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剧心得”写作指导

2022-03-02龚佳丽胡根林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侍萍鲁侍萍周朴园

◎龚佳丽 胡根林

【写作任务】

深入研读剧本后,通过集体讨论、编排演出,进一步把握戏剧作品的内涵,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全班同学对排演剧本进行评议总结,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观剧心得。

【写作引导】

观剧心得,着重的是评论,就是在观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表演和剧本的理解,特别是观众自身的观看角度、思想积累与生活体验,做到有感而发,自圆其说。因此,从文体上看,观剧心得属于议论文,可以说是文学评论的一个类型。写作这一类的评论文章,需要观众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一点进行写作,一个是重在“感”,一个是重在“评”,由“感”入“评”,借“评”思“感”。

就写作指导的思路而言,笔者认为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对戏剧文体特征的准确把握。这是从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来考量的,剧本的排演是为了强化剧本学习,因此排演的目的与前提都是对戏剧特性的了解与掌握,主要是抓准两个核心要素—戏剧语言与戏剧冲突。因此在写作之前,笔者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导演组、演员组、道具组、灯光音效组,每个小组都分到相应的任务单。也就是说,在排演之前,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参与了剧本创作,能够基本把握戏剧文体的要素。二是对戏剧表演形式的了解。戏剧作品与文章不同,它结合了舞台布置、灯光、音效、道具等多种要素的表现形式,更需要导演和演员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对这些要素的恰当表达来传递剧本精神,因此在写作观剧心得时要考虑到戏剧表演的场景要素。三是对文学评论写作的认识。写作观剧心得,不是对表演内容的叙述,也无须面面俱到,而是应该基于整体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评论点深入分析,有感而发,可以从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细节意象等角度选择其中一二加以评点。

从具体的课堂实践来说,笔者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写作任务。一是从感性出发,捕捉最深刻的观剧感受,并且说说理由;二是思考剧本、演出与“我”的关联,即深究剧本与自身思考相关的感悟点,包括自我思考、社会思考、历史思考,选择一个角度深入;三是提供影评、剧评的写作参考,在写作构思与框架上给学生建议。

【课堂实录】

一、捕捉最深刻的感受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雷雨》第二幕的排演,各小组分工明确,全班同学呈现了一部精彩的话剧演出,我们为自己鼓掌!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观剧心得,大家可畅所欲言。不妨先回忆一下,在阅读剧本和排演的过程中,哪个地方是最打动你的?希望同学们能说得具体,可以是人物的演绎、文本的主题,或者是一个细节,一句台词等。

生: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同学对鲁侍萍的演绎,我觉得演得特别好。她一开始是平静地与周朴园交谈,渐渐地,情绪因为感性而逐渐高涨,因为她开始期盼周朴园能认出她,后来终于克制不住,但是周朴园的冷酷无情让她几乎崩溃,这句“命!是不公平的命让我来的!”特别震撼,冥冥中的注定,小人物的呐喊,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命运,就很感慨。

师:说得很好,她是从人物形象的层面发表自己的心得的。我想是曹禺塑造的这个角色首先触动了你,而后观看完排演有了更加直观的冲击。还有其他同学想说一说吗?

生:我可以说一个离主题比较远的话题吗?我想到的就是生活的戏剧性,我看完这个剧和老师给的学习资源,感觉人物根本没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我就在想,这部剧是传递了命运的无奈这一比较消极的人生观吗?我觉得生活本身确实是很戏剧性的,充满了矛盾,会发生很多转折,但又有前因后果,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操控一样。人很多时候是不由自主的,就好比侍萍过了三十年居然又来到周家,然后看着自己的女儿重演自己的悲剧,甚至更惨,很让人难过。

师:好,这位同学的感触很深,你的感受其实没有离主题很远,反倒恰恰是对主题的探讨,那就是作者是不是要表现一种命运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刚刚同学也提到了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料,其中曹禺自己在谈《雷雨》的时候就说到,有一种宇宙间的命运在俯视地上的蝼蚁一样,但作者更想让读者感知到的仅仅是一种“难过”的心情吗?

生:是悲悯。

师:没错,是悲悯。尽管观剧心得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但我们也可以借助学习资源将思考推向深处。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还有谁要来说一说吗?

生:我想接着这个“宿命论”说一说。我觉得,这个宿命当中除了悲惨的结局以外,还有一种循环和轮回的感觉,就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悲剧在四凤和周萍身上重演,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真的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师:是的,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轮回呢?

生: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是命运。

师:嗯,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命运肯定是有的,曹禺自己在文章中也谈到了。还有一个我觉得就是制度,封建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特别是丫鬟和少爷,很容易走到这个结局上。

师:有一定道理,封建制度的压迫。还有其他同学从别的角度谈一谈吗?

生:我最有感触的其实还是周朴园这个人物,我对上节课讨论的“周朴园爱侍萍吗”还想再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周朴园这个人是虚伪的、冷酷的、无情的甚至是狠毒的,但是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他对侍萍肯定是有感情的,只不过相认的时候他的理性占了上风。演员在演的时候我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很好,比如一开始演员的节奏很慢,在怀念侍萍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有光的,但是态度转变了马上皱起眉头来。

师:很好,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剧本和演出进行点评,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还有谁来说说看吗?

生:我也想来评一下人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侍萍,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善良到极点的可怜人,三十年的煎熬,再看到周朴园的时候,几乎又被他几句话打动心软了,从一开始“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到后来“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态度的转变只是因为周朴园说了自己因“于心不忍”而对她的怀念,我真的觉得她太善良了,太心软了。

师:是啊,除此之外,还有她三十年来带着孩子东奔西走的坚强,都是人性中很有价值的东西,但这些都“被毁灭”了,这就是悲剧。

二、确立评论的角度

师:说到这里,大家或多或少对于剧本和演出都有感触很深的部分,这是我们思考的起点,有些同学已经思考得很深入了。而要写作一个观剧心得,除了打通剧本理解和“我”的思想积累、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的角度。请大家阅读下发的《名家评论》并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他们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评论的。

(《名家评论》内容见微信公众号: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生:前面两句都是从主题的角度评论的,一个说他是“反封建反资本主义”,一个说是“命运悲剧”,三、四句是从结构的角度,五、六句是从戏剧冲突塑造人物的角度,第七句是从戏剧语言的角度,最后两句是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讲的。

师:归纳得很好,观剧心得的写作我们从感性出发,还需要落实到理性的思考。我们可以选取一些角度,根据戏剧文学的本体特征来看,大概可以分为结构、人物、冲突、语言和主题这几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完一部戏剧作品之后,至少能知道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人物的身上,以及作者用怎样的语言精准地将思想传达给观众。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接入,也可以选择多个角度做比较鉴赏。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学习单,写下自己的评论角度,并给出至少两条理由。

(生写角度、理由)

生:我找的角度是人物形象分析。我的主要观点是鲁侍萍,不公平的命运下一位坚韧的母亲。我写的两个理由:第一点,她是一个被命运错付的深情妇人。三十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就惨遭抛弃;三十年后,侍萍再次回到周家,她即使再恨再悔,当她看到周朴园似乎对自己真心思念、倾心的时候,她又何尝不是软下了心来,相对如今周朴园的虚伪和自欺,侍萍这位真正的受害者反而显得深情而更让人悲悯。第二点,她是一个敢于反抗命运的坚韧母亲,三十年间的漂泊与挣扎,以及最后一幕侍萍知道女儿忧虑周萍的孩子以后让他们远走高飞,她选择自己承受一切,真的是太伟大了。

师:不错,已经初步成形了,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看,结合了剧本和自身的理解。

生:我选择从主题分析的角度,我的主要观点是: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双重叠加的戏。深究《雷雨》悲剧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觉得是由周朴园(周家)所代表的具有封建属性的资产阶级所酿成的恶果;其次也是主人公都无法意识到的命运之手在背后操纵,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巧合?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双重悲剧。

师:从悲剧的主题出发,探讨发生悲剧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评析角度,因为这直接就是对作者创作意图和整部剧的内涵理解。不过一定要注意,分析的时候需要结合剧本中人物的具体表现。

生:我也是从主题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我的主要观点是《雷雨》是一部命运的轮回与缩影。所谓的轮回,指的就是周朴园、鲁侍萍之间的恩怨情仇在下一代人周萍和四凤身上几乎完全复制,就好像冥冥之中注定的;而“缩影”我更想说的是一种普遍性,这不是说《雷雨》这个故事的普遍性,而是人面对几乎荒诞的悲剧命运这一前提,不知道会不会有点离题?

师:命运的轮回与缩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轮回比较好理解,“缩影”代表什么呢?《雷雨》何以凸显人世间的命运普遍性?这是你需要去查找资料并且充分说明的。另外,你说“人面对荒诞”是否适用于这部剧?命运确实捉弄人,但在当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重背景下有其合理性,对侍萍来说,她本身的人物局限不会让她考虑到如何面对“荒诞”这个问题。所以啊,我们在实际确立观点的时候还是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深度思考。

三、关注结构,拟写提纲

师:接下来我们从写作的结构层面来看。请大家阅读昨天下发的《写作参考》,当中包含一篇专业评论家的文章和一篇豆瓣的评论。请大家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结构,概括其结构特点。

(《写作参考》内容见微信公众号: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生:第一篇戴锦华的文章首先分了几个小标题,我们读到的是第一个小标题中的内容。作者首先从《美国往事》的总体评价入手,表达自己的整体评价,然后选择了“美国人的朝气”这一切入点,结合影片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这一个小段里面最后没有总结,但在全篇当中是有的。

师:很好,总的来看,这篇评论因为是一个长篇评论中的节选,从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看是“总—分”的结构,结合全文的结尾部分来看,其实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文分析框架,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总”模式。

生:第二篇豆瓣的评论从结构上来看是并列式的,从《霸王别姬》中袁四爷的四个侧面来看他对蝶衣的理解,几个观点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其实也有点由浅入深的感觉,我不确定是不是“递进”。

师:这篇文章以袁四爷的四个性格侧面组构文章,是“并列式”的,并列式文章结构本身各个部分之间是要有内在关联的,大家写的时候也要注意。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刚刚观点的确立和文章结构的学习,将自己的构思写成一篇提纲。

(学生拟写提纲)

师(小结):戏剧的欣赏是评论的基础,欣赏本身是一种感性活动,因此捕捉自己对剧目的第一感觉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捕捉需要是具体的、细腻的,有迹可循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理性思考,“为什么”的探究是很重要的,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方向。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戏剧欣赏的理论和研究者的点评,对前人的思考进行学习和思辨。每一篇评论文章都是评论者的思想积累与生活观察的体现,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完善自己的思考。

(龚佳丽上海市进才中学;200135)

【名师说课】

龚佳丽老师的写作教学分别从观剧心得“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活动二的设计:思考剧本、演出与“我”的关联,即深究剧本与自身思考相关的感悟点,包括自我思考、社会思考、历史思考,形成一定的分析视角。

学生在观剧过程中往往能产生诸多感悟,但这些感悟该如何表达,除了打通剧本理解和“我”的思想积累、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的视角。学生的苦恼在此,教师写作指导的着力点也在此。这个切入的视角是什么,究竟怎么来?这涉及“文学知识结构化”的命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学知识结构化”。就戏剧知识结构化而言,“结构化”必须借助对戏剧知识的梳理与整合。这样的梳理和整合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戏剧阅读和一定数量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且需进行必要的关联、对比和归纳。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我们以三篇课文的教学为契机,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化的戏剧知识。如三篇课文都是悲剧,但窦娥、鲁侍萍与哈姆雷特,其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当下处境不同,性格、想法与选择也不同,他们的悲剧命运就具备了多维解读的可能与空间,这些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具体内涵就很值得探究;再如,通过窦娥、鲁侍萍、哈姆雷特三个悲剧主人公的比较,可以说明不同戏剧冲突中隐含着不同的创作诉求与文本意蕴;还有,《窦娥冤》以唱为主,以白为宾,这个特点强化了戏曲的虚拟性和抒情性;而《哈姆雷特》贯穿始终的是对白和独白,这更有利于表达人物行为的关联性和因果性……这些关联、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关于悲剧、情节、结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台词、“潜台词”等结构化戏剧知识,而这些,恰恰就是表达观剧心得的主要或基本的视角。显然,学生阅读过程中对于不同剧本的内在关联认识得越清晰,其写作观剧心得的分析视角运用自然越自觉和自如。

其实,我们经常强调的读写结合,主要不在于阅读为写作提供多少内容,而是阅读为写作提供多少分析和讨论的视角。就戏剧而言,课文学习和戏剧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真切理解戏剧的特征,体验戏剧语言和人物塑造的特性,这是学生提高剧本阅读能力、培养戏剧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0127)

猜你喜欢

侍萍鲁侍萍周朴园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爱与虚伪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雷雨》(节选)
周朴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