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2022-03-03陈金元
摘 要: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将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往往忽略朗读的重要性。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适宜的朗读环境,促使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朗读活动,增强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入更多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朗读素材。让朗读上升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有利于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朗读;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1-0017-03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強调要提高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使用朗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熟悉每篇课文的内容,充分理解其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朗读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感,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教师教学课文前会让学生预先朗读全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会再次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
(二)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
众所周知,每篇语文课文中都蕴藏着某种思想情感,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逐步深入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使其更好地领悟课文内涵。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不乏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课文,这些课文一方面体现在内在的思想上,会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另一方面体现在文章的写作手法上,会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深刻体会课文中的审美价值,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自主性不足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在课堂上全程带领学生学习,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这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二)朗读教学比重较低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倾向于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而忽略了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导致在课堂教学计划中朗读教学占比较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还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三)朗读教学方式单一
在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通常发生在课前,课堂时间都被用于讲解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并且反复使用课前朗读的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对朗读逐渐出现懈怠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旋律的策略分析
(一)留足时间,以读书促教育
《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并附带感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朗读应自始至终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多读多讲,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以示范加强朗读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学生朗读节奏拖沓,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有的学生一句话有多种语调……语文课堂上,发音错误、遗漏等现象非常普遍。教师甚至想了很多办法来纠正学生的问题,如要求学生在逗号、句号前暂停几秒钟。这样,虽然学生把课文读整齐了,但听着却感觉失去了味道,失去了文章的音韵之美。一些朗读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语感意识。其实,教师的示范朗读就是最直接的引导,也是朗读教学最常用的方式。哪个字轻读,哪个字重读,哪里要快读,哪里要慢读,教师示范一遍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练习基本的语言技能,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如区分主次声等。教师还需要在朗读对话上进行具体指导,读出感情,朗读到疑问句和反问句时,句末语调应升高。在课堂上,教师应先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语言的美,让学生产生朗读兴趣,学会模仿。如果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教师也可以采用播放音频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听,慢慢训练朗读[4]。此外,优秀学生的朗读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担任“小老师”,通过“小老师”的朗读带动其他学生跟读。
(三)营造适宜的朗读环境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工具营造适宜的朗读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情感,随后再朗读课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朗读体会,又能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朗读兴趣。
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描写秋雨后风景的文章,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契合秋景的朗读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呈现出金秋时节美丽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秋天迷人的景色,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逐渐陶冶学生的情操。接下来,教师再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在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领会其中的赞美之情。
(四)引入课外阅读资料进行朗读
其实,能够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文章,不仅包括教材中的课文,还包括很多课外阅读资料。教师可以选取部分优质文章,将其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这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从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海底两万里》中优质的段落,如“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青灰色的金属片”“令人惊奇的事还有很多呢!……令人目不暇接”等,让学生当堂朗读,这既能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海洋世界,又能让学生汲取阳光、积极的精神品质。再如,在《苏菲的世界》中,教师可以挑选好句好段,如“在道德的抉择上……借口罢了”“所以,苏菲,你现在……充满求知欲的心灵”等,让学生当堂朗读,仿佛自己就是苏菲,体会每句话中蕴藏的哲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如,在《上下五千年》中,教师可以选取诸多优美的段落,如“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多少奴隶的血汗哩!”“可是,那七十万商军……一直追到商都朝歌”等,让学生当堂朗读,这有利于他们增长历史见闻,同时能够锻炼其朗读技巧。
(五)开展多种类型的朗读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类型的朗读活动,融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朗读每篇课文,借此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教学效率[5]。
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教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进行分组表演,让每组学生各自朗读其中的某个段落,如A同学朗讀第一自然段,B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这样人人都有朗读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应要求每位学生用饱含情感的语气朗读课文,将文字中的情感凸显出来。如在朗读“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语句时,学生要在某些词语上加重语气,如“轰隆隆”“巨大”“震醒”“急忙”等,这会凸显女娲的焦急感。然后,在上台演绎时,学生需要面向其他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在各组朗读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全班学生对各组进行评分,教师随即统计各组的分数,同时邀请排名最高的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朗读经验和优势,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聆听学习,这有利于增加全体学生的朗读经验。
(六)在理解中朗读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将阅读与理解分割开来,分析前先读,解释后再读一次,或者根本不分析课文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朗读出感情。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做到,大多学生很难做到。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朗读要和理解密切相关且紧密结合。
例如,朗读《丰碑》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理解丰碑的内容,从中了解到《丰碑》这篇文章的主旋律是庄严、神圣且悲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角,而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与将军的描写在相关环境的描述中是冲突的。这能让学生感受将军表情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反映的不同情绪。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后,需要注意表情变化时的语调和语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在朗读第七自然段时,心里满怀着对冻死的老兵的敬意,读起来凝重悲凉。
(七)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学生通篇诵读教材或其他诗词,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逐渐地令其喜爱上语文朗读[6]。
例如,在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将在此之前学习过的所有诗词罗列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人从课件中挑选一首熟悉的诗词,用富有情感的语调诵读。在正式开始后,学生依次站上讲台,在音乐的伴奏下缓缓地诵读诗词。然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点评,既要指出学生在诵读时的不足,又要夸赞其诵读时的可取之处,并让其他学生借鉴其较好的诵读技巧,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全班朗读水准的目的。
经典诵读活动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找寻更多的诗词,扩充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如魏子安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等,让学生诵读未曾见过的新诗词,带给其新鲜感。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述每首诗词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诗词量。
另外,教师可以选择在某些特定的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比如,国庆节时选取某些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杜甫的《春望》、陆游的《金错刀行》等,帮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爱国情感;教师节时选取某些表达尊敬师长思想的诗词,如葛洪的《勤求》、李觏的《广潜书》等,帮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对教师的尊敬之情。
(八)评论多元化,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有品位、有乐趣、有意义,就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多样化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彩,要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让他们从评价中汲取养分、受到启迪。赞美的语言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读得很好时,教师可以满怀热情地这样评论:“你读得抑扬顿挫,老师和同学都很感动。”“你朗读得很投入,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境中!”在教师真实且多样的表扬下,成功的喜悦必将充满学生的内心,而学生的朗读热情也会更加饱满。
结 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每位教师提高重视,多方面地运用朗读带动学生,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课文的体会,又可以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对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学生朗读水平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朗读情绪,增强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朗读。
[参考文献]
王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8):48-49.
马爱龙.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实施措施[J].考试周刊,2020(83):25-26.
蒋茜.让语文“出声”,让课堂“发音”:关于小学生的朗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Z2):61-62.
魏月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有效指导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78).51-52.
李家玲.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J].速读,2017(12):208.
张庆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朗读成为语文文言课堂的主旋律[J].教育艺术,2017(05):69.
作者简介:陈金元(1975.3-),男,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中心小学,副校长,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级教师,大专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