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1)
2022-03-03铁明
铁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受到了高度关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多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文学情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促使学生融入课文中的意境,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深入感知引起情感共鸣,还要引导学生加深文章写作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应用
引言
情感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的认知态度,也是表达自我感受的一种非语言方式。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实现知识感性认知到理性运用的转变,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性认知与学习体会,带动学生的学习质量持续提升,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情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感教学的充分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有温度。
1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文学情趣
首先,教师应当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与把握课本中的情感素材,合理创设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文学情趣,使其有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互动,将教材中的词语、字音和情境、语言进行结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1]。例如,在《秋天的图画》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详细解读,利用精炼的词语与优美的语言及连贯的句子,调动学生对秋天生活的回忆与遐想,激发更多的真实感受与想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字句,与作者近距离对话,从作者的角度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与主题内涵,从而对作者创设的情境有更多的画面联想,以此实现对课本主体与情感线索的充分把握。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形容词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并围绕人格化的描写内容与作者深情的描写,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学生在赏析中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可以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精美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让学生在自己描绘的场景中深入地感受当时的意境与情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词语进行品读,通过读词构画等方法,将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从而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2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融入课文中的意境
学生在朗读中能够通过思想与内心的感悟,发现文字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快速进入文字无形美的意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配合音乐背景朗读等方式,增强情境感染力。要组织学生反思回味、扣人心弦的描写细节,更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艺术想象的发展,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叙述线索与情感来源等进行整体把握[2]。如在《难忘的泼水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配乐进行朗读,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逐渐变化音乐的风格特征,让学生对整体朗读情况有初步的理解,讓学生本着对周总理的喜爱之情与泼水节的欢庆之感进行自我朗读。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有感情的范读,及时给出语气与停顿及吐字等朗读方面的技巧指导。学生掌握语调等朗读技巧后,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技巧的灵活运用,学生可通过多元化的朗读方法,深入感知其他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与道理,实现学习能力与方法的有效迁移,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在朗读中获得丰富情感,感受文学魅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深入感知引起情感共鸣
教师应当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文教学的整合,利用多媒体画面感染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常常对文字的描述不敏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画面和有声图像向学生展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学生熟悉的话题,带动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课上呈现与课文意境或内涵相近的文章,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增强文本的画面感与情感冲击。通过挖掘角色人物的神态语言、作者的精神品质、故事蕴含的哲理文化等素材以及练习写作等方式,将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情感元素浅显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3]。例如,在《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这是一篇关于春天美丽景色的文章,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播放呈现各种春天景色,有随风摇摆的柳枝,遍地的野花,潺潺的溪水,还有树林中叽叽喳喳的小鸟,这样在视听感官的刺激下,学生就会迅速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欣赏春天美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对课文阅读学习一定会更加高效。
4 加深文章写作情感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学生的写作和文章的阅读都是相互沟通的,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文章,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首先要对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进行解读,并且将写作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在进行文章写作时,就能够感受到更加真切的情感。写作文章不仅讲究行文结构和写作方法,还需注意情感的表达。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指导,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学会表达情感。通过对学生写作经验的培养,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写作的喜爱,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好,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4]。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要将教材的文本语言与思想情感及精神品质等隐藏的无形美,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及课外体验、联想感受等进行结合,能够快速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美中,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明确掌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实现对文本的透彻理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泽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2):76.
[1]吴玉红.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9(3):239.
[3]沈月珠.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5-56.
[4]刘琳.探讨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价值[J].读书文摘,202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