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
2022-03-02蒋顺琬张勇孙淑芬陈峙麦庆春陈大宇赖文强
蒋顺琬,张勇,孙淑芬,陈峙,麦庆春,陈大宇,赖文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 骨一科,广东深圳518030
在日常生活及运动过程中,急性软组织损伤极易发生。根据受伤情况,急性软组织损伤分为扭伤、挫伤、撞伤、擦伤等钝性及锐性暴力损伤,可伴有肌肉、韧带、肌腱及其周围神经、血管毁损[1-2],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不同程度损伤的皮肤创口,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较大[3]。目前,急性软组织损伤除采用包扎、消炎止痛、局部封闭、理疗等[4-5]治疗外,中医药外敷治疗也同样有良好效果[6]。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深圳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就诊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20例,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19~57岁。纳入标准:①外伤史明确,有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②X线检查除外骨折及下胫腓韧带分离;③伤后72 h内就诊;④年龄18~65岁;⑤患肢无血管神经损伤。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肺、肝、肾、脑、血液系统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疾患和糖尿病患者;②正在使用消炎镇痛和脱水药物以及内服其他中药患者;③妊娠与哺乳妇女;④损伤部位有明显疤痕及非外伤性肿块;⑤有骨折及下胫腓韧带分离者;⑥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治疗者;⑦未严格按方案进行,自行退出和中止治疗者。12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急性踝关节扭伤症状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中药巴布膏由深圳市中医院药剂科以现代中药贴剂制备工艺制成巴布剂。清热化瘀中药巴布膏药物组成为黄连、黄芩、栀子、地榆、大黄、红花、冰片,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在清热化瘀中药巴布膏药物组成基础上再加入黄芪。治疗前将患踝局部用温湿毛巾清理干净并擦干,然后将巴布膏贴于患踝,范围为踝关节上下各5 cm。对照组患踝外敷清热化瘀中药巴布膏,观察组患踝外敷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治疗期间不久行、不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每天敷药1次,敷药时间为每天16:00,治疗10 d。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价 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10天分别对患处疼痛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为疼痛程度逐步增强。②治疗前及治疗第10 天,经内踝及外踝相应平面测量踝关节周径并与健侧对比。嘱患者坐位屈膝90°,双腿自然下垂,量角器轴心紧贴足底,固定腓骨矢状面,以第五跖骨为活动臂,测量踝关节活动度。③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按6级评分法测量局部压痛,分为无痛(0分)、有压痛尚可忍受(2分)、压痛明显、皱眉称痛(4分)、稍压即痛(5分)、拒绝触摸(6分)。④肿胀程度计算: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测量患踝最肿胀处周径为伤侧周径,同时测量同部位健侧周径,肿胀程度=(伤侧周径-健侧周径)/健侧周径×100%。⑤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运用超声测量踝关节周围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厚度。测量距腓前韧带时,患者侧卧位,足部呈背屈位,探头水平置于外踝与距骨间;测量跟腓韧带时,患者侧卧位,足部呈背屈位,探头置于外踝与跟骨间;测量距腓后韧带时,患者俯卧位,足呈背屈位,探头垂直皮肤置于外踝与距骨后方。⑥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进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此评分系统有踝关节疼痛(15分)、踝关节稳定性(15分)、行走能力(15分)、跑步能力(10分)、工作能力(10分)、踝关节运动(10分)、放射线结果(25分),总分100分;96~100分为踝关节功能优,86~95分为踝关节功能良,76~85分为踝关节功能可,0~75分为踝关节功能差。⑦治疗第10天评价临床疗效,患者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肿胀疼痛感消失,无淤青瘀斑为治愈;患者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活动、按压时无明显酸胀疼痛感,仅有轻微瘀斑为好转;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无改善,踝关节未恢复功能为无效。⑧观察两组局部发痒、红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患踝VAS 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患踝VAS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踝关节周径及屈伸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踝关节周径及屈伸度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压痛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压痛情况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患踝关节韧带厚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患踝关节韧带厚度水平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比较 见表5。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16例、良15例、可25例、差4例,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24例、良21例、可11例、差4例,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第10天,对照组中16例治愈,33例好转,1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中28例治愈,27例好转,5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出现瘙痒1例、红肿2例,观察组出现瘙痒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7],在中医范畴中属于“伤筋”。中药外治一直是中医治疗“筋伤”的一大特色[8]。《圣济总录·折伤门》论述其病因病机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宜通,瘀积不散,为肿为痛。因此,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过程中通常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为主[9-10]。清热化瘀中药巴布贴是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地榆、大黄、红花等提取制备成巴布贴剂。该贴剂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药为黄连解毒汤组成药物,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1]。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且有止血、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12]。明朝医家薛己在《正体类要·序》中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13]。外伤后正气受损,如在清热化瘀同时辅以黄芪益气,可兼得利水消肿生肌的功效。清热益气化瘀中药巴布膏则是在清热化瘀中药巴布贴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增加其行气益气的作用,固护正气功能比单纯清热化瘀方更强。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清热化瘀中药添加黄芪方剂比单纯清热化瘀中药能够有效降低家兔血液PGE-2的水平[14],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类症状。目前也有研究发现,黄芪与活血化瘀药物配伍,能够上调水通道蛋白1表达[15],有效降低软组织损伤的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关节肿胀及韧带厚度。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n工作能力治疗前治疗第10天踝关节运动治疗前治疗第10天放射线结果治疗前治疗第10天总分治疗前治疗第10天对照组602.36±1.178.62±0.58Δ2.52±1.128.68±0.61Δ4.57±1.0117.03±2.62Δ20.62±2.6286.49±4.02Δ观察组602.59±0.969.69±0.61Δ∗2.65±1.049.66±0.61Δ∗4.91±0.9821.34±1.77Δ∗21.12±2.5496.69±2.25Δ∗
近年来,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药外治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研究报道也较多[16]。但是这些研究对药物疗效的判定多倾向于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数据,临床疗效不够确切。为此,本研究设计较多观察指标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关节周径、关节屈伸度、局部压痛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周围韧带厚度、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等[17],以全面客观评价清热益气化瘀巴布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0天后,清热益气化瘀巴布膏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VAS评分降低、踝关节周径减小、踝关节屈伸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清热化瘀治疗患者。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清热益气化瘀治疗更有助于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周围韧带恢复,清热益气化瘀巴布膏对踝关节扭伤的有效率高于单纯清热化瘀患者。已有学者证明,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巴布贴剂为中药外治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与皮肤的生物相容性好、载药量大的特点[19]。现代药剂学研究表明,巴布贴中药用功效成分经皮控释吸收,可以保持稳定持久的药效,十分适合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20]。
综上所述,相比清热化瘀浸渍药液,清热益气化瘀巴布膏对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可以更快速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