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学习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2-03-02于学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目标

于学波

21 世纪,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主题,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远景目标,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衡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需要课堂发生从教向学的根本性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真正打造语文“学习型”课堂。

一、语文元学习策略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1978 年,《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吕叔湘之问”——语文教育慢、少、差、费的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低。进入新世纪,随着第八轮课程改革的展开,语文课改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几次修订,到语文教材版本反复编写,每次改变都是为了适应语文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当下,面对“吕叔湘之问”,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放大了语文教育痼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从重视元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做起,加强培养学生语文元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语文元学习策略提出的背景

1.语文“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悄然兴起。语文课堂从教走向学是一次根本性教学革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学习型”课堂重要目标。建立“学习型”语文课堂,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需要转变思想理念作为动力支点。语文学习怎样发生?语文学习过程如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诸多追问,需要逐一澄清。教师先要成为“善学语文者”,只有“会学习的教师”才能教出“会学习的学生”。研究语文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伴随着“学习型”语文课堂崛起。语文“学习型”课堂,体现了“以学为本”的特征,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元学习能力培养成为教学重点,研究语文元学习策略应时而生,成为构建语文“学习型”课堂的客观需要。

2.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考量。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下语文课改的重点和热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并不是孤立教学现象,它往往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细节。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十分关键,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发展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独特性和规律性。思维发展伴随整个学习过程,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是高阶思维,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即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研究元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元认知水平,进而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来自语文“应试教育”的现实考问。今日之“吕叔湘之问”,已与20 世纪80 年代有着本质性不同。重新审视“吕叔湘之问”与当下教育,应试教育永远是语文教师无法越过的一座“山”,无论怎样美化它——应素质教育考试或学科核心素养考试——归根结底是“应试”。虽然命题者期望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力求从考“知识和能力”向考“素养”转变,但只要存在“应试”功利化倾向,“应试”就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永久性的痛”。因为“应试教育”观念下语文学习价值目标更强调的是学生学业成绩,这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成绩提升,而非基于学生成长的真实需要。语文学习内容关联“考点”,语文教学重点学习“考什么”,忽视学生语文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容易轻视“人”的存在,更多体现“应试”刚性的需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研究元学习策略应用的意义在于寻找一条新语文教学之路,重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观,回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元学习策略提出的理论依据

1.元学习概念是由元认知理论发展而来,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元认知这个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学习领域,就产生了元学习理论观点。其中学习和元学习是两个不同且紧密联系的概念,莫雷认为:“人的学习从其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或两个类型,一种是获得学习机能的元学习,个体学习机能的获得,是通过在社会传递下由外部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另一种是获得客体经验的学习。”学习的对象是客体经验或知识,最终体现学生“学会”,是元学习的基础;元学习是关于“学习的学习”,最终体现学生“会学乐学”,即学生形成了元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就称之为元学习策略。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是发展的基础,潜在发展水平是学习目标,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或策略,优化学生内在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元认知水平,最终通过主动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学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最近发展理论要求教师运用元学习策略,不断优化学生内在学习机制和改善认知模式,实现学生达到潜在发展水平的目标。

3.学习心理学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基础上,学生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学习元认知水平发展也是心理发展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心理认知结构,同时伴随着学习心理体验。当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是有效运用元学习策略的前提和保障。元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基于关注学生学习心理,通过教师导学提供学习准备,进而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模式,以实现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提高。

4.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提出新时代要求,发展思维是实现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目标和结果。安德森提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事实性知识→记忆能力,概念性知识→理解能力,程序性知识→运用能力,元认知知识→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认知水平,直接关联着高阶思维形成。元学习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元学习知识,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表1 安德森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表

张翼健教授主张:完全遵照汉语言文字特点与汉语文学习规律,遵照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来进行和改造语文教学,以尽快祛除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既要遵照汉语言文字特点与汉语文学习规律,更要重视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

二、语文元学习能力定义和元学习策略内容

语文元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前者体现了学生内在自主学习机制的形成,后者则体现学生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的持久性。

(一)元学习理论者将元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和八个维度。

表2 元学习能力的三个方面八个维度

元学习能力包括: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善于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参照此观点,学生元学习能力由五个学习能力系统组成:学习目标系统、学习支架系统、学习实施系统、学习评价系统、学习修正系统。其中学习目标系统为学习活动前,学习支架系统、学习实施系统为学习活动中,学习评价系统、学习修正系统为学习活动后,如下图:

图1 学生语文元学习能力结构图

学习目标系统:体现学生自我激励,主动确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前知道“学什么”,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体现了元学习能力水平。元学习能力水平越低,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越弱,反之越强。学习目标系统包含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思考学习目标过程,前者强调结果,学生知道“学什么”;后者关注思维,学生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包括“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系统是元学习能力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意识起点。

学习支架系统:体现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策略的学习能力。学生明确“学什么”之后,接下来是要知道“怎么学”。学生学习需要支架系统,即学习方法和策略。其中一部分来自学生学习实践的经验积累;一部分需要学生利用教材和工具书进行信息提炼,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主要的来自教师指导提示,学生依靠教师获得“怎么学”的路径。对于学生而言,前两者虽然不是学生获得学习支架的主要渠道,但却标志着学生元学习能力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依靠教师掌握学习方法,但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离开教师的“拐棍”。学生前两个方面的能力越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会越低,最终不依赖教师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实施系统:体现学生学习的方法、控制、执行、适应的学习能力。在教师进一步指导下,学生针对学习目标,借助学习准备支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会相关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元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师科学控制学习节奏和时间,通过沟通对话,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体验和思维发展等,把握学生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主动地学习。学习实施系统,是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过程,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

学习评价系统:体现学生自我反省的学习能力。学生结合学习效果,对比学习目标,通过回忆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是衡量学生元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参与,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思维的深度广度都得以体现。

学习修正系统:学生通过学习自我评价,找到学习瓶颈或薄弱环节,重新修正学习目标,自主搭建学习支架,展开二次学习过程,依次类推,循环往复。学习修正系统是学生元学习能力形成的标志,学生元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修正能力越强,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低。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其元学习能力水平远远高于普通学生,其学习修正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很高,具备一定自主学习或独立学习能力,其成绩优异原因正在于此。

元学习能力体系是一个密不可分割的整体,各系统依次相互支撑,构成一循环上升的螺旋曲线。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各环节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教师运用元学习策略,就是针对元学习能力结构体系的诸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训练、强化的教学策略。

(二)语文元学习策略是以元学习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元认知知识,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策略。按照学生元学习能力结构五大系统,可以梳理出元学习能力培养的五大策略,即目标学习策略、支架学习策略、实施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策略、修正学习策略。

1.目标学习策略。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影响学生目标学习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经验,学生认知水平越低,目标学习能力越弱;学生语文学习经验越少,目标学习能力越弱。学生的目标学习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指导,但随着学生年龄水平的提高,这种依赖会越来越低。目标学习策略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课前示标”方式,即“集中式”,提示学生按照这个学习目标来展开语文学习。有的教师不喜欢集中的呈现方式,而是把学习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即“分散式”,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两种方式的出发点相同,即学生要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学元学习能力,尝试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一般做法有:单元提示法,即教师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通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单元提示,梳理单元学习目标的方法;问题置疑法,即教师结合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问题,包括学生阅读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学习目标的方法;文体常识法,即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及其学习方法提出学习目标的方法;补足短板法,即学生针对自身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或不足,主动进行“弥补性学习”,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的方法;任务驱动法,即学生根据教材编写设计的学习任务群,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如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等。

2.支架学习策略。支架学习有利于学生优化内在的学习机制,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常见的方法有:学法指导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支架,便于学生顺利展开语文学习。这种做法不仅达成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元学习能力。文体学习策略,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经验不同,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存在差异。教师按照文体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实现学生根据不同文体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单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理念下组织学生确定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学习策略,教育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运用了双线组元的方法,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人文主题关联教学内容,语文要素讲的是语文学习方法和路径。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语文要素,厘清单元学习方法和思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元认知水平。

3.实施学习策略。“学习型”语文课堂体现了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学会学习。实施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导学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学习的过程。

“学习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基本模型(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语文学习规律描述):

图2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语文学习规律描述,如上图。旧认知体验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新认知体验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潜在学习水平,是学习预设的学习目标。两者之间是最近发展区,由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或策略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发展到潜在认知水平。水平方向代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纵向代表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在最近发展区的元学习策略运用。学生元学习与学习同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密不可分。下面以教读《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篇文章在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山水;语文要素有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4.评价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包涵三层含义:一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结合学习目标,思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哪些地方理解得好?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深度剖析自己学习行为产生的学习效果。三是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对自己采用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价学习策略分辅助式评价学习策略和自主式评价学习策略,前者一般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如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后者是学生自主反思的评价学习策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有意识强调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反思评价,因为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元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形成。再如,学生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后,做出自我学习评价。学生1:通过学习这篇散文,我知道了“记”的体裁特点。学生2:通过学习这篇散文,我理解了“闲人”的丰富内涵。学生3:通过学习这篇散文,我学会了“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今后同类文体学习。在以上的自我评价中,学生1、学生2评价的是学习效果,体现了“学会”;学生3评价的是“学习的学习”,体现了“会学”。

5.修正学习策略。基于元学习能力发展需要,学生经过了反思评价,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后,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端,元学习能力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学生反思出学习存在的问题后,要针对学习不足进行补救性学习。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学得不好?学生要反思学习方法策略,重新修正自身内在学习机制,重新调整学习目标,优化选择新的学习方法或路径,展开新一轮学习,以求“学会、学好”,以上过程体现了学生“会学”特征。修正学习策略除了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调整外,还需要重新调整学习心理结构,面对困难不气馁、不低头,继续激励自己学习。修正学习策略包含着内在自我心理的积极调节能力,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元学习能力很强,除内在学习机制结构优化得好之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强。相反,学习成绩略差的学生,元学习能力水平不高,内在学习机制、反省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都存在问题。

三、影响语文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的因素

(一)教学理念。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有效运用元学习策略的前提。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是以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打造由教走向学的“学习型”课堂。以教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更多强调“学会”,以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则强调“会学”。两者存在本质上区别,前者强调学习对象和内容,以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为衡量评价学生学习标准,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后者强调学习行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发展为评价对象,强调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只有站在“学会学习”的发展视角,语文元学习策略才能得以实施。

(二)元认知水平。教师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元认知水平,“授人以渔”的前提是教师成为“会学习的人”,取决于教师语文学习的元认知水平,教师对学习的元认知水平越高,元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元学习策略的应用与实施。二是教师对学生元认知水平,即对学生认知的认知。学情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是多角度的。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是两项重点,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特点科学有效地选择元学习策略,有计划、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形成元学习能力。

(三)教学经验。近年来,随着语文元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师对“学会学习”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元学习能力培养。尤其是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之后,学会学习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育人主题。但教师以发展“学会学习”素养目标的语文教学实践刚刚起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语文教学研究薄弱环节,教师基于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经验也相对匮乏。教师应用元学习策略需要教学经验体系的支持,需要从实践层面获得案例性知识,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元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经验体系建设,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教师群体性经验体系建设,即由若干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构成的建设体系;二是教师个体性经验体系建设,即教师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构建个体性教学经验体系。前者属于教师教学实践的间接经验体系,有利于教师分享与共进;后者属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直接经验系统,驱动教师积极主动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师应用元学习策略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建立起与其同步发展的教学经验体系则成为语文“学习型”课堂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语文素养。每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都遇到相同的问题:教师语文素养瓶颈。语文素养是影响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的重要方面,教师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思维发展、文化审美三个方面。在教师知识体系中,影响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的重要基础是陈述性知识,又以教师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为重点,它决定着教师对文本正确解读和可能理解的深度。教师语文思维也体现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方面,发生在课堂上的每个学习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角度展开教学实践,这也是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的关键。教师文化审美体现了教师的深厚学识底蕴和教学自信,构成元学习策略教学应用的精神内核。语文教师要多读书,不断积淀专业知识,涵养语文学科素养,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否则无法有效运用元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无法真正步入“学习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四、实践探究的反思与展望

语文元学习能力以学习能力为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重要保障。建立以元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学习型”课堂,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不断积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元认知水平,还要准确把握语文学习规律,既为善学者,又为善教者,这一切都是运用好元学习策略的基础。

总之,语文元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根本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能独立自主进行语文学习,进而形成语文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元学习策略的教学应用,以学生语文学习为中心,从语文知识学习向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转变。语文知识是元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元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取语文知识的前提和保障。随着学生语文元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语文学习必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快乐成长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目标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