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2022-03-03冯奇
冯奇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谨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随着时代发展,企业、事业单位等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实现实力与能力的双重发展。为此,高校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授课路径,以此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为其后续步入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
通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原理,掌握更为有效、先进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方法,进而充分提升其对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大幅提升,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中,在无形中将抽象、枯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象化,在增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更为高效地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魅力,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主要的授课目标可分为三方面,即能力、知识和素质。事实上,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从提升学生能力入手,通过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掌握,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人力资源管理素养,为其之后形成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应用水平
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极为重视实践的学科。为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时,教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高度重视,以此帮助学生更为灵活、高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相应的实践能力。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实现知识自检,还能加强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促使其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问题
新形势背景下,开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设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这除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时,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难以凸显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育人特性。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
(二)忽视实践教学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未能结合学生素质发展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展开育人活动,学生多数通过机械方式记忆所学知识,难以利用所学理论处理实际问题,这对其后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未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引入适合的教学方式,这也极大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效。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部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安排不够恰当,理论课比实践课要多,同时,高校在实践课上投入的费用较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其综合素养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授课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较为单一,未能认识到创新授课方法的关键作用,这就很难提升学生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日常授课中,教师未能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知识探究中,授课的灵活性较差,极大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质量。长此以往,高校难以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出綜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优质人才。
三、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开展项目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新形势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时,我们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接触一个个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助力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可依据合作企业的工作内容,将教学目标融入一些实际项目中,以此为基准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企业工作内容,提升其综合水平。另外,教师可依据企业用人特点,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内容展开针对性拓展,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高校可以和一些企业展开更深入合作,将企业中的一些工作以项目形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验证、锻炼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度结合。
(二)构建双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更多教师主动参与到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通过使其参加顶岗实践等活动,促使其积累更多实践教学经验,保证其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服务。为此,构建一个“双师型”教学团队变得尤为关键,在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很少有教师能积极主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用人需求,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的能力也略有不足。另外,在校企合作活动中,指导学生的企业“师傅”虽有较强实践能力,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难以对学生展开合理、全面、深层次的系统化教学。
新形势下,若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质量,教师可定期深入到企业展开实践学习,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这对其后续开展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极大助力。不仅如此,企业也可派遣一些骨干员工到高校兼任教师,使其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分享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应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内容。长此以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这对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构建多元情境,提升应用能力
新形势下,教师展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为其构建多元的学习情境,以此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知识,促使其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结合企业工作内容,组织学生举办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让他们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比拼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助力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发展。另外,我们应重视对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引入,以此不断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与内容。通过此方式,教师可有效将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进行生动化、形象化处理,降低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难度,助力其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还可借助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改革。当前,部分教师展开授课时,会发现一些学生存在上课交头接耳的情况,这样除了会影响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效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展开授课活动的心态。实际上,青年学生喜欢交流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为此,教师可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工作。在授课前,我们可依据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兴趣倾向等,将其分为不同小组,而后对其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而后让其结合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收获知识。通过此方式,除了能加深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促使其形成较强学习兴趣。
(四)優化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若想提升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质量,我们必须要重视对评价模式的优化。通过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还可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方向。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有很大的局限,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提升。为此,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可以鼓励见习合作企业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企业通过结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对其展开客观、真实评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查漏补缺。通过将企业评价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结合企业评价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产生更为清晰地认知,并以此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授课流程,从而助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若想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质量,我们可以从开展项目教学,提升职业能力;构建双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多元情境,提升应用能力;优化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等层面入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必将促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性强、专业性好、创新性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菲.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改革思路[J].经济师,2021(01):171-172.
[2]宋艳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长江丛刊,2018(36):180-181.
[3]葛洪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7):132-133.
[4]曹喜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浅探[J].文教资料,2018(1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