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
2022-03-02于珊珊任雪艳
于珊珊 任雪艳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三全育人”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强化和完善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重打造育人环境、着力创新文化结构,以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功效的最优化,实现校园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三全育人”校园文化环境;各方积极参与,构筑“三全育人”协同工作平台[1],从而做到全面提高高校育人质量,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最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三全育人”与校园文化
(一)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是指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格局形成的标志,对高校思想政治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要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核心关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力争开拓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建设新格局。”“三全育人”被提出之后,意味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加具体的指向和依据。
全员育人:所谓的“全员”广义上指的是由学校、家长、社区和学校等四个不同的主体构成的教育共同体;狭义上指的是大学里的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学校管理者和学生本身。但无论是广义说法或狭义的概念,都是在扩大教育者的范围,实现人人教育。通过建立协同、互通的机制,凝聚教育主体的力量,使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是以时间为尺度,以学生的发展为脉络,对他们的思政理论进行教育。从入校到毕业,涵盖了他们在校学习、活动、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教学、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手段方法,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实施全程跟踪,大大提高了对学生培养工作的可靠性和全程性,从而做到了时时育人,使教育资源得到时间上的集中与调和,确保高校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全方位育人:全方位是站在空间的角度来看,进行教育资源全方位覆盖,充分运用高校所能协调的各种空间、环境资源,全方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进行教育。使高校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及思想认知,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面化、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渗透,形成了全方位教育体系,实现处处育人,塑造了综合型人才,高质量完成育人目标。
“三全育人”的基本含义总的来说,就是由多方教育主体联合进行思想教育活动,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机制,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互作用下,附加时间、空间等条件,形成的一种“育人”的良性机制。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产生的并且具有特殊的文化氛围,这是一种体现了高校办学思想、理念、习惯的社会传承文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所不断积淀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结果。其包含了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诸多内容。校园文化的充分发挥主要是通过各项制度以及各项活动内容的全方位渗透,高校校园文化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强化教育效果、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格局、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具有渗透性、互动性、继承性等特征,因此,校园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应从其渗透性、互动性、继承性等方面入手。这也就与“三全育人”内涵相适应,满足了“三全育人”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三全育人”更好实施的有效载体。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创新,营造出具有时代特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符合“三全育人”理念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在育人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三全育人”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渗透性、持续性、全面性等特征,符合“三全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要求。校园文化是“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的重要载体,“三全育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二者紧密相连。
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要求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实现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校园文化是学校思想、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最终必将影响于全校师生、服务于全校师生、适用于全校师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将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内容做出决策,在顶层设计方面把握方向,对学校教育工作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学校教师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传递校园精神,把学校文化精神贯彻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学生对校园文化制度从行动上的服从到心理上的认同。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再到学生,对校园文化共同参与,具有非常显著的广泛性和参与性,全员活动可以鼓励和带动思政教育更深入发展。
校园文化将影响学生整个大学时光,体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校园文化只有持续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强调文化制度,才能保证校园文化持续长久下去,而这持续长久的特点刚好满足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中都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遵守校园文化制度、体会校园文化精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将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辅助教育事业更好地开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努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文化教育,使其在道德教育中得到发展,在知识上得到武装。
校园文化将通过校园环境、校园设施、校园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影响教育学生,体现了“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整合各项育人资源,通过多方位育人手段,培养综合型人才。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吉林外国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吉林外国语大学,全国第一所语言类民办学校,民办高校中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唯一非营利性办学模式试点高校,自1995年创办以来,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已飞跃成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应用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如此快速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办学能力,学校教师的教育方法,更得益于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以“三全育人”为教育标准,重点聚焦“三全育人”建设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体系,以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从总体上把握思政方向,构建“六位一体”学工协同育人联动机制,以学生处、校团委、心理教育健康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发展中心为主体,组织部、总务处、各学院等各部门联动育人,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学校发挥全校力量,上下一心,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最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校根据整体布局,设计六个特色育人模式,六个环节中强调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日常教育、专业教育、年级转换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到最终的毕业教育。体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过程育人,为学生整个大学时光提供全程精心的服务。六支队伍、六个领域、六项工程、六个中心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方位育人。学校从品牌建设出发,以“固本培根”“德为养成”“笃学化风”“智明悦心”“知行思远”“创新赋能”为品牌主题开展大使讲坛、礼敬中华、志愿华桥、最美笔记、智明学堂、朋辈助心、职来职往、零壹空间、苗圃行动等20余项具有吉林外国语大学特色的校园品牌活动。
把握前沿与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抓住学生开放眼界的机会,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为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最美笔记展示、国际文化节、百团大战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娱乐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学校上百个社团:小筑文学社、舞蹈社、跆拳道协会、刀画协会等都将伴随学生走过学生的大学时光。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多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正是由于吉林外国语学校拥有了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全校师生都能踊跃于校内外的各个赛场,积极参加各种大赛,并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从而充分展现了吉外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风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实践探索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校园文化理念,是“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校园文化、不断建设校园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人才的功能,首先要凝练、提升校园文化主题,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为基础,要紧紧围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等主题,开展活动建设校园文化。针对受教育主体的年龄结构,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发挥古典文化魅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校教育方向,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拓宽文化活动建设维度。高校文化建设层次要均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符合大众学生的文化活动,使在学习、认知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校园文化,达到全员受教育、受熏陶的效果。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培养师资力量。必须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责任”的意识, 强化教师思想引领和责任担当, 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 提高立德树人的工作水准, 努力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3]。教师将陪伴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其化用校园资源为育人资源,通过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案例展开教育,在教育中也就传递了校园文化精神。培养教师的专业度,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还要在多方面引领学生,在教育的全程向学生输出校园文化。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各方力量、各方资源,在课堂上、在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影子。以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育人条件,通过创建具有特色的文化,创建充满活力的校园,产生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以舆论导向为载体,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高校要充分发挥高层次的文化、浓厚的理论色彩、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条件,运用现代媒介与手段,把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深层次,让学校文化变成学生激发思维、放飞学习、宣扬自我、振奋人心的地方。
综上所述,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高校“三全育人”必须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三全育人”的实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既可以使学校在提高整体能力,又能促进学校的文化教育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教育,离不开优良的大学环境的培养与陶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人才的功能,大力培养师资力量,充分调动高校各方面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工作沿着科学的道路走高质量的路线,为完成“三全育人”的任务奠定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