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学理念下“概论”课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探究

2022-12-12陈小飞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概论意识精神

周 悟 陈小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帮学理念是职教专家欧阳河研究员提出的“帮学课程”范式的核心理念,倡导“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核心理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向未来,需要青年大学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一、帮学理念下“概论”课担当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指出:“担当就是责任。”担当精神指的就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富有责任心的精神基因,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进取的精神要求。

00后已成为高校的新群体,回顾新世纪的前20年,他们经历了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举办奥运会与世博会、中美贸易战等大事件,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因此00后有其自身的特点:综合素质较高,充满正能量,学习能力强,但有时缺乏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喜欢关注新事物,但有时容易混淆是非,处理问题偏感性;有个性,追求自己喜欢的,不会仅仅只为生存而活,更不会苟活,但有时内心脆弱,抗挫能力不强。因此,加强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是时代之需。

帮学理念下“概论”课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理念,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将担当精神具体化。新时代,担当精神具体表现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勤于动手的实践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为国为民的服务意识。

二、“概论”课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国家战略对大学生的精神期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学生成就美好未来的助推器。

(一)了解党员成长奋斗历程,培养乐观态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党员,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成为一个又一个传奇,用优秀党员的例子激发大学生的斗志,培养乐观态度。

首先,培养乐观态度,大学生要热爱生活。近年来,“躺平”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个热词,一些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感觉高考已经被淘汰了一次,高职毕业也不会取得很大成就,面对压力和困难,干脆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这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反之,大学生热爱生活,面对逆境,不向命运屈服,才能更好地磨炼意志。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彭士禄3岁时母亲遭反动军阀杀害,4岁时父亲牺牲,他也成为被通缉的对象,8岁和10岁时,作为政治犯两次被捕入狱,反动派拿竹片吊起来抽他,放下来踢他,踢完了还不给饭吃,后来以为他得了怪病没得救才把他放了。为回到养父母的家,彭士禄凭记忆沿着铁路开始爬,大约13公里的路,彭士禄爬了18天。彭士禄连活着都是如此艰难,可他却乐观面对,自强不息,一生为民为国,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其次,培养乐观态度。大学生要热爱人民,在学习中,要把远大的理想融于具体的实践中,不能异想天开、好高骛远;要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比如,朱彦夫从小家贫如洗,14岁毅然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成了一级伤残军人;195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他拄着拐杖,拖着假肢,带领村民经过25个春秋,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突破人生极限,历时7年,创作完成了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朱彦夫就是这样一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3次立功,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战,向人生挑战,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二)探寻党的初心使命,培养责任意识

首先,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师多示范。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针对学生“课堂看手机”这一现象,教师该如何做?教师自己会不会偶尔也在上课时看手机?教师是强迫学生关机还是把手机交到讲台上?或者像某些学校教室墙壁上挂着“手机袋”,学生一进教室就把手机放在“手机袋”里。也许这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方法之一,但其实还不够。只有当学生产生对课堂的责任意识时,他才真的不会去偷看手机。当学生对一种新事物迷恋的时候,用禁止的方法效果未必好。因此,教师管理手机的方法很重要。比如,打破传统点名考勤法,采用新颖的“要点凝练考勤法”,避免学生在群里应付打卡签到,让学生对自己的签到承担责任。考勤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下课前五分钟学生在留言区签退,签退语句一经任课教师采用,其他同学还可以全部用此句子接龙签退考勤。我校概论课堂曾用过的句子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家都争先恐后有效带领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并加深和巩固课堂灵魂知识点,做到课堂专心学习,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其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学生敢担当。紧密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责任意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烈士陵园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理论素养。让学生理解共产党担负着怎样的使命,大学生要担当什么,为什么要担当,如何担当。比如,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艰难时期,毅然坚持抗美援朝,并取得伟大胜利。教师在帮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抗美援朝?革命先烈们在战火纷飞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家卫国,他们这一代人担当了。新时代,我们这一代该怎么做?虽然每一代人担当的具体内容不同,可担当精神是不变的。在大学,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班长将带领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团社长,也将引领社团不断成长进步,有效发挥社团独特的育人价值。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对中国青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激发大学生勇担当。

(三)感悟党的苦难辉煌,培养实践意识

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都是经过实践的探索和检验的,教师帮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建党百年的经过呈现出来,让同学们深刻感悟各个不同时期,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积极开展课内实践。大学生要勤于思考,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党史知识竞赛、党史故事分享会、红色故事讲解员比赛、演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感悟党的光辉历程。比如,课堂原创诗歌《奔跑》:“奔跑吧,时代新人,踏着青春的节拍,坚定信仰步履豪迈,展示追梦的风采。跑起来、舞起来、飞起来,承载着家国情怀,新时代因我们激起春潮澎湃。奔跑吧,时代新人,举着创新的标牌,中国道路初心不改,跃上复兴的舞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肩负着民族期待,中国梦因我们赢得世界喝彩。”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争当志愿者,投身抗疫工作;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宣传宣讲党的最新理论等。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意识,要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实践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实践探索时允许犯错但最好不要犯低级错误,走过的弯路错路不能再重复,要学会反省,不断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过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切,善于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有利条件,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首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加强引导。概论课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比如,教师提问时,学生有时会紧张,表现为拿起手机查答案,或者翻阅教材找答案,这其实反映出学生不愿意思考或者不会思考,依赖性强。教师可以结合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进行帮学提问设计,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经典模式受到挑战时也可以尝试“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还可结合知识点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的“围剿”陷入绝境,无法突围时,他们历尽千辛,绝处逢生,走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长征路,这就是创新。

其次,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勤于思考。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如果总是模仿别人,既谈不上创新也谈不上发展。许多重要创造,都是产生于创造者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未知领域充满挑战,大学生需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当学生探索进入迷茫区时,教师可以举例中国为什么会提出“一国两制”政策,又是如何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的,以此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五)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服务意识

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心系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长霞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了一方平安,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黄文秀同志为群众脱贫攻坚事业奉献了年轻的生命;钟南山院士不顾高龄、奔赴在抗疫前线等,这些感人事迹是同学们的生动教材。我曾在两个不同的班级进行调查,请每位同学写出“我最敬佩的三个人的名字”,两个班级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是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并且同学们给出的理由也是惊人地相似,因为他们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培养大学生服务意识从为班级服务开始,一个优秀的课堂不只是两次教学铃声响之间的45分钟,课堂文化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始终。构建团结互助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假如教室门口地板上有垃圾,几十个学生进进出出都视而不见,教师是何感受?教育又有何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首先要培养主动性,不斤斤计较,不要总是被提醒或者被要求;其次,把为人民服务培养成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三、“概论”课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帮学案例设计

“概论”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量丰富,要在帮学理念指导下,根据帮学类型即自己帮学、班内帮学、班外帮学、校外帮学、教师帮学和评学类型即作业检测、测试检测、提问检测、汇报检测和机动检测,并结合帮学课程“两环六步”即自学和帮学两个环节——自学、解惑、讲授、讨论、实践、评学六个步骤的课堂流程进行设计,以本课程第八章第一节为例,呈现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帮学案例设计(见表1)。

表1 “概论”课第八章第一节帮学课程设计

猜你喜欢

概论意识精神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