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作文插上思维的翅膀
——浅谈初中生写作构思时如何运用常见的思维方式
2022-03-02何宗文
何宗文
(福清市滨江初级中学 福建 福清 350300)
德国著名学家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在冬天清晨听见街上有马车碾轧声,他能推想到昨夜的冰冻可能很厉害。这里他也可算是完成了一种推论的活动。这种活动我们日常多方面的复杂生活中不知要重复多少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推论”即思考活动,“不知要重复多少次"。作为个体,每个人也是在这种思考活动中逐渐成长为发育健全、功能完善的社会成员之一。[1]
我们初中生是已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积累,对外界事物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而且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身体长得快,思维发展旺盛阶段,但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整体而言难掩尴尬局面,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大多数学生作文前缺乏深入思考;写作时打不开思路;有的学生写作时总觉得没有素材或选材雷同、虚假;写作畏难情绪严重等不足,致使写作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拖了相当多学生语文成绩的后腿。
究其原因,他们并非将所有的思考过程都“形之于文”,所以,即使是对有作文需求的中学生来说,作文所花费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有限的,而用于思考生活所自觉或不自觉地花费的工夫却是巨大的、无限的。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怎样将学生这些对生活思考转变为对写作有价值的东西,需要广大初中教师树立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利用科学的方法创设良好写作情境,积极培育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沉睡的大脑,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进而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它同许多心理现象一样,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同于感觉和知觉,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是高级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写作使人严谨”,是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锤炼与提高的过程,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对写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写作与思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作是一种认识与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具有一般的认识功能,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写作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分。所以学生的写作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作文能力的强弱。学生在写作时,从观察事物到成文,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思维正确、深刻,作文的中心就鲜明而又突出.而一切公认的好文章,无不闪烁着思考所获真知灼见的思维光芒, 学生作文的优劣,在很大程度反映取决于学生猎取生活素材、语言素材、选择题材的本领,以及其头脑加工的优劣,这些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
但相当多初中教师大都只注重表面的思维操作,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内在思维模型的建立,致使大多数初中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学生写作思维僵化、单一,写作缺少发散性思维,致使学生在写作时打不开思路,写作时总觉得没有素材或选材雷同、虚假;学生缺乏逻辑性思维能力,致使学生的作文思路混乱,没有章法,而章法是由人的思维规律决定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现初高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大初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在传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才能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2]
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构思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等环节中突破低级陈旧的作文思维模式,构建新的有创意的作文思维模式教给学生明确写作的常用的有深度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在写作中怎么运用这些有深度的思维方式,来突破低级、陈旧、平庸的思维模式。
思维方式决定学习和生活的高度,在作文中,只有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提炼精致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3]
一、巧用联想想象思维审题
在作文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走好第一步——审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好审题训练,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如结合“春游”,可以写一篇作文《春天》。要求学生根据事物间的某些联系,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启发可从“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来联想,想象到“春到人间气象新”的大好局面,也可从“百花齐放,争奇斗妍”联想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学生思维开阔了,联想、想象也丰富了,思维潜能发掘了,作文也就写活了。
二、妙用正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立意
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顺序,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者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出寻常的独特见解。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立意中,强调不要总是满足于人云亦云,不要总是迷恋传统老调,可以适机唱反调,另类思考。如:在以“书”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论书之好看妙文固然不少,一篇谈书有时也犹如“潘多拉的盒子”,滋生了邪恶 ,而要注意选择书籍的文章,也令人耳目一新。总之,逆向思维往往带着辩证色彩,它将人们容易忽视的辩证法推到思维的前台,浸润着充分的创新意识,是值得寻觅和实践的一种思维模式。
例如:2018年天津市中考作文《亲切的怀恋》:初中三年,总有一些人、物、亲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怀恋”一般是指那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情,所以只能写过去的人或事,不能写眼前之景;从写作内容看,运用正向思维,回忆往事,抒写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例如,怀恋停电的日子,写出新意。当然,新颖独到的见解需以切题和思想深刻为要,力避为追求新颖独到而偏离题意、弄巧成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初中语文教学作文训练的重点。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想象思维,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分析问题。创新思维是指有独特创见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是人们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在作文立意训练的点点滴滴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捕捉教育教学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哪怕是一粒星光,一丝微火,也能发出耀眼之光芒。如“假如我是……”的半命题作文中,市长、宇航员、医生等,这些可见可闻的形象是都可以考虑的写作对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的范围能否离开生活中的人,大胆想像,迸发思维火花后,学生们的作文有立意为《假如我是虚荣的克星》,有的立意为《假如我是地球》,也有的立意为《假如我是一颗星》的……这些立意,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特点。
三、启用发散思维选材
发散性思维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学生可在问题所蕴藏的各种答案中表现出思维的发散成分。
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择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这种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立意不同,是个性的体现,能够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
以某一话题为根源生出树状的枝叶,既源于根,又向各自的方向延伸。立意时,注意引导学生寻求与话题的相关内容,放飞思维的翅膀。例如:以“水”为话题作文,让学生在指导课上,想出自己的立意角度。一番瞑思后,老师做了统计,结果有98%的同学立意:水的用途,水资源及环境的问题,文体确定为说明文。思维没有发散开来,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水的“量”去想,有溪、泉、江、河、湖、海,从水的形态去想,有流水的汩汩、淙淙哗啦啦……。从与水有关的词、诗故事去想,有“滴水穿石”,有“问渠哪得清如许”,“死海不死”等。这一次,思维活跃了发散到多个层面,挖掘到立意的汩汩清泉,叮咚流响。显而易见,发现性思维能培养一种鲜活灵动的气息,使学生主体思维个性化、自我化、创新化,在无限的话题空间,敢下深海。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指导中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闲暇时间多读书,阅读可以使学生内心丰富,感受人类万千气象,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有利于学生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构建新的丰富生动的思维图式。写读书笔记,记日记,写随笔,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增色添彩。大到时事新闻,小到家庭琐事,景物片断,人物速写都能及时记录在册,可续写、扩写、摘记优秀语段,形式灵活,非常自由,充实学生的思维空间。初中语文老师可以给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列一些适合相应年级的推荐书目,范围可以囊括古今中外。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在写作构思时才能够思维敏捷,从不同文体,不同结构,这样的文章容易摆脱常规作文桎梏,用富有创意的表达去打动读者。
四、运用思维导图布局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树状图等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各科教学中,学生将更多相关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将写作思路更直观呈现在纸面上。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房子有房子的结构样式,文章也有文章的结构样式,按照作者的写作思维流程,横向思维对应横列式结构,纵向思维对应纵贯式结构,辩证思维对应对照式结构,发散思维对应扇面式结构等,在这些基本结构基础上,语文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套用其它的结构,灵活运用,让学生们写作逐步自成风格。
若语文老师布置以“夏天”为题,学生们思维导图对作文进行布局,一部分同学会将写作方向环绕在“雨水”上,而有的同学会将重点放在“大雨中行走的人群上”,经过思维导图对作文进行合理布局和重点掌控,深入指导写“雨景”的同学重点突出写景顺序,在作文开篇时,使用修辞方法引出主题,易吸引读者注意,在作文中间部分,重点讲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雨景,并将状态描写出来,作文尾部进行汇总和整合,重点突出对雨水的喜爱之情。所以,学生们在心里大致构造出初步写作方向和写作结构,在随后的写作中,他们就会顺势就是的将雨景有条有理的书写出来,不仅成文快速,文章结构还思路清晰。
五、使用形象思维、辩证思维行文
作文,尤其是初中重要的文体——记叙文,需要有丰富的细节,内容才显得具体生动。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它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具体生动、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思维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它始终伴随着形象,通过“形象”来构成思维流程,是作文过程中非常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写文章离不开细节思维。形象思维要求重视细节,突出细节,以细节彰显主人公的性格品质,表现中心,揭示主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细致刻画步履蹒跚肥胖父亲形象,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阅读文章,读者能充分感受到其中深沉的父爱,令人泪目。
王安石曾言“入之越深,其见越难,而其见越奇”。辩证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深刻思考问题,避免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学会辩证思维,就会在看问题时既一分为二,又突出重点。对于同一事物、同一题目的作文,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有标新立异的中心思想。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肯定那些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作文,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作灵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如以“牵挂”为题目,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选择写记叙文。牵挂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凝聚情感的某个载体,如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小河、月光等风物。如何牵挂,怎样牵挂? 都围绕“牵挂”的主题展开,切入点要小。也可写议论文。牵挂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道德与价值的尺码。对牵挂的内容和目的加以议论。可以从品质的高与低两方面来举例,形成对比论证,以表现人物的品质。如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临死时,牵挂着在人世间受苦的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体现母爱之深;而葛朗台临死时,却时刻挂念世上的遗产和财富,嘱咐女儿:“把财宝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好向我交账。”表现父亲的冷酷。通过这两个人物对比,读者更能对亲情进一步理解。
总之,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初中语文老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有深度的思维方式,但是思维虽然属于人的认识活动,它不能脱离实践而成为无源之水。教师要结合写作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学生思维的源泉。同时,教师要把思维培养和语言训练实践相结合,防止脱离作文教学和语言训练实践而孤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者应相辅相成,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不断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写作实践。初中语文老师应有意识渗透一些思维训练,让学生能懂得运用思维方式如何构思,如何润色文章,掌握一些实效的写作方法,方能写出优秀的作品[4],真正提升其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