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镜源流 启思未来
——评耿红卫《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2-03-02蔡宇宏刘鑫鑫

关键词:华文汉语言文化

蔡宇宏,刘鑫鑫

(1.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新乡市育才小学,河南 新乡 453000)

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既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与中国交流的基本路径,也是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海外华文教育恰恰能够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中华公益大课堂、作文比赛等各种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促进华侨华人对祖籍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而且也能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热情。同时,大力发展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传播汉语言文化,对于促进中外交流,加快“中国文化世界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21世纪,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有何特点、面临怎样的挑战、未来前景如何、这些都是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耿红卫教授在主持并完成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为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书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视角,对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并运用历史、比较、案例、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规律。全书共分五章,以“史”为主线,例理结合,不仅剖析了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现状,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展望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与发展的趋势。通读全书,深感其辞简理博,特色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纵横相连理脉络

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历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作为传播汉语言文化重要平台的海外华文教育,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无论是华文教育的机构、华文教材的形式、还是华文教育的方法、华文教育的师资等,均影响着汉语言文化的传播。然而,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华文教育在海外传播的具体时间背景为立足点,难以打破传统分期观念的束缚;也有部分学者具体分析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华文教育历史,少有学者以历史分期的方式对海外华人教育传播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梳理,探析汉语言文化传播规律者则更为罕见。该书作者选择从海外华文教育的视角研究汉语言文化,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纵观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多方面梳理华文教育的兴衰沉浮,细致分析了华文教育某一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同时,作者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以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的华文教育作为典型案例,横向考查各大洲华文教育的发展概况,深层次揭示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规律。从海外华文教育的五大历史分期,到海外华文教育的典型国家举隅,每一方面都有详细的史料支撑,既能厘清汉语言文化发展演变的脉络,又能明晰汉语言文化在各阶段的特征,帮助读者建构完善的知识观。

二、躬身笃行觅真知

韩非子云“不明察,不能烛私”。也就是说没有深入的调研,就不能洞察实情,更没有发言的权利。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为了解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尽管调查的对象主要在海外,作者仍想办法委托汉语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对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华裔、非华裔学生及华文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1 500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书的问卷,编制科学合理,调研内容全面且有针对性。从选择调查的对象来看,作者选取了加拿大、新西兰、泰国等多个国家担任华文教学的教师,以及就读全日制学校的中小学生或者华文补习学校的学生。此外,在调查问卷选项的设计方面,作者注意选择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且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测试系统。比如,关于学生在家庭交流中使用什么语言,设计了“居住国语、汉语普通话(华语、国语)、闽南话、汉语其他方言(客家话、粤语)、英语”五种答案,将闽南话单独列出来,便是考虑到了华文教育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若是没有这一选项,可能问卷就不会达到预期成效。此外,作者并不局限于数据的统计,还做到了对比分析,比如在调查华文教师教学汉语言文化所使用的方法时,通过数据对比指出汉语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语言,更要深刻地体现在文化上。作者通过真实的调研数据,了解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是耿红卫教授的真实写照。

三、守正求真寻蹊径

如今,汉语言文化已经逐步走向了国际,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在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其在海外的传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结合实际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汉语国际化发展,仍是一项难题。当然,目前也不乏关于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发展现状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如肖潇从新媒体的角度探究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问题;周虹侧重于研究汉语言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王伟鑫侧重于从“跨媒体—电视节目”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然而由于研究者受到主观喜好影响或者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够系统,研究空间仍有待开发。相比之下,耿红卫教授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特点和现实条件,以调查数据为支撑,分别从教育资源、教材建设、师资力量、理论研究等方面指出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内容更为全面,提出解决的问题的策略更有针对性。比如在拓展华文学习资源方面,作者不仅考虑到要突破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学习汉语言文化,而且指出要注意统筹利用汉语国际教育资源。此外,作者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针对华文学习对象广泛且差异较大和华文教育政策受环境影响的问题,也给予了关注。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策略注定是空中建楼,策略只有贴合现实才具有操作的价值。该书对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路径分析,因有针对性、全面且实用,故而能够助力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推动华文教育的深入发展。

四、以史为鉴观趋势

该书是在世界新形式、新格局下撰写的,因此与时俱进是该书的必然要求。作者始终坚持把握时代特征的原则,在实事求是中大胆探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梳理以传播汉语言文化为平台的海外华文教育历史进程时,发现每一时期均有其独特之处,而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展望了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未来趋势,弥补了学界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在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特点方面,该书做了详细的概述,指出海外华文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其在教育内涵、体系、对象、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特性,进而明确揭示出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规律。在展望未来方面,作者从海外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办学形式、学习形式、传播策略等角度,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与发展的未来前景,对于促进其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书既重视对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现状的剖析,又重视对汉语言文化传播与发展路径的探寻;既重视梳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又重视探索汉语言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显然,作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言文化的“变”与“扬”,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其历程;结合新时代特点,总结其规律,剖析问题,解决疑难,展望未来。这种察古观今的研究视角为后继者们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通览全书,作者既没有虚假浮夸,也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耐心地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与发展的历程从一般到特殊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归纳总结其发展特点,并将传播中所遇难题和策略分别列出,且融入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是一部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的拓新之作,内容系统深刻、理念前沿科学,必将在海外华文教育研究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华文汉语言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谁远谁近?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