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实践
2022-03-02仲晨星
侯 淼 仲晨星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革命实践中长期领导青年运动,采取多种方式对青年进行革命教育,引导青年投身革命斗争,对于引领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要准确把握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加快推进其实践转化,真正彰显其价值意蕴。
一、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侧重于教育青年力行务实,注重引导青年投身革命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青年运动蓬勃开展。
(一)教育青年力行务实
教育青年力行务实是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参加革命之初,恽代英即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是工农大众”,必须“引导一般青年到切实的路上” ,即青年学生投身革命的目的在于为工农群众谋福祉,青年必须“到工农中去,援助工农,向工农学习”。恽代英教育青年救国不在空谈,贵在力行,“吾意今日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关于力行的含义,恽代英进一步做出了解释,即“切实而勇猛之实行是也”。恽代英认为,当此危机深重、内外交困之际,如果失去了力行精神,“则能力不能切实而增长”;对于青年的成长而言,如果做不到力行,则“不能有明确之责任心”;对于一个有志打倒列强消除军阀的革命党而言,如果空谈而不力行,则“不能有容异己者之量”;对于主张国共合作、联合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国民党而言,如果做不到力行,则“不能感化他人而联络同志”,说明引导青年投身救国救民的实践要以力行为第一要义。可见教育青年力行务实是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
(二)引导青年投身革命斗争
引导青年投身革命是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首要内容。作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早在大学求学阶段恽代英即认为“今日世界最要之事为善势力之养成”,认为富有朝气、有志于除旧布新的“刚锐少年”等新生、进步的力量是“善势力”。党的二大后,恽代英受党组织派遣指导青年运动工作,教育青年敢于起来反抗帝国主义者、地主和军阀的压迫,为推翻军阀的反动统治殊死搏斗,即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起来革命才能真正实现翻身解放。大革命开始后,恽代英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办工作并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教育青年要像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样做一个“为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奋斗的人”。恽代英教导青年投身革命必须做到“少做场面上的事,多做骨子里的事” 。恽代英在开展革命宣传教育工作之时以身作则,不仅自己投身青年运动,而且容纳、提倡青年发表不同意见,通过教育青年“只知服从理性而不知服从权力,而且不但不服从权力,对损害正当的权力应该反抗”。 192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恽代英在其主编的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上发表题为《自五四以来》的文章,号召有人心有血气的青年,保持、继续五四青年的精神,担负起救国的历史责任。恽代英在文中阐述了中国青年于国难中奋起的必要性,提出如果不能在国难的困境中奋起,就“只有被动地受强邻的自由宰割”。恽代英告诫青年,此时的国运不济、国势衰微,如果青年再不奋斗,那么亡国近在眼前。对于此,恽代英大声疾呼“还有人气的青年,上去罢”,鼓舞青年未来的生路和今后的快乐都来自不懈的奋斗。恽代英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认为做到真正的幸福就是要“拥护中华,救它的危亡” 。恽代英教育青年要投身革命反对旧社会的“野蛮的绝对服从的奴隶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获得“正当的选择权”。可见恽代英通过多种方式对教育、动员青年投身革命斗争,体现了恽代英对于如何动员青年、教育青年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由此可见,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注重引导青年力行救国,注重对青年的教育引导,为新时代开展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价值参考。
二、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课程价值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理论的升华,能够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引领工作提供价值借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一)有利于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引领
开展“三观”教育,对新时代青年进行价值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新时代大学生未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对于恽代英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发动青年、坚持斗争的革命事迹的了解仅限于电影、电视剧和文献记载,因而对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因而要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必须把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密切联系青年、贴近青年、关心青年、鼓舞青年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感悟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真谛,使新时代青年受到恽代英在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尚品格、崇高风范所鼓舞,将之转化为投身中国制造2025的决心和信心。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优质鲜活的教学内容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动写照,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素材。教材中虽然阐明了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但是没有具体表述如何引导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运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能为“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部分教学内容提供素材,更能为青年成长提供价值引领。因而教师要活学活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教材无法展现的内容,使学生深化对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如此,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的素材。现行教材对于革命处于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白区斗争的介绍区处于一语带过的状态,学生难以从中读到敌后斗争之残酷、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内容,因而有必要通过讲解恽代英在艰难困苦中教育青年投身革命的事迹,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完整地了解这段历史。
(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鲜明主题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能的提升离不开主题教育活动。恽代英在革命低潮之际曾教育青年必须从自身做起为救国而努力,“他人不肯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惟靠我自己”,以此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品格锤炼。学生通过品读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中展现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在主题活动过后消化吸收教材知识,让恽代英谆谆教育青年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由此可见,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因而推进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进课堂、进教材是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重中之重。
三、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用好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第一要义是活学活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根本方法是走智慧教学之路,提升学生对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直观感知,唯有如此才能把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转化为引导青年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一)活学活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
推进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进课堂,第一要义是活学活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把握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之时,要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恽代英在不幸被捕、身份暴露后严词拒绝门生故旧劝降及蒋介石本人亲自威逼利诱时的话语:“我是共产党员,必须革国民党反动派的命。这就是我现在的庄严任务。”以此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事实佐证,让学生不仅明白教材中阐释的道理,而且对历史事实熟练掌握,让课堂教学内容有史有据。教师在“四史”和“学习筑梦”选修课教学中也要注重运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要以恽代英教育青年“要有决心干30年革命,那时你才50岁,接着再搞30年建设,你不过80岁。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恐怕也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的话语为例,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要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建功立业,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淬炼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而早日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
(二)实施智慧教学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教学转化,离不开智慧教学的深度参与。因而高校要善于运用智慧教学技术加强恽代英教育思想的阐释,让学生置身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场景之中,通过与恽代英的穿越时空对话,读懂恽代英教育、引导青年的内心独白和孜孜不倦的苦心孤诣。因而高校要结合现有的VR设备, 用它准确还原恽代英的英雄故事。在实践中,教师要从《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和《初心永恒雨花英烈话语解读》中选取素材,通过运用恽代英后人的口述史料还原恽代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知恽代英是如何在困境和危险中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是如何在威逼、利诱中不改初衷的,是如何从容就义、心怀天下英勇牺牲的。不仅如此,高校要本着走出去的原则,与文艺院团开展“大思政课”合作,共同编导恽代英狱中斗争的“微电影”,将白色恐怖下的国民党监狱和恽代英狱中斗争生活通过文艺作品加以诠释。通过文艺作品让学生深刻地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把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制造2025的坚定信念。
(三)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的实践转化,不仅要靠课堂教学,更要依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高校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重温恽代英的著作,引导青年将恽代英以身许国的革命情操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来,让新时代青年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恽代英对青年的殷切希望,理解恽代英将全部的才华融于对青年的谆谆教诲之中,继而引发新时代青年情感上的同频共振,使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转化为学生的红色记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所谓“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仍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因此,高校要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用好用活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使之成为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