电影中多体现中国元素、中国价值观,如美国影片注重塑造个人英雄,那么中国影片就可采用塑造英雄集体的方法来传递中国文化;三是向美国好莱坞制片厂学习,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型制片厂,健全类型片制作流程。

结语

全球文化大交融的今天,在鉴赏世界各国的电影作品之时,除了电影本身的艺术质量之外,还应当注意到各国电影背后透露的不同文化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对于电影艺术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地将民族意识融入电影也是一项值得挑战的任务,要做到宏观上放眼世界电影,细节上把握民族特征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坚定的塑造自己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