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02张建德

关键词:专业课程动画民族

张建德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树立和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是新时代高职动画人才的重要任务。从当前我国高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来看,专业课程是高职教学的主体,而思想教育理论课程也贯穿于高职的每个阶段。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课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很多专业课程中融入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因此,高职应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通过“课程”的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中的价值渗透和引领作用。据此,本文以《动画视听语言》专业课程为例,研究和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思想教育[1]。

一、高职《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的研究

1.《动画视听语言》课程特点

《动画视听语言》是高职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动画作品基本构成元素及其组织语法,需要学生掌握镜头语言和听觉元素应用:一是在动画制作塑造角色形象的过程中视听语言能够起到强大的表现作用;二是在进行动画创作过程中视听语言有助于角色的情感传递,同时也能增强观众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三是动画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展现特殊的角度与镜头,视听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动画作品的欣赏性,还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2.《动画视听语言》课程中教学的体现

纵观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是各国文化发展必须应对的方面。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就《动画视听语言》课程而言,其思想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培养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动画视听语言》课程的学习,选用经典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动画与电影、文学、音乐的关系,创作中要彼此滋养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动画发展从曾经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蹉跎难行,中国动画旺盛的生命力不能局限于一味地模仿,必须扎根于自己民族的肥沃土壤。“中国学派”将会引发同学们对祖国灿烂文化遗产的自豪感,“探民族风格之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中国之美,说中国自己的故事,才能走出中国动画的特色道路,树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观[2]。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动画视听语言》课程中,会对不同国家地区动画特征进行介绍学习,引导学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学习和分析各种哲理类、伦理类动画短片,让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只有树立正确价值观、审美观,才能创作出优秀动画作品。

二、高职《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教师不应仅局限于理论课的讲解,更要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体验和实践,在实践中拓展思想,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专业教学中教育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创立恰当的教学情景,寓教于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塑造人格,提高素质。

1.《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存在观念误区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镜头、景别、场面调度、声画配合以及剪辑等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技能涵盖了整部动画作品创作,这门课程与动画创作、视频编辑等其他本专业相关课程具有重要联系,有较强实用性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制作动画作品的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到这门课程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时,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容易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并在学习相关知识时,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只关注期末考核内容和考试分数。

(2)《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缺少实践

该课程一般作为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之前便讲解动画视听语言课程知识内容,在学生未能实践操作之前学习场面调度、剪辑、构图等知识,容易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造成距离感,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学习困难。另外,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会觉得一些知识内容较为简单,从而产生盲目自信,在后期开展针对性实践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3)《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缺少“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课程内容以动画的相关概念、本质、历史发展与现状、制作流程、创作思维等为主。授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近几年动画专业的学生对于动画的认知较偏向于欧美日韩风格的动画,故事内容也主要偏向于校园、神话、青春偶像等。随着国家政策对动画产业的鼓励,国产动画中也有不少具有中国风的动画出现,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魔道祖师》等。尽管这些动画具有中国风元素,也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仍然能看出欧美日韩风格的影子。它们具有中国风但不够“中国味儿”,学生很少去深入和全面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2.《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1)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之所以有很多国产动画作品风格偏向于欧美日韩风格,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不自信。作为动画专业启蒙课的动画概论课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自信的心理。否则,很难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主动运用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因此,在《动画视听语言》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十分有要的。

(2)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实施过程

①在课程整体设计中融入教育。

在专业课中开展教育,关键在于德育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整体有机结合,需要把握专业课程中如何恰当的载入教育。也就是说,应该在教育环节的各个方面合理地融入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的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的影响,不能为了需要教育而专门设立教育内容,更不能喧宾夺主,将专业课程变成纯粹的思想教育课程。所以在《动画视听语言》课程原有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对课程性质与目的进行了补充,专业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共同研讨该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专业课的讲授中,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理念始终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3]。

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选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动画作品作为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在《动画视听语言》课程中将中国动画发展史的经典动画作品作为案例,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中国动画发展史,欣赏了中国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就会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教育理念应将“民族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地融入课程中,刻意植入会受到学生的排斥。教师可以采用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统一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授课中自发地产生情感。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具有丰富的元素可以融于课程的教学中。例如,中国动画的先驱者万氏兄弟,他们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始终秉承了“中国动画要让同胞觉醒起来”的责任感创作动画,坚持创作,并且创作出许多令世界瞩目的动画。例如,《铁扇公主》,这部影片是东南亚第一部动画电影;又如,早期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中的京剧元素、《大闹天宫》中的中国神话故事、《一幅壮锦》中的壮族元素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味儿”。其中,《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从内容上也富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例如,早期动画的先驱者万氏兄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天书奇谭》中提倡的诚信、正义的处事原则,《骄傲的将军》中提倡的“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一幅壮锦》中提倡的“善良、勤奋、孝道”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入,让同学们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做人的道理,教育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中去。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中国早期动画作品中寻找“中国味儿”,如《天书奇谭》中的腰鼓“陕西味儿”、舞龙舞狮中的“广州味儿”、百鸟朝凤中的“中国神话味儿”等,寻找自己家乡的民族味儿,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身边挖掘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产生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讨论国产动画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承担民族文化传播的责任[4]。

③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

从教学内容来看,视听语言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视听语言构成的影像环境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视听语言课程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进一步升华,不论是镜头转换还是场面调度,都需要在大量的动画制作实践中总结归纳。因此,强化视听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视听语言课程很多情况下都是与项目教学紧密结合的,在视听语言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设计不同项目让学生完成,例如制作动画短片、绘制画面分镜头脚本等,使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化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动画中画面与声音更好地融合,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动画作品。通过对经典影视制作品“拉片”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作品。比如,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从而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实现用动漫文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5]。

结语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动画视听语言》的核心概念与专业术语,熟悉动画的基本理论,并对其发展概况有一定认识,掌握动画特征,具备对动画作品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的能力,为后续的动画学习与实践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发展,提升了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情感得以升华,价值观趋向正确,为创作出有中国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作品打下基础。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了“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设,作为专业课老师,我们将继续发挥课堂主渠道在工作中的作用,探索专业理论课程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提高与养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6]。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动画民族
我们的民族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的动画梦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