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2-03-02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张礼端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 张礼端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时要注重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除了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外还有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诸多数学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这不仅是贯彻与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必要选择,也是推动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基础。尤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就线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专注于学生数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故笔者在本文中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旨在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数学阅读能力就是读懂与数学有关材料的能力,实际上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概念、公式等,既抽象而且又有很强的概括性,此外数学教学内容中还包括几何图形等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数学阅读能力与语文等学科的阅读能力有所差别。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构成如下:第一,有挑选信息以及语意转化的能力。与普通的文字阅读不一样,数学阅读中涉及到公式、图形、符号等,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挑选与语意转化,将其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形式。第二,逻辑推理与内容理解的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要求也比较高,这需要学生在语意转化、挑选信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素材,注重数理关系的衔接,从中获取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尤其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内容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要具备细心、耐心的投入能力。归根究底,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遇到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容易出现粗心、烦躁等情绪,这会影响他们对于题意的正确理解。特别是一些急于求成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盲目求快,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跳读,这会影响他们解题的准确率。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语言与汉语不同,它涉及到很多符号、公式等,而且数学概念、定理等知识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因为理解不透彻而存在认知偏差,导致做题的时候出错。与此同时,由于语言使用不规范,学生在解题时也容易出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规范使用数学语言,这对提升其解题速度与正确率也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助于开发教材阅读价值。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将其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然而,教材上数学理论知识丰富,很多知识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吃力,导致学习浅显化。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他们解读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从教材中挖掘出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而且有益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最后,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从本质上来说,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语言去表达问题。以“数学建模”这一素养为例,它是指学生在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情境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其变成一个数学模型,然后使用数学公式、定理、概念等基础知识去解决的能力,这其中就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的参与,学生只有会阅读,才能提取有效信息并建立模型。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无法由他人替代完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无论如何也是学不好的。众所周知,数学语言与汉语表达有一定的区别,它主要以数学符号、图形等代替,有很强的严谨性、抽象性与逻辑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换言之,数学语言更加强调严谨、凝练以及逻辑性,所以具有逻辑之美、简洁之美,而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容易理解,也很难产生兴趣,这就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敷衍了事。要想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升其阅读能力,首先要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抓住“阅读兴趣”这一影响因素,以此为切入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积极作用。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给予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举个例子,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若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轴对称”这个抽象的概念很难让他们记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剧脸谱、鼠标、蜻蜓与蝴蝶、故宫等物体,然后组织学生一起“找规律”。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分析,学生发现它们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图形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语言去界定“轴对称图形”。结合之前的发现,学生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接着,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上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概括与课本上的定义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足。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充分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思维严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越来越规范,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但是很多小学生并不知道,所以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出错,或是混淆概念或是理解错误。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升:(1)数学概念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概念时,首先要求他们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能够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互译。其次,要联系实际找出对应的实物或正反例子。以“分数”为例,在阅读这个概念时可以列举“切蛋糕”“折纸”等例子,这样可以加强阅读与理解。最后,要弄明白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能够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知道概念适用范围。(2)数学定理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定理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区分定理的结论、条件。其次,探讨定理的证明方法与途径,分析证法的优劣与正误。再则,要联系类似的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有效掌握其应用。最后,去思考数学定理能否逆用,进行引申与推广。(3)数学公式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公式时首先让他们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学会推导公式。其次,要探讨公式的特征并且想办法去记住它。再则,注意公式应用条件,对于它的内在联系要弄明白,了解公式的运用。(4)数学例题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例题时,首先要求他们认真审题,梳理题目中已知条件与待求问题,尝试着自己去解题。其次,通过比较法比较自己的解题过程与课本中的解题过程,学会简洁、正确地书写解题过程。最后,对解题规律进行总结,探索新的解题途径。(5)数学应用题的阅读。应用题是数学阅读教学最好的载体,也是最需要学生阅读能力参与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数形结合方法去阅读,即一边阅读问题一边绘制图形。例如,对于“甲乙两个人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条路长100米,第一天修了1/3,第二天修了剩下的……”这类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图形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直观地阅读,更容易理解。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与方法,学生在阅读任何形式的数学知识时都能游刃有余,其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3.有效开展阅读活动。
思维是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素养。在指向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如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很多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交换观点、经验的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思维得到拓展,而且这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从而显著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课堂上曾经给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目:“某工程队准备修建一条长120米的道路,前面5天时间修了这条道路的20%,按照这样的修路速度,该工程队还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这条路?”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阅读并解决这道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站在“工作效率”这个角度去阅读,列出“120÷(120×20%÷5)-5”这样的式子;有的学生从“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阅读,列出“1÷(20%÷5)-5”这样的式子。在交换观点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视野得到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去阅读知识,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要予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即阅读数学知识时要养成动手圈圈画画的习惯。众所周知,数学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所以在叙述过程中通常没有多余的字词,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思辨结合”“咬文嚼字”,对问题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字的含义进行推敲。比如“减少到”“减少了”这两个词语,看着相似但意义相差很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抠字眼”的习惯,将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圈出来,学会对数学知识或问题进行思辨。其次,要养成提取关键信息以及随手画图的良好习惯。很多数学问题或语言表述看似相近,但是差别很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提取关键信息以及随手画图的良好阅读习惯。举个例子,植树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其中“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不封闭路线中两头都栽、只有一头栽、两头都不栽等关键信息都会直接影响问题结果。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这些信息并且画出图形,根据图形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这对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及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错题资源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在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理数学错题的良好习惯。错题暴露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短板,其中就包括了阅读方面的不足,而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再将正确的答案、解题思路与错误原因进行对比分析,这对他们逻辑思维、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课外作业、数学考试等渠道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摘抄下来并对错题原因进行分类,定期归纳与总结,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去呈现,这会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视角重新调整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有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习惯、阅读思维等,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激活这些影响因素,将它们正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