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活动教学浅谈
2022-03-02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530000黄佳玲
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530000)黄佳玲
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搭建整体性的育人框架,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教育。主题单元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围绕一定的核心主题展开。因此,教师应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为主体,拓展教学时空,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统整性开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科。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必须从道德、法治的双重视野,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发,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开发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坚守“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根据“用教材教”的理念,将相关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补充、拓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情感体验,设计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和体验活动,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即“培养什么人”,这是教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丰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单元,由《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上课了》四节课组成,这四节课的教学都是从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事件展开。其中,《我们的校园》是基础,《校园里的号令》是关键,《上课了》是核心,《课间十分钟》是主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时,从具体的学情来看,我发现学生产生以下疑问:“一年级的号令有哪些?”“为什么上了一年级之后,出现了这么多的号令?”“每一个号令代表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听这些号令?”“不同的学校,号令一样吗?”……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疑问,是学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广泛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资源,将之选取、整合为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如我搜集了不同学校的相关图片,包括学生日常学习中的上课、下课、排队、就餐、升国旗、做眼保健操、做游戏等方面的图片,并配上相应的铃声。通过图片和铃声,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熟悉感,发现校园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同时,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铃声的作用,明晰其含义:铃声就是一个魔法师,能够产生无穷的变化;铃声就是一个指挥家,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听从铃声的命令;铃声的本领真大,它能保障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条理,保障校园秩序有条不紊……可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统整性的开发,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得到丰富、润泽。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以主题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选择和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开发,统筹设计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既要观照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要观照学生可能的学习生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灵活转变教学角色,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一体性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视角下,在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统摄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开发,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进行一体化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实践,能有效链接学生的个人、学校、社区、社会生活,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多方面融合。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学段衔接、学程衔接、学科融合、跨界整合,对同一个主题单元,要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进行审视,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层次性、整体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认知与实践成了相互脱节的两张皮,导致学生表面上是道德与法治口号的“巨人”,实为道德与法治实践的“矮子”。从根本原因上讲,这源于一些教师只注重教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忽视了道德观与法治观的养成,导致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念,且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低下。“‘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是很难有效的,也是很难让学生产生真正地认同的。”因此,真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从“演绎式”转向“可感式”,必须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对话与交往、价值思辨、道德与法治实践等。
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围绕“共有与共享”这一核心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规则、践行规则,解决学生对规则的思维困惑、认知困惑。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等。教师可以从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修养等方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活动、情境思辨活动,感悟共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教学《这些是大家的》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扮演被损坏的课桌、被损坏的图书以及小朋友、图书管理员、借阅者等角色,进行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又如,教学《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时,我向学生展示他们平时表现的视频。通过一个个场景,如有序排队与嘈杂混乱的场景、静心看书与众人喧哗的场景等,学生感悟良好的公共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一体性实践,学生理解了“共有”,学会了“共享”,获得了深刻的感悟。
一体化实践教学凸显学科的特色,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让教学过程序列化,并基于单元主题向外拓展、延伸。在一体化实践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不断深入、内化,强化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主体的全面性关照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学生的世界必须由学生去创造”,这充分说明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手脚等感官。因此,立德树人视角下的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观照。全面观照是对学生的精神、生命观照,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让学生展开自主对话、研讨、交往,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同时,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全面观照,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公民,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德树人视角下对学生主体的观照,它不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观照,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交往。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所说的:“课堂教学根本上是一种对话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主体的全面观照,拓展、延伸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共有《共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的“110”》三节课),从生命教育研究的视角,从珍爱、关爱生命的高度出发,让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独特价值。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语言、活动设计以及问题设置等方面,引导学生从生命的高度,认识、感悟生命的价值。我在教学中基于生命的高度、学生的学习实际,观照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懂得呵护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最宝贵》一课);其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保护技能(《心中的“110”》一课),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其三,展望未来生活,让教学不仅仅指向对学生生命的塑造,更指向对学生生命发展、提升的引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显性认知到意识唤醒、从是非判断到情境体验、从理性分析到人文关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自主性思考,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整体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全面性观照,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伴随、学习自主、场景转换、动态连续等特征。全面性观照不仅指知识,更指向技能、情意等。教师应当基于全面性观照,努力培育学生的生活智慧、生命成长智慧,从而构建学生与未来生活的桥梁,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生命化目标。
四、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评价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起点,也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路标。评价犹如一根杠杆,撬动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也决定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出现了功利化、惩戒化、定量化的倾向,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评价观念,通过评价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
课堂中的评价不是目的,不是为了甄别,也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形成多维的评价路径,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素养纳入评价范围中。评价,不仅要指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更要指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行为,因为道德观念是不同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不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说教,而是依靠学生的道德体验。例如,教学《干点家务活》时,我将学生家长邀请到课堂上,成为和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共同主体。课堂教学之后,我重点观察学生的行为,看看学生在家中的劳动表现。这一活动不仅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而且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有学生家长提出:“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要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时,我让学生家长将孩子在家中劳动的过程拍摄下来,课堂上集中展现学生做家务的场景,并对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积极的评价,发掘学生的劳动潜力。很多家长在家校联合育人的实践中感叹:“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增强了,他们不仅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更养成了劳动习惯,提升了劳动品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摒弃传统的只关注结果的倾向,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通过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科。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的基础,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原点和归宿。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活动教学既有生动性,又有深刻性,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内容、方式、主体、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有意识地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