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2-03-02江苏盐城市亭湖小学224001
江苏盐城市亭湖小学(224001)王 勇
阅读当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会被那些生活化的素材、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以及现实背景下的情境图等所震撼。这些因素的整合让小学数学教材增色许多,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关注。教材中的情境图丰富多彩,它们以合适的姿态出现在数学学习之中,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便捷的切入口,展现了数学生活化、情境化的特色。
一、探究情境图的“趣”
教学趣味化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有效举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趣味因子,并将其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教学片段1】一位教师在教学“表内除法(一)”的导入环节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游乐场中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摩天轮、水上乐园、激情冲浪……这一环节持续了大约5分钟时,学生的兴致仍未减,而主题情境图却迟迟未见踪影。
【解读】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步。想方设法增强情境图的“趣”,也是引起学生关注、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有效举措之一。然而,用好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不是无原则地叠加,让它越丰富越好的,也不是越华丽就越有效。运用情境图的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投入学习。试看片段1中教师的改编,它的主题是什么?其目的在哪里?学生热衷于探究游乐场的设施,但这对教学有什么辅助作用呢?教师就应深挖教材情境图的编写意图,找准数学知识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结合点,精选教学素材,精细构思情境图的改编,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目的性,让数学教学更具可操作性,最终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实践】同样是“表内乘法(一)”的教学,教师应解读准教材主题图,领悟图中真意。比如有一幅主题图呈现的场景是6只小白兔2只2只地分布在3处,12只鸡3只3只地分布在4处。如何利用好该图,让它更富趣味,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把场景设置成森林运动会,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小白兔代表队正向主席台走来,并配音:“同学们,你们在操场上看到了什么?小白兔代表队是怎么走来的?”动画、语音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审视画面,他们就能够很轻松地说出:“小白兔是2只2只地走来。”教师追问:“真棒!那小白兔运动员的数量是几个几呢?”清晰的画面、悦耳的语音提示、教师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更为精准地建立对“3个2”的认识。紧接着,再设置雄鸡代表队入场,具体操作步骤同上。
【思考】适度改编教材的情境图,有时能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教师把教材静态的文字、画面转换成动态的,以森林运动会的出场开局,使得整个情境更加有趣,更能走近二年级学生的内心。同时,把原本整体呈现的画面分开呈现,先帮助学生形成对“几个2”的感知,再帮助他们建立对“几个3”的感知,这样的设计更为精细,也更为有效。
情境图的合理开发,是为了提高学习效能的理性抉择。但在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还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价值,这样教学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数学课堂不断升温。
二、细究情境图的“量”
情境图有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也有加速学习领悟、深化学习理解的功能。但它不是万能的。教学中,教师要细究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量,灵活地驾驭,使之成为学生有效探索的助力,成为精彩课堂的催化剂。
【教学片段2】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一幅情境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很天真,大声喊:“漂亮!”教师顺势引导:“漂亮的画面中都有些什么?请说一说。”学生说出有大树、小鸟、飞机、气球、小朋友等,其中的数学信息却没说出来。从该片段看,似乎不像数学课了。
【解读】课堂看似很有活力,师生互动也非常热烈。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回顾这环节,总有不贴切、不着调的感觉。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一,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握有些偏颇。她以为“数一数”情境图分为两部分教学,殊不知教材中的这一情境图是场景和数学知识合一的,是有机的整体。因此,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应是一个整体。
其二,教师对情境图的理解和掌控还欠火候。情境图是用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窗口,而不是用来描述图景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图中不仅有大树、飞机,还有大树的数量、飞机的数量。也正是这样,才能让情境图蕴含的数学信息得到释放。
【实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从欣赏漂亮的画面转到数学学习中来呢?教师应做怎样的引领?首先,教师得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要向学生呈现出完整的情境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图中信息,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情境图。同时,还得设计好追问,如“同学们,不仅图很漂亮,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画面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明确的问题指向,不再是让学生去欣赏图画,而是让学生探寻漂亮图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不但要找出来,还要说出来。其次,教师还得学会分解内容。这节课中的情境图可谓图景复杂,信息量庞大。不说一年级学生,就是三年级学生也未必能详尽有序地说完图中信息。因此,教师就得使用化整为零策略,给学生暗示,让学生获得启迪。
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人,再按男生、女生圈一圈。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玩具,并提问:“图中小朋友们玩的是哪些游戏?玩具分别是什么?各有几个?”学生会在精准问题的指引下,分析出有滑梯1个、秋千2个、木马3个、飞机4个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空中飞着的动物,这会让学生深入观察画面,从而发现空中飞着的有小鸟和蝴蝶,能数出蝴蝶有5只,小鸟有6只。最后引导学生找出小花、大树和气球,并指着具体的物品数出它们的数量。
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学会找出不同的物体,数出它们的数量,最后再回归情境图,形成完整的感知。同时,学生学会从多到少的数物体,或从少到多的数物体,让学习有条理,有灵性。
【思考】开发教材的教学是智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读情境图,并科学驾驭、灵活改编,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践中,教师把图先分成若干块,让学生仔细地、逐个地读图、说图,并指出具体的物体在哪里,从而让看、说、指成为一体,有助于学习的深入。同时,指导学生按类寻物,帮助他们建立对类的感知,逐步渗透分类思想。最后,教师又把分割成块的图拼合到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全景观察,让学习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往复循环过程。
其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有条理述说等活动,既科学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教师还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事物的能力。由此看出,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学会用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去谋划教学,以便更科学、更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情境图为学生加深感知、感悟增添助力。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多看并看清楚图意等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还要重视引领学生多想,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情境图多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飞跃。更要重视说的训练,要让学生说出图景,说出看到的,说出想到的,说出自己的疑惑,从而在说中厘清思路,丰富感知,在说中升华学习。
三、深究情境图的“度”
凡事有度,过之必反。情境图的使用也是要把握尺度的,适度则有益,反之则累赘。教师如果过度依赖情境图或无限放大情境图的作用,可能会有喧宾夺主之嫌,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应科学解读情境图,以此精准设计教学。还应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情境图的“度”,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升温。
【教学片段3】一位教师在执教“表内乘法(一)”时,为创设一个更生动有趣的情境,把教学情境主题图设计得很丰富,有湛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还有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碧绿的草地,四周树木林立、郁郁葱葱,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河里还有许多小鱼在游动,最后才是一小块草地上零星地散落着6只兔子和12只鸡。
【解读】当下数学教学倡导教师是教材的创新使用者。因为教材使用的范围很广,所以用在某个具体的点上就得慎之又慎,就得把握开发的度,使之与现实相融,与地域因素相合。
同理,对教材情境图的开发和利用,也得遵循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把握好度,以发挥情境图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实践】创设怎样的情境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感知和学习接纳呢?一要教师做有心人,认清学生的生活现实;二要教师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认真研读教材的情境图对数学情境设计的引领作用。通过两个层面的解读,科学使用情境图,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切入口,成为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首先,设计活动情境,指导学生先观察课件情境图中放苹果活动的动画,再开展放苹果活动。利用学具苹果,2个2个地放入水果盘中,每放一次,就组织学生探讨“你是怎么放的?能用几个几说一下你的放法吗?”。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会很轻松地得出“放了2个,是1个2”。紧接着,放第二次、第三次,并把放苹果、说个数、想几个几有机串联起来,认识1个2、2个2、3个2。
其次,设计捆小棒活动,把3根小棒捆成1捆,每拿出1捆,就让学生说出1个3、2个3、3个3、4个3等。
总结两次活动,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拿2个就是1个2……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第一次跳出2只兔子,让学生跟着思考“2只兔子是1个2,再跳出2只,有4只兔子,是2个2”,等等。
【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个性化学习与群体性学习的整合,教师应切实做好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等。细化情境图、科学创设情境,就是实现组织者作用的体现。为此,教师除全面掌控情境图的整体、综合学习目标外,还得关注真实数学教学内容的多向、分散的特点,寻找最为合适的切入点,让二者相融,以便促进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实现。
实践中教师采用情境图示范,学生模仿,再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直接引发学生思考,让数学学习有根可循,也更有趣。观看情境图示范是感性的,动手实践模仿是真实的,二者的结合让学生有了方法的引领,从而促使他们的思考在实践中走向深刻。同时,对应的“几个几”的数学思维模型也会逐步成型,成为学生探究表内乘法的基本思维,这就会让学生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事半功倍。
情境图在教学中不是万能的,教师教学时要掌握好度。同时,还要利用情境图组织开展更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或产生疑问,又或者提出质疑等,以促进学生用情境图去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等,让数学学习在活动中更富活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体会教材编者的用心,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好这些情境图,用活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素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智慧与灵气。同时,教师还应创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尽力展现情境图教学实、活、精、新的特点,使它们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贴近学生的现实,为因材施教、科学教学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