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2022-03-03何昆霞
何昆霞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可从言行举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从封建君主祭天仪式到平民百姓日常礼节都贯穿着中国文化中的政治、经济、伦理、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理念。中国传统礼仪对现代生活也有许多传承和影响,但也存在部分缺失和变异,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中设计了中国传统礼仪展示实践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关键词:礼仪展示;实践效果;中国文化概论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笔者认为礼仪可分为内在观念和外在表现,礼是个人所受教育熏染所形成的内在品质,我们常用素质、风度等词汇形容;仪是外在形态,是一种形式、仪式,是把一种文化展现给世人所形成的一整套的动作,与之辅助的还有服饰、妆容等等。
中国历来被世界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传统礼仪特指周礼,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禮制的渊薮,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是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还是我国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相当深远,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当然也可以从政治和生活两大方面来归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礼、祭地礼、宗庙祭祀礼仪;祀先师、先王、圣贤等。生活类包括揖礼、冠礼、婚礼、诞生礼、饮食礼、馈赠礼等。
本文以昆明城市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中国传统礼仪展示实践课为例,从课堂效果、实践分析、学习拓展、思政元素构建等方面分析研究中国传统礼仪展示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凝聚民族自豪感。
一、翻转课堂效果分析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课内教学主要集中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系统等方面研究探讨,对于礼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九个时期五个阶段),从上古原始宗教崇拜到周人制礼作乐,再从儒、释、道的起源、发展、主要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学生课后分组进行资料整理,选择一个中国传统礼仪进行展示策划,虽然工作量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而且学识范围系统完善。如“揖礼”,古代汉族的见面礼,约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比周礼还要更早,《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揖礼可用于日常交往礼节;《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揖礼也可作为军礼礼节。西周时代周公以礼乐制度维护了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建立了以宗法制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如果要用揖礼作为中国传统礼仪展示,学生课后就要阅读大量文献,查找关于揖礼的起源、发展,还要对宗法制、农耕经济、儒道思想等政治、经济、文化深入研究,才能把揖礼一一诠释展现。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看似简单的中国传统礼仪展示凸显了翻转课堂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知识吸收内化的特点,学以致用效果明显。
二、学习拓展效果分析
中国传统礼仪内容相当广博,对现代生活、学习、工作也有深远的影响,如饮食文化中的席位、茶礼等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这就需要学生拓展知识面,涉足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探索新的知识。结合昆明城市学院开设专业寻求帮助,借阅专业书籍、请教专业教师。从《餐饮管理》到《茶艺鉴赏》课程学习到了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中餐席位座次和中餐餐桌礼仪;茶礼中的鞠躬礼(真礼、草礼、行礼等运用场合)、叩指礼、寓意礼(凤凰三点头、举案齐眉等),甚至有的学生为此学习了茶艺冲泡。借由一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进行学习拓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教育学习功能。
三、素质教育效果分析
礼仪起源于祭祀,经过了奴隶社会的形成、春秋战国的变革、秦汉周代的强化到辛亥革命后形成的现代礼仪的发展历程,现代社会对学生要明礼、知礼的要求越来越高,时尚礼仪教母周思敏说:“一个人能有良好的仪礼、仪容、仪表等等方面,会给你创造一个非常好的人际关系,学礼、知礼、懂礼,而且也要应用礼仪,你会有很好的人缘。”礼仪教育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能帮助学生增进交往能力尽快立足社会。在中国传统礼仪展示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组织协调、相互配合的能力;有利于领导能力的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得到提升;查阅、收集资料的实际运用能力;展示自我和展示团队的能力。在资料收集、精心策划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深远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素质教育效果明显。
四、有利于思政元素的构建
昆明城市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富有教育情怀,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型全科应用人才。专业课程以“三个核心”,即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技能,构建全程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思政元素构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建设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传统礼仪的学习和展示,要求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思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学中已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关于中国伦理道德、“孝道”等访谈与调查活动,基本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文化群体;通过传统的“礼”的展示和学习,让学生在展示中能够反思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重视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重视个体礼仪道德建设。认知“礼”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价值。通过课堂的展示和相互学习,理解中国人类社会发展中“礼仪”的存在并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重视礼仪礼节,自觉践行人和人之间的“礼仪”,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自身应具备较强的思政意识,言行举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目前专业学习过程中每一门课程都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来学生就有教育迁移能力,为更好的投身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礼仪融合有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客观以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有意义、有教育警醒价值的传统礼仪要继续传承与发展,对具有封建思想、迷信色彩的传统礼仪要有正确的辨识。作为中国的宝贵财富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也是世界礼仪知识的宝库,如日本、韩国保存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现在还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世界诸多国家也对中国传统礼仪颇高评价,但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流失速度也及快,如中式婚礼被西式婚礼所取代、生日庆典的长寿面被生日蛋糕替换,中国年轻一辈需要中华民族的本位文化熏陶,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标准中“明礼诚信”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引用《论语·尧曰》中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来检验中国传统礼仪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芳.传统之“礼”作为再生产的旅游吸引力[C].成都: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暨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2]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