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2-03-02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计价计量育人

宫 越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金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课题组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育才效果。

一、摒弃传统授课模式,正确认识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模式的特点不是增加一门思政教育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思政教育活动,而是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融入传授的各个知识点中,同向同行,从而摒弃“说教式”思政模式,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辐射并拉动交通运输业、建筑材料行业、餐饮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安置了大量就业人员,为建筑行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作为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编制工程概预算、组织招投标、调拨工程价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等综合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关乎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处理不当,极其容易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或职业道德的底线。因而,“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不仅要培养懂知识、会技能的人才,还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是从事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金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课题组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突出针对性和实操性特点,强化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发掘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将思想政治元素与“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特色相互融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寻找适合该课程内容的“润物细无声”思政模式,以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

二、育人先要育己,形成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由专业课教师授课,思想政治课由思政教师授课[1]。这种惯性思维很容易导致在“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思政上,把知识点的传授与思政的内容分割成两个独立部分,讲完知识点后,再讲思政内容,结果把思政变成单纯的说教,出现专业与思政“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从表层原因看,是长期以来专业教师重专业技能传授,轻理想信念教育所导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逐渐空虚化,自己所学专业技能沦为单纯的赚钱工具,感受不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而缺乏作为国家建设者的使命感。若要补上理想信念这一课,单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灌输显然效果并不好。一味地强调家国情怀、责任使命,会让效果适得其反,成为空洞的口号。从深层原因看,是授课教师没有把育才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育人先育己,作为授课专业教师,自身不仅要对思政元素理解和认同,还要把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中,将知识体系与立德树人融为一体,才能有效避免作为课程思政教学主体的专业课教师以说教式的方式重复进行所谓的思政教育,使“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思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三、创新融入方法,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

“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遵循国家制定的工程量计算规范来计算工程量,编制清单,套定额计价,这是一套固定的流程。授课过程中,教师面临两大困惑。一是缺少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尤其是与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贴切的思政元素。二是即便有一些思政元素也难以切入,教学效果还是碎片化和生硬化,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思政教育。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金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课题组针对这一现象,能够深挖整个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更为匹配的课程思政体系,寻找相融合的教学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反转课堂等,通过案例重现、情景还原、价值判断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以及价值观判断,感受不同立场下的不同诉求,转换立场,从而完成实现思想道德的价值引领。例如讲述我国工程造价曲折的发展历程、技术改革带动计量计价规范的巨大变化、智能建造与BIM技术研究成果等,给学生展现出一个更为开放、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前辈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精神的敬畏,进而树立起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国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信念与理想。

四、丰富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性

(一)思政元素: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工程造价的职业性质要求从业者做一个“小气”的人,为国家或工程建设单位守护好“钱袋子”,恪守工程建设成本“能省则省”的原则。但是,事实上有些建设费用是不能省、不能少的。比如,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气候变暖,国家提出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环保方案,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由此导致工程建设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弃环境保护于不顾,触犯道德和法律的红线,还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这既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考验,也是对高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检验。这是“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思政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要求“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在课堂中,随时随地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保也是财富的理念,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让自己成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绿色守护者,把握好道德红线,绝不使用破坏自然的材料,绝不克扣用于环保的资金,安全文明施工费中各项子目,更应在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

(二)思政元素: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自身价值

“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要教会学生根据工程造价构成,计算合价。计价一旦出现失误,必然导致投标文件出现问题,小则不能中标,失去一次机会,大则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进而会发生劳动者的权益受损,甚至损害到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等不良连锁反应。这些反面案例在课堂上反复提醒学生,从业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所以,工程计量计价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工程负责的使命感。在涉及对于商品房屋公摊面积计算争议的热点问题时,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正义感和公德心,帮助弱势百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专业的角度抵制危害社会公平的行为,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政元素:铸工匠之魂,圆中国之梦

规范化、标准化是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将作品完成至99%,是工匠的本职工作。而用尽全力去突破最后的1%,才是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建设者要努力完成的目标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的“大国工匠”涌现。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夯实专业基本功,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不畏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而这些精神的培养又是在一遍又一遍反复的“工程计算”中打磨出来的。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工程计算规范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工程领域政策的推广者和执行者。让工匠之魂深植学生们的心中,怀揣着中国梦砥砺前行,燃烧自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金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课题组在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索中,努力实现思想塑造与专业课程的完美融合。以思政教育带动专业能力,用专业技术升华思想品质,进而达成“传教树人”的最高培养目标,为社会不断输送优质工程造价从业者,为未来建筑行业转型培养高质量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计价计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