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技巧
2022-03-02朱红艳
朱红艳
(甘肃省静宁县雷大初级中学 甘肃 静宁 743400)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布置的随意性较大,常常出现作业布置量过大,机械重复的抄写类型作业较多,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时间,也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初中语文作业进行合理布置,从而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质量。
1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学生发展实际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功利化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有些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并非围将学生作为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中心,而是在作业布置中掺杂了功利性因素,中考中考什么内容,教师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希望语文作业“广而全”,能够覆盖中考题目的范围,进而出现作业量大,质量低的情况,学生不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实践,还常常会对语文作业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到语文作业布置的成效[1]。
(2)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教师通常根据考试中各部分所占分数比例来判断作业的基本类型,比如:在语文各类考试中,阅读相关知识所占分数较大,教师就会加大在阅读方面作业的布置量,希望能够通过学生“多做”和教师的“多讲”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写作和口语交际类型的作业通常较少,而具有基础性的作业量较大,从而影响到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科学性。(3)作业完成的形式单一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教师往往热衷于布置那些能够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检验的作业,比如:文字和词汇的抄写,课文段落的背诵以及重要文章语句的默写等,学生在完成这些类型的作业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机械性的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缺乏自由度和灵活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引发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较大负面影响[2]。
2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中将考试作为中心,作业布置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取得高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鼓励学生刷题,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容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引发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作业布置的导向,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初中生对语文作业的接受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语文作业布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做好了铺垫,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语文知识强化、巩固的目的。教师在初中业语文作业布置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避免让作业设计和布置过于随意,要体现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的关联性,体现语文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和课堂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注重对学生作恶进行评价和考察,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保持一致[3]。
(3)实践性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对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在作业中增加语言知识实践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接受语言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4)生活化原则
教师在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需要突出作业的生活性。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通过作业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扩展初中生的活动范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生活,这样不仅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助于初中语文作业摆脱单一、机械的固有状态,在丰富语文作业形式的同时,扩大初中生视野,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突出语文作业的的实效性。
3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技巧
(1)利用阅读期待培养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期待”指的是初中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内心产生的预想,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期望,阅读期待与学生的爱好、知识的层次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初中生生活的环境不同,生活经验积累程度迥异,家庭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尽管初中生面对同样的文章,他们的“阅读期待”也千差万别。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作业布置前,可以利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行整理,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具有探究性的语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阅读作业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动机[4]。
例如:教师在进行布置课文《邓稼先》阅读作业前,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期待写出来。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了想象,猜想作者在对邓稼先品格进行刻画中采用会采用哪些方式;有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有些学生则希望能够通过文章阅读,掌握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教师在对学生阅读期待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阅读自选作业。
(1)从《邓稼先》课文中,你知道了邓稼先对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阅读课文,你了解到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通读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刻画邓稼先人物形象时,用到了怎样的手法?
教师在进行本课阅读作业进行布置前,首先做对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根本想法,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设计了不同阅读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对阅读作业进行自主选择,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热情,学生虽然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索的方向存在个性化差异,但是最终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能够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初步了解,从而达到布置阅读作业的目的。
(二)在语文作业布置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所谓语感指的是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直接感知能力,语感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体悟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语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关系到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必然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在语言表达方面不仅体现出对仗工整的特点,还具有较强韵律感,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生在阅读中会感觉到语句郎朗上口,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作者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寥寥数笔,刻画出了“陋室”的优美情境,能够带给学生“意境美”。这样的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章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中,要求学生对本文进行反复朗读,达到熟练背诵课文的效果,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加以体会,从而将文章中的语言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积累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力。
(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这种作业的层次性
进入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不断提升,知识量也在不断加大,学生个体差异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充分了解每个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尽量避免采用统一布置作业的模式,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作业缺乏挑战性,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感觉难以完成,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尽量突出作业的层次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爱莲说》作业布置中,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不同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对文言文理解能力较强,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B层次文言文学习能力一般,需要借助于工具书才能对文言文加以理解;而C 层次学生则文言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设置了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a层次的家庭作业注重对文言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爱莲说》课文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一遍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知识学以致用;b层次的家庭作业注重对课文进行翻译,让B层次的学生通过文言文阅读找出感触最深的语句;而c层次的家庭作业中,注重增加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对文章进行注释,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师采用作业分层布置的方式,能够让作业的难度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作业难度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完成作业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又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从而提升作业布置的科学性。
(四)布置具有生活化特点的作业,提升作业布置的灵活性
初中阶段语文小学中,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课后作业也需要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在以往的语文作业布置中,学生通常运用文字书写的方式完成作业,这不仅占用了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造成作业布置形式的单一,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过程中实现灵活变通,丰富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沟通互动平台,比如:组建微信群和QQ 群等,将学生拉入到“群”中。教师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教学后,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作,比如:《太阳吟》、《死水》、《静夜》等,引导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讲述自己在阅读闻一多诗作后的感想,通过讨论,体会这些诗作的艺术特色。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的语文作业转变了完成的形式,让学生在线上沟通和交流中,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阅读任务,赋予了家庭作业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家庭作业布置的灵活性,让学生在与师生线上互动中获得相应的收获,从而提高语文作业布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以往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充分了解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原则,丰富语文作业布置技巧,提高作业设计和布置的灵活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