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如何实现初中道法高效课堂
2022-03-02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中学李晓华
□ 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中学 李晓华
“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现高效课堂。在“双减”形势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素材,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突破重难点,实现有效学习。教师也会结合学生的不同知识储备和不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在探究中理解知识。“双减”形势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激发学生挖掘自身潜能的热情,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素养,成为具有优秀品格的人才。
一、“双减”形势下道法教学内容
1.挖掘本土资源,增加亲切感觉
在“双减”形势下,教师在道法课堂上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主动思考。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内容就是本土资源,教师要主动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反思,内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少年有梦》时,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有追求的梦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举出本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例子。这些学生可能是他们的学姐、学长,也可能是他们的同班同学。学生在他们身上会看到这些同学都具有拼搏进取的精神,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他们身上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例子会使学生看到成功并不是很难,只要不懈追求,拼搏进取就会离梦想更近一步。教师教会学生在已有的认知范围内自主探究,会促进学生更充分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去追逐梦想,探究实现梦想的方法,积极改变自己。
2.组织时事评论,把握时代脉搏
在道法课堂上,教师应用时事来组织学生探究和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把道法理论知识与时事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升华认识,了解事件背后的知识和道理。学生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通常只会看到时事的表面,但是并不了解本质,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升华认识,了解时事政治的内涵。学生在探究中会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达出来,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例如在学习《活出生命的精彩》时,教师就可以呈现出2022年冬奥会上获得自由式滑雪金牌的谷爱凌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夺得了金牌。冬奥会是一件学生非常关心的时事,它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会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了解谷爱凌的成长故事的同时,激发内驱力,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绽放精彩。
3.分析教材内容,强化理论知识
教师要积极地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教材的方式来升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体验中提升素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阅读教材,内化知识,了解课堂学习内容,通过积极加工的方式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自己》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并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用理性的、客观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学生在对教材的探究中学会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并且通过分析问题的方式来感悟和体会。教师可以提出课堂问题:“你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更客观地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评论全面地看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会在循序渐进中了解教材内容,强化理论认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双减”形势下道法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关注主体地位
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分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理性认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主思考,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的方式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情绪表达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感悟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辩论中,教师准备好辩题:“我们要做情绪的管理者”“我们要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教材中的内容来寻找论据和论证,通过双方激烈辩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形成亲身经历,体会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生会在辩论中体会到情绪调节对于人际关系是有直接影响的,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会主动归纳,主动总结,不仅从知识层面上提高认识,更从情感态度层面上升华认识,完成有效学习。
2.实地调查,参与探究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探究知识,积极体验。学生在探究中会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消极接受知识和“填鸭式”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和朋友在一起》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个调查问卷,里面涉及学生对友谊的认识,对朋友的看法以及对友谊的作用等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去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融入到一个其乐融融的课堂学习范围中,他们会通过调查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友谊的价值,懂得朋友对他们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学生在调查中会看到有哪些人把他们当朋友,与自己兴趣和爱好一致,也会思考作为朋友会一起做什么。学生在实践中会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同时主动体会,尊重友谊、珍视友谊,学会在交友过程中应该用真诚去对待朋友,升华学生的认识。调查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学习舞台,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3.参观访问,获得直观感受
“双减”形势下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感受体验的快乐。学生动起来了,就会把枯燥、单一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生机勃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知识。参观访问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积极感受,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参观访问的方式,学生会获得直观感受,在参与中形成清晰思路,在体验中升华理解,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司法局或者法院,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法律知识。在情境中,学生会通过当地机构的宣传栏、广播站或者网站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在参观中开阔视野,在体验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的参观,他们会了解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会体会到法律对他们的关爱,进而更主动地学习法律、认可法律、遵守法律、践行法律,当自身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懂得依照法定程序来维护权利,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学生在体验中内化知识,做到“心中有法”。
三、“双减”形势下道法教学步骤
1.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学生提前预习,有了准备,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道法知识,积累学习经验。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了解本课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也会发现学习上的困惑点和疑难处,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了解课堂学习重难点,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才会主动参与,使课堂学习目的性更强,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守护生命》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会了解到如何爱护身体,知道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在探究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但是学生对于自救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法了解很少,只能说出一些简单方法,他们会想到还有哪些方法呢?在发生交通事故、火灾、地震和踩踏事件时该怎么办呢?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会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就会具有很强的学习目标,突破自己的困惑点和疑难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突出,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探究,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深化认识。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导学案,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强化学习方案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有针对性探究和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探究,成为学习主体
“双减”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鼓励学生在探究中通过思考的方式把握知识。学生会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任务,布置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探究,通过有效教学环节来逐步内化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分析中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探究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守护生命》的课堂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养护精神的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播放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故事:他是一个送外卖的工作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具有明确的追求,一直酷爱古诗词,坚持背诵和学习古诗词,成为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一届冠军。在观看中,学生会受到心灵的触动,通过真实的故事感受到精神发育不完全受到物质的制约,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守住心灵,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视频,其中包括书法、年画、面塑、变脸、龙舟等,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认识到养护精神需要文化的滋养。学生在主动观看和体验中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体会到它是丰富精神生活的很好食粮,进而主动地弘扬民族文化。学生的自主体验会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在感悟中内化知识,形成内心感受。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会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同时也会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了使学生了解面对危险时,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表演基本自救自护方法,在表演中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共同观看,在实践中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
3.课后巩固,强化知识难点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后真正地获得思想上的提高,内化知识,提高道德品质。教师在课后要引导学生主动巩固知识,强化对重难点的认识。学生的初步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是表面的、零散的,需要通过梳理的方式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通过课后巩固和复习,学生会把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建构知识框架的方式来梳理知识,完善知识,实现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应用过程中做到信手拈来。例如,通过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学生会认识到怎样爱护身体,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自护方法,并且了解养护精神的策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会结合生活中的情景来思考面对危险时如何自救自护,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学生也会认识到,自己需要从生活习惯上发生改变,关注内心感受,爱惜身体,并且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方式来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认识,方便学生主动思考,在归纳总结中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动脑思考问题。通过把知识串联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能力会得到提高,实现结合生活情境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双减”形势下,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和课堂学习模式,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在道法课堂动起来,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会创新课堂学习模式,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在参与中不仅会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会提高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