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探索

2022-03-02张环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藏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计算机

张环 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强化课程自身的育人功能,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人才是第一要务,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水平为目标,开设面广,思政影响范围大,具备长期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的天然优势。新生社会经验匮乏,正处于意识和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学校和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该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都是学生应必备的意识形态内容。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本,以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为载体,把思想信念内化到教学各环节之中,构建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对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素养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客观性为主,授课形式与文科课程有所不同,实现课程思政的难度相对较大。根据前期调研来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存在以下情况。

(一)思政教育体系有待构建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涉及多门课程,课程之间有关联有交叉,大多教师在授课时思政教育内容缺乏系统规划和精心设计,多为零散的思政点,不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尚未形成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的系统而规范的思政教育体系有待构建。

(二)课程内容的思政载体功能有待开发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等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专业技能知识的思政载体功能及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2]

(三)思政教育浸润性有待提升

该系列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操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实际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引入较生硬,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契合度低且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思政学习潜能,未能激起学生思想共鸣,使其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应明确高校的育人要求,从培养方案出发,充分把握课程之间的相关度及思政教育侧重点,注重其与思政课目标的耦合,使课程思政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将其全方位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环节间紧密衔接,才能从全局角度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思政体系,以确保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助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因科因课而异,设置分层可考核目标

目标的设置是任何活动开展的首要环节,能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评价指明方向。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培养计划与育人目标,因此课程思政构建应立足于学科之上,首先结合“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依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科特色,深度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与目标,凝练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价值,凸显课程特色,将总体目标确定为家国情怀、科技素养、传统文化、道德法规、行业精神五大类,再按照专业特点与本质需求,在共性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将每个大类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指标,如工科类专业将科技素养细化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与责任,将行业精神细化为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最后按照目标可考核的要求将目标达成度量化为三个层次D1(认知)、D2(体验)、D3(内化)。D1层次是思政目标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的介绍与讲解,D2 层次要求能启发学生对指标内容的思考与实践,D3 层次则要求实现指标内容的内化和认知升华,以践行为主,是课程思政培养的最高层次,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政体系,并以此为参照指导后续思政内容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结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建设资源库

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由于知识点的不同,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也会不同,好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思政内容高质量的融入。本研究基于学科特点,遵循思政目标体系要求,对课程中蕴含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呼应关系,形成课程内容与思政多元目标的关联映射矩阵。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网络等多门课程,知识点有交叉有延展,如《计算机基础》会涉及网络课程中的入门知识,因此在规划思政教学内容时不能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应把握他们之间的关联度,整体分析,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和延续性,制定每门课程的思政侧重点,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性,通过系统设计将思政内容与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

“三全育人”的落脚点是育人,这里的“人”泛指学生,而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课程思政资源库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经历,分析学生特点与思想动态,结合生源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贴合他们的思政内容,案例注重针对性、启发性和适度性,注重专业知识对思政内容的认知重构。在同一知识点的思政元素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明确专业所需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如旅游专业可考虑选择中国地域文化、环保意识、风土人情融入,工程类专业则重点考虑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融入,最后利用多种技术与平台,针对不同专业以团队形式完成包括案例、课件、视频等课程资源库建设。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浸润式教学

教学过程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坚持第一课堂为主、其他课堂为辅,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具体授课章节的性质及学生特点,找准融合点,选取合适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开展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化,不是增加课程学时,不是对思政元素的过度挖掘,教学时思政比例与频次应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不能用力过猛导致改变专业课程的性质或弱化学科教学目标。同时课程思政点与专业知识是紧密联系的,不是割裂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课程与思政物理相加,教学时应找准契合点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开展教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微课、网络互动等手段,多种形式寓乐于教,活跃教学氛围,营造学习环境。教学思政切入应自然流畅,不能让学生感到唐突与说教感而产生逆反心理,保证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让学生真正认同并学有所获,润物无声地完成思政教育,并以课程思政目标体系D3层次为最终目标,构建多元化和全方位教学模式,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培养的有机统一,实现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三全育人”。

1.多元化导入式

多元化导入式指通过视频、微课、公众号内容推送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演示完成思政教育点的融入,多元化导入直接明了,适用于D1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系统讲解中引入华为芯片事件;在计算机发展史中以故事形式介绍华罗庚;在操作系统章节,通过微视频展示我国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感受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3]

2.体验共情式

体验共情式通过对思政元素点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提炼,选取或制作与之相关的交互程序和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形成情感与认知共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适用于D2 及以上目标层次。如计算机网络模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体验模拟木马程序或网络安全小游戏,使其直观感知与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3.项目支撑式

项目支撑式是将专业知识中的某个模块内容转换成与思政元素相关的小项目,项目的设计既能巩固专业知识也能内嵌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隐性完成思政教育,适用于教学、考核等多个教学环节及所有目标层次。如在文字处理软件的图文混排内容中,通过社会热点事件、传统节日手抄报的设计;在演示文稿模块通过历史名人、地域文化及弘扬新时代精神的电影宣传片制作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德智并重,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操作的同时完成课程育人功能。

(四)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因此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也应该是全过程的。由于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因素较多且思想进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课程思政评价也是复杂的,拟将评价体系的重点放在立德树人的最终任务上,从确定评价对象、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四方面优化评价体系。首先,根据思政目标体系中的达成度量化标准(D1、D2、D3),制定调查问卷,对教师采用问卷评分的形式,结合思政教师、同行及学生的三方评价综合考量,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与效果。问卷的重点为教师育德意识及能力和教学育德效果及成效。其次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形成性考核采用综合设计、创新活动等形式进行,终结性考核应兼顾品德与才能,以学生成长发展为标准,纳入思想价值与能力知识,形成兼顾智与德的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最后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于教学,发挥导向功能,助力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引领教师思政能力的提升。

基于“三全育人”大背景下对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既是对教书育人的初心的回归,更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诠释和落实。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授课面广,以课程和团队的形式,立足专业特色与课程目标,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手段,画龙点睛式嵌入思政元素,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同时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中应及时更新补充思政素材,保证思政元素的真实性和鲜活度,逐步在教学中将教书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计算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