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材”为“学本”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2-03-02于大海
于大海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中心校长阁小学 河北 承德 0683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展示台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1、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双龙洞了。”(《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 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 “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21、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 我能感受到这种风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就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注意外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的天山》“链接语”)从上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用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经验,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个方面,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四、促进教学形式的转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们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锻炼学生理解写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教学,所以就导致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小学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之前,认真阅读教学大纲,找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制作出一份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而不是只注重走个形式。只有老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让知识传播得更加有效,学生学到的知识多,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制作教学计划只是课前准备的一部分,剩下的准备还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积累经验。例如,留心观察身边老师的教学方式,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留心观察是一个好习惯,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小学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得到知识。而这个时候小学的语文老师就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并鼓励他们把这些乐趣记录下来。形成随笔记录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正因为小学的学生思想道德发育还不完全,所以他们更喜欢用最直观的感受,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妙,然而这些纯真是最珍贵的,有利于他们思想的建设。小学的写作和理解一般都比较浅层次,更多的是贴近自然的事物。所以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去观察自然事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感情,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内容中,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虽然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了,但是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够高。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思想道德建设都还不完善的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很头疼的问题。因为小学的孩子似乎还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爱玩的天性驱使他们向往学习以外的自由。其实要想做一个出色的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学会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抓住课堂的时间,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授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向往,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拓展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但是内容一定要适量,给学生们留下一个悬念,让他们课下自己去寻找答案,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例如,在讲课文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名字奇怪的花草,语文老师就可以展示一些图片,向学生们介绍它们。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外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
学生们只有在对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才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作为中学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鼓励学生们去讨论,积极地吸取老师讲授的知识。让学生们融入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活动是少不了的。它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讨论,还可以有辩论赛或者其他新奇的样式。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多一些创新的教课方式,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