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趣+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2-03-02山东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256212路佳佳
山东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256212)路佳佳
构建有趣的课堂并非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现阶段,大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将重心放在趣味教学的设计上,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不到好的效果。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教师应从“有趣”与“有效”两个方面入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动力
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改变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才能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得到发展。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实施“有趣+有效”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施“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重在强调过程的有趣、结果的有效,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有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而是依据教学目标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实例。同时,“有趣+有效”的课堂采取多种形式,让教学活动“有趣”且“有效”。
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家人的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的道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到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与喜爱,从而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游子吟》,向学生提出“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等问题。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出教学主题,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庭照片(或儿时的衣物、儿时的玩具),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说出与家人之间难忘的事情,从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引出“说一说你名字的由来”“名字的特殊含义”等话题。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出教学主题,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自然产生表达的欲望。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是有趣的,因为学习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一张与家人的合影,一件儿时的衣物,一个儿时的玩具……学生回忆起许多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再次体味这些物品背后蕴含的浓浓亲情。同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名字的由来,讲一讲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用心,体会长辈对后辈的殷殷期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教学氛围愈发融洽,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在“有趣”中更加有效。
其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有效+有趣”的教学效果,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爸爸没有给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妈妈没有给我买玩具,是不是不喜欢我?”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点拨与指导作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关爱与呵护,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上述教学,教师从“有趣”“有效”两个方面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改变“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的知识。同时,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情境创设,营造和谐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与“乐之”,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构建“有趣+有效”的课堂。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制订,还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切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习得新知。
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垃圾增长的现状与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认识到有效处理垃圾的必要性,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垃圾污染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资源的正确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垃圾围城”的图片,并向学生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现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产生共鸣。然后,教师继续展示相关材料,引发学生对“垃圾围城”问题的关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基于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垃圾围城”的话题,不断深入探究。这样教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在实际生活中,垃圾随处可见,你能说一说见过哪些类型的垃圾吗?”“你知道垃圾的来源吗?”等探索性问题,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同时,教师设计“垃圾大调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与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在学生统计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垃圾产生的数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加深学生对垃圾危害的了解。
其三,教师引导学生从“变废为宝”的角度出发,设置垃圾分类活动。如通过自制的教具——垃圾分类魔方,引导学生根据魔方上的垃圾名称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垃圾,实现“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展示“变废为宝”的作品,教师通过及时评价,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资源合理利用的良好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
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垃圾围城”的热烈讨论,使学生在实践探索、总结分析中了解垃圾的危害;然后,通过设计垃圾分类活动,使学生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最后,展示相关“变废为宝”的作品,总结“变废为宝”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这样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将垃圾分类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而且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组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发展
如果离开了现实社会,道德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课堂中,学习的道德规范,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育人目的。同时,课堂教学结束是生活德育的开始,意味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将走入生活、指导生活并转化为生活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显著的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等特点,教师要精心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有趣和有效,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让课堂“动”起来。
道德与法治课堂追求的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思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利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外界与自身的相互作用下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念。
例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体会到传统游戏的乐趣与魅力,教师从“有趣”与“有效”两个方面入手,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体会到传统游戏的魅力,习得了学科知识,提高了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效率。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早春》诗歌,并提出“诗歌展现怎样的情景?”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诗歌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讲述放风筝这一传统游戏的由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理解。这一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这样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是构建“有趣+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其次,为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设计趣味浓郁的实践活动“传统游戏知多少”,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拓展思维,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以抢答的形式说出传统游戏的名称、玩法等,并通过加分、扣分的游戏规则,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最后,从学生所描述的传统游戏中,教师选择一个或两个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游戏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构建“有趣+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传统游戏的看法与感受,并引导学生将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游戏之所以流传下来的原因。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喜爱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有效+有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仅改变了过去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趣味性强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游戏的魅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应将有趣性、实践性、有效性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对学生展开正确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