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融合:随班就读儿童的教学策略探析
——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

2022-03-0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小学葛亚梅

新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随班分段儿童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小学 葛亚梅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待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实际,要善于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善于激发他们的真实体验,让他们收获学习的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课堂分段,促随班就读儿童个性彰显

“立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如何“立学”?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分段”则是基于“立学”的要义,将“分段”厘定成“内容分段”和“时间分段”两个要素。一是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把要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创设中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解决问题,再经过师生共研,完全解决问题。

1.“课堂分段”的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教学中的“分段教学”,坚持普适性和差异化融合两条主线。一方面依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基础性学案,重点在于完成课时教学基础性任务。与此同时,根据随班就读儿童的能力情况,将课堂分成三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趣味识单词、读句子,快乐阅读、理解课文,文本、语言的输出练习。这是对课中学生完成基础性任务的差异化融合教学策略,随班就读儿童在每一段与其他组员的合作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再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另一方面,设计拓展性学案,侧重于完成课时教学拓展性任务。与此同步,删选部分分段拓展的合作学习,以保证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参与度。

2.“课堂分段”的教学设计举隅

案例:以译林版牛津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Story time的单词教学为例。教师相继板书,并教授新单词,随机指读、跟读、小组合作读。此环节中,随班就读儿童也加入合作小组,教师拿出预先为其设计好的趣味识单词的卡片(提供图片,并根据其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的相似单词),参与到随班就读儿童的小组,先让其读出卡片上学过的单词,再将这个单词的其中一个字母替换掉,变成新学的单词,同时配上图片,让其试读。

3.“课堂分段”的有效作用呈现

为了解“课堂分段”对随班就读儿童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曾做过连续一个月的观察,发现最大的效果便是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随班就读”,而不是“随班就坐”。在助学小伙伴的帮助下,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了,愿意开口读英语、说英语,乃至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有时的回答并不正确。另外测试的成绩有进步,其中听力测试进步明显,因为长期地坚持听说听读训练,“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问题了。

二、作业分层,为随班就读儿童发展蓄能

“分层作业”,作为巩固所学的必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精心设计,差异化布置随班就读儿童的作业,是帮助其融合普通班学习的关键。

1.锁定教学目标,要求分层

作业的目的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反馈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业设计要在锁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多样性和挑战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就是说,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作业要求。

2.保持作业效果,数量分层

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新颖性和趣味性,要能引起随班就读儿童的作业兴趣,甚至是作业的冲动。要使其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形成自觉的内在动力。其次要适合随班就读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根据他们的喜好和特点,可以放手布置一些迎合他们口味的作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例如,新授课文之后,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的留白进行拓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转述或描述出来。而对于随班就读儿童,只需要会读出来就可以,不需要拓展。

3.关注作业时间,上交分层

英语学习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英语作业设计一定要循序渐进、精选精练,不能无效地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于不同作业能力的学生,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也不一样。教师就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有层次地规定学生上交作业的时间。有的学生可以当堂上交,有的学生可以课后再交,对于随班就读儿童,还可以等待教师讲评重点难点后再上交,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的质量,也减少了随班就读儿童一做就错的焦虑。

三、评价分类,助随班就读儿童风采绽放

随班就读儿童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教师,应该客观认识差异,充分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存在。不能用同样的尺子去衡量他们之间的差距。因此,差异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类别,改变了“拿成绩结果”评“儿童好差”的单一标准,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学习方法、进步程度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1.差异分类,评价更准确

针对班上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级的四类。一组(创优组):该组的学生英语素养强,听、说、读、写的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好,上课的思维也活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表现出众;二组(发展组):该组的学生基础扎实,读、写能力相对听、说能力而言,发展不均衡,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比起一组,略有差距,但这组学生学习上进心较强,态度也认真;三组(提升组):该组的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通常表现为听、说、读、写都有一定的障碍与困难,特别是学习态度上,自律性比较差,学习的目的性也不强,学习比较被动;四组(加强组):该组的学生即随班就读儿童,学习的障碍导致英语学习困难较大,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关注。对于不同的四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不一样的评价,一组则应给予严格性评价,优上更优;二组则应给予目标性评价,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三组则应是鼓励性评价,树立自信;四组则更需要赏识性评价,放大美好,让随班就读儿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2.内容多元,评价更全面

着眼于评价的激励原则与激发效果,对学生评价层面的内容要更多元,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钻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前面谈到的“课堂分段”教学,学生在分段合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都可作为评价的内容。再以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Story time的课文教学片段为例提出问题。学生边观看课文动画边思考3个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这个环节,对于随班就读儿童的引导,相当于“课堂分段”的基础性任务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答案的过程中,随班就读儿童在与助学小伙伴的共学中读课文、理解课文,找出答案。在这个共学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精神等都是给予他们评价的范围。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助学小伙伴进行评价,这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自我肯定。

3.媒体平台,评价更丰富

当下已经走入自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评价,少儿趣配音、一起作业网、班级微信群等均是可以利用的评价平台。前面提到的差异分类的四组(加强组),便可以借助这些平台给他们更多的赏识性评价。教师可连续一周收集四组(加强组)学生的作业,同一个学生的作业放在一起,并且按照由差到好的顺序排列好,晒在班级群中,同时附上教师的“表扬信”,让随班就读儿童充分感受到努力带来的被认可、被表扬、被关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融合是照应发展的。差异化融合,更是适合随班就读儿童的成长需求的。教学中,使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为特殊需要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时代的应然要求!

猜你喜欢

随班分段儿童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分段计算时间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留守儿童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六一儿童
关于年龄分段的描述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