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2022-03-02陈家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陈家刚,李 蕾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恩格斯指出: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500理论思维引领科学发展,引领民族复兴,然而,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不断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与实践发展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进行理论创新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中国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余年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各项工作的稳步前进,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必须要求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对于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视和坚持,而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离不开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灌输,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毛泽东曾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1094只有全党统一思想,才能凝聚合力,共同致力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共产党员的初心,初心是一个共产党员保持党性修养的最根本动力,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3]539-540。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最原始的朴素情感就无法转换为推动实践发展的现实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207。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基本历程与历史成就

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考验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回望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历程。1938年,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发展自己的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参加调查研究是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但是,光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理论,从而为当下的政治服务。针对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列宁写出了《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在这之后,斯大林继续发展列宁的理论,写出了《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著作,从而达到“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5]250的目的。“治国之有法,犹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6]119,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并非是将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生搬硬套地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实践中,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寻真正适合自己国家的指导思想。其次,进行调查研究是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毛泽东以马克思、恩格斯等人进行调查研究为具体事例,深刻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方完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7]601。同时,他强调中国革命也需要做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不是浮于表面,纸上谈兵,而是要下基层,走向中国大地,“我们的调查工作要面向下层,而不是幻想”[7]601。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的,过去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根据新的国情,新的时代,调查研究也是没有止境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迎来了新的时代任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据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独有的发展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心,积极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紧紧围绕何为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探讨与探索,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8]258-259。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我们现在需要将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来的,但是没有真正做起来的事情继续认真地做下去,要将之前的错误积极地改正过来,这样才能将之前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江泽民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9]57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胡锦涛鲜明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10]14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所面临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征程中,党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不断汲取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哲学理念以及人文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明了新时代的发展方针和战略,其中,“十个明确”科学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领导力量、根本目标以及总体任务,同时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及其根本动力,还包括基本经济制度、战略步骤以及外部条件等重要内容,为我们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经济建设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给予了市场更大的活力,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的5年时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3]2-3。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决议》指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11]33-34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12]149。从2013年开始,中纪委每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表》,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了巨大变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核心要义与基本遵循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13]413坚持理论创新离不开对现实问题、时代问题的回答。《决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核心要义和基本遵循:“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1]66-67

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形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但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不敢腐的治标效果得到了初步实现,但不能腐的制度制约和不想腐的治本之策依然尚未形成。基于已有的治党成效和党面临的现实状况,党中央提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一论断,具有科学理论指导性和强烈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列宁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评价:“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14]83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依然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15]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党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16]35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11]66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17]346,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不断前进,面对着风云激荡的国际变化,中国共产党更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15]32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着种种风险考验,中国共产党更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维护国家整体安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正是因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筑牢思想根基,共同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3]76。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开放性。“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8]664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15]342。坚持理论创新,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9]14。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会共同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新儒学家(程朱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上是密切联系的。”[20]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与统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形式与内容,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21]164在数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思想理论,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很多内容不谋而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35。推进理论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3]66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唯有扎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更好地延续中国精神,从而创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才能真正做到扎根中国大地,续写中国历史。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理论创新离不开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是接受新理论、学习新理论、创造新理论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中国有一批思想解放的先进知识分子,才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从而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独特道路,也正是由于解放思想,我们党才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而正确的历史决策,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决定。“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22]549。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它能够不断吸收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23]9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及发展流派,但归根到底,这些流派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葛兰西将马克思主义称为“实践哲学”,认为哲学与历史的统一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胡志明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要加强工农联盟,广泛吸收群众的力量,从而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等理论观点,都是结合本国实际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4]。注重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性,“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25]535。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21]26。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的,对于理论的运用更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3]376僵化地运用已有理论成果,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就曾经指出:“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26]111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7]143

(四)坚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将马列主义作为一切工作的重要指针,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时代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泽东带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将马列主义的科学思想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将反帝反封建作为直接任务,创新性地继承并发展了列宁斯大林有关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提出的各种学说。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密切关注并回答时代课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共产党宣言》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却无法要求其能够全面应对其诞生170多年后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求真知,辨是非,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始终将问题作为导向,重点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关心民生,为化解新时代发展难题开辟新的思路。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之一,《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1]66人民至上具有多重的理论内涵,“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1]15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福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28]2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征途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危机变局,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是对执政党的重大考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现,社区党组织充分凝聚了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创立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共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实践证明,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中国共产党不仅将国人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而且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贡献大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之策,正确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并从新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在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也离不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一方面,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无法凝聚起磅礴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了全国各界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才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正是在抗击疫情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党需要理论强党与之配合,理论灌输是理论强党的前提和基础,即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要紧密结合,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历程中,中共中央开展了多次集中学习教育,对于这些集中教育活动,习近平指出它们都以思想教育打头,在学习内容方面,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时,不能孤立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要将其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历史学习结合起来,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联系起来”[3]540-541,达到理论的学习与原理的学习、历史的学习、实践的学习相结合、相统一。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保障”[29]。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党的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党内法规的权威性是在党内法规执行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30]379。遵守党内法规,首先要加强党员自身的理想信念,这是保障党内法规得到很好遵守的基础。党内法规的实施,虽然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党内的纪律予以保障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党内法规遵守来实现的。“党内法规靠党的纪律保证实施,这是从终极意义上讲的,并不意味着党内法规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部党内法规的实施都需要借助党的纪律,也不保证党的纪律是保证党内法规实施的唯一力量”[31]330。党内法规的约束力,更多的来自于党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理论武装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最基本的就是要把党的基本理论贯注和渗透到党的各项工作之中。首先,通过理论武装,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以此来增强党的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其次,通过理论武装,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将党的基本理论作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再次,通过理论武装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群体,使其充分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上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2]258。

(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大会的主题,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揭示了“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他认为,工具理性强调手段—目的的合理性,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细的科学计算来实现效率或效用的最大化;而价值理性注重信仰和理念,要求所追求的目标必须符合某种伦理道德或者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些信念。国家治理理念应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的价值理念为理论创新赋予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的这一论断为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3]1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满意是衡量国家治理成效的重要尺度。“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我们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34]13。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着力,回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三)在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推进理论创新

“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1]64自从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全世界共产党人都在不懈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也经历了很多曲折。20 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发展困境,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与理论突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确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从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内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对外积极发挥大国优势,展现大国担当,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石: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憧憬和科学论证;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总结;三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文明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化创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为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面对世界上不同形式的文化,习近平强调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同时,积极主动担当国际责任,帮助他国进行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建设。习近平多次提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文化精髓,也是当代中国坚持仁政的文化根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巴基斯坦、塞加内尔等发展中国家,在它们面临困难,需要帮助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习近平在2015年4月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时提出“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在国际交往中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一关系只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声音不断传向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不断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活力。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仅需要立足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需要面向世界,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