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职业沟通”课程思政模式探讨

2022-03-02王微丹

科教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术价值观

王微丹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每一门课程当中,不仅是思政课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识课和专业课也应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让思政教育真正起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作用。[1]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就是“三全育人”新思想。

“三全育人”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3]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的描述,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表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精确提炼,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描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针对个人行为的描述。它是以爱国为核心的,在职场上,表现出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不仅在职场,更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诚实劳动、诚实待人。友善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友好。[4]

“职业沟通”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通识必修课,面向所有专业高职学生,目的是让高职生建立良好沟通习惯、培养主动沟通的意识,为其将来在工作岗位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关键作用。这门课程不仅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也连接着其未来职业生涯,因此,“职业沟通”课程必须承担起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尤其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面,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三观体系。

1 实施路径

1.1 将学习雷锋精神融入课程

雷锋精神是第一批共产党人精神的伟大体现。[5]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雪中送炭”的精神。在职业沟通的课堂上,在第一堂初始课编制小组的时候,就应当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在班级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使同一小组中既有善于沟通的同学也有不善于沟通的同学,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也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此外,雷锋精神还有其他内涵。雷锋精神不仅体现在互帮互助、雪中送炭上,也可以体现为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例如,在课程的其他环节,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中,除了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以外,对于某一个问题不断钻研、深入思考、刨根问底的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也是现阶段高职学生所缺少的。在学生汇报的环节,经常遇到老师或其他同学一提问,汇报的同学就愣住了,说别人问的问题他没有思考过,更没有探究或钻研过,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然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应该掌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或学习较好的同学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教师需要深入到各小组的研讨中去,要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解决。因此,在职业沟通课程中强调雷锋精神的课程思政思路是必要的、可取的。

1.2 结合我国节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

我国的节庆日起着传承文化、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安排上,可根据春学期或秋学期,结合当时所在月份,让学生以劳动节或国庆节为话题,开展主题演讲,既能够锻炼高职生公开演讲的能力,又能够将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等课程思政很好地融入课堂,内化于高职生心中。

此外,也可以结合开课学期,例如,秋学期结合中秋节,春学期结合端午节,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设计出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中秋节/端午节营销策划方案或售后服务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充分沟通、互帮互助,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端午节吃粽子或中秋节吃月饼,只有详细了解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才可能制作出新颖、独特又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能够对传统节日加深了解,也能够锻炼沟通、加强协作,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对自身专业知识扩大了解,加以巩固。因此,结合我国传统节日设计课程,既可以提高沟通能力,也可以较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同时还可以加强和巩固专业知识,是一举三得的举措。

1.3 结合我国传统故事,发扬敬业精神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优秀传统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精髓代代传承下来,也表达了现代中国人最深沉、炙热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也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梳理、提炼出来的。同时,那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是高职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作为教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这些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要正确把握传统故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既能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创新发展。教师应结合职业沟通课程实际,在众多传统故事中加以筛选,选择出与课程相关的敬业故事。例如诸葛亮治理蜀国鞠躬尽瘁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雍正帝勤于政事,敢于改革的故事等等。这些敬业故事,都可以激发现代青年人奋发图强、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创造出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的课堂环境,同时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同样的职场环境。

可以将这些蕴含优秀中华文明的传统故事嵌入到演讲的环节中去,让学生不仅仅是讲故事,并且要说明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与课程相关的内涵和道理。这就是课程思政内化于学生心中的过程。

1.4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教师本身的能力和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高校教师应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应该“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6]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实际上“教书”是业务,是指教师在业务上要做到业务精湛,同时,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育人”,“育人”就是德育上的教育。也就是说,教师在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教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这其中的如何做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所谈及的内容。《礼记》提到:“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师上课以语言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更能够随时随地、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例如教师随手关灯,代表了教师对能源的珍惜;教师为后面的人开门,代表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教师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代表了他对校园环境的爱护。这些不仅是言语上的,更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最真实的行为。学生在学校向教师学习,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师真实的行动。言传与身教能够相统一的原因,就是教育功能上,它们都具有知识教育、道德示范、人性陶冶的特点。[7]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这里“道”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师应当踏踏实实严谨治学,同时,各个学科的发展也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治学研究,也不应脱离事物的发展规律,应以科学的发展观去看待事物变化。以科学的方法探究事物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的统一,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做统一,这样才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学术自由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研究者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踏踏实实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秩序与自由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并存发展的,没有秩序,不成方圆,学术规范也是研究者理应遵守的道德红线。摒弃学术规范,也就没有学术自由可言。此外,教师遵守学术规范也是给学生“身教”的最直接示范。如果教师本人学术造假,却要求学生不可以抄袭作业,这样的要求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成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遵守学术规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每一位教师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2 教学设计

根据笔者所在高职院校“职业沟通”课程标准,及课程思政要求,尝试制定每个任务下的课程思政目标。“职业沟通”课共分10 个任务,每个任务下的课程思政目标及授课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沟通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总而言之,职业沟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论哪个场合下的沟通,都是人的沟通,都应以道德作为底线,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引领。作为课程建设者应该努力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融入职业沟通课堂中去,发挥通识必修课面向全体高职生的优势作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体系。同时教育者也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学术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