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典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价值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实施的意义和对策*
2022-03-02刘沙路
刘沙路 苏 博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古典音乐,从广义上看,它泛指从巴洛克时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由昔日的作曲家创造并名垂后世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古典音乐。通常来讲,它是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并没有非常精准明确的定义。这些经典传世之作普遍具有艺术价值的可持续性等特点。古典音乐延续着历史沿革,传递给听众一定的美品格与价值,或华丽典雅,或恢宏磅礴,或明朗悠扬,或悲伤惆怅。它往往通过作曲家所创作的严谨缜密的曲式结构与色彩丰富的音律,传递出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与精神共鸣,使听众在聆听过程中,充分与其共情,激发深藏于听者内心丰盛的情感与情绪,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与净化。
与古典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普世、流行娱乐、快速更替,商品经济,传播科技多样化,能够被广泛传唱等典型性特点。它的结构短小,旋律简单,通俗易上口,织体层次简明,节奏明快,歌词浅显易懂,大部分的流行音乐中的编曲,常用跳转的和弦及音阶调式的转变来诠释情感因子,同时还能在演唱者与听者二者之间有更好的情感交互,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富土壤之中。流行音乐能被现当代对的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与理解。
综上特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具有一定的分明性和差异性,两种音乐形态虽迥然相异,在其领域各自延绵发展,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二者之间搭建一道桥梁。其实,在当代流行音乐歌坛,也不难看出,很多现代作曲家俨然已能从百年前的旋律中激发出创作灵感。
如:《不想长大》改编自莫扎特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见谱例1)
谱例1:《不想长大》钢琴谱
Could it be magic
引用了肖邦的《第20首C小调前奏曲》,《纯真》运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又如:流行于华语歌坛的周杰伦许多音乐作品,其中都运用了大量古典音乐的色彩和元素。他的作品《琴伤》,改编自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钢琴套曲中的《六月船歌》,间奏引用了《土耳其进行曲》。这首曲子以《船歌》的主旋律贯穿全曲,既是对古典音乐的文化致敬,也是对古典音乐的创新和发扬。此外,周杰伦有许多中国风的音乐作品,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元素,如他的《东风破》,开辟了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中国风;《霍元甲》运用了大量的京剧唱腔,将流行音乐中的电子编曲一改为以中国传统乐器为主,将中国文化与西方音乐体系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既融入、继承古典音乐,又发展、创新了流行音乐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刺激大学生的兴趣与好奇,从而更好地了解两种音乐形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连续性,它随着时代的洪流、社会的变迁、人类审美意识的更迭变化,而不断衍化成符合当下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可以说,广义的古典音乐,是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堪称经典的音乐。而一部分流行于现当代社会的音乐作品,或可能成为百年后的经典之作。反之亦然,从当下视角看,古典音乐不一定不流行,而流行音乐也并不一定会继续流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同音乐文化之间开始相互交汇互融。经典和潮流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是一种趋势,它们之间的区别也会越来越小,因为两者的构成方式和情感表达等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主流与多元,高雅与通俗,古典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各文化形态相互碰撞与对接,在差异与融合中相互整合,是当今时代的一种大势所趋。二者在人类社会的精神需求与情感表达上有着诸多共性与相似之处,在流行音乐作品中沿袭、借鉴、引用古典音乐元素,可以衍生出全新的音乐风格样貌,丰富其文化底色和底蕴。在古典音乐中融入流行元素与传播手段,也可焕发出其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下,特别是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如果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互贯通与渗透,将彼此的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一定会起到积极地能量催化作用,将二者互融互用后,引用古典元素的流行音乐会更加的厚重、饱满、底蕴深厚;加入了流行元素编配的古典音乐会更加充满活力,注入新鲜的血液,得以更好地传播。所以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完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利于音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音乐互通互融的重要性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是两种常见的音乐艺术形态,它们具备不同的音乐特点与表现方式。古典音乐的和声对位严密逻辑,音乐动机具有统一性,讲究音乐的内部逻辑关系与音乐发展的合理性、关联性。篇幅较长,能够表达完整且复杂的主题乐思。流行音乐则无处不在,更注重感性层面的组织,音乐主题具有通俗化与大众化,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其实无论从音乐本身的构成骨架:如节奏、音高、和声等,还是一部作品所映射听者的精神共鸣与情感审美意识,两者都是有着相同的功能价值。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几乎都设置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课程与培养方案,但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二者还属于两条平行轨道,尚未实现有机结合。二者的有效相融结合,是新时代音乐传播过程的大势所趋,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这种结合可以成为加快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路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拓宽知识体系,融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流行音乐因其篇幅短小,易于被广泛传播,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经济的最典型特点则是其快速的更替性,流行音乐作品在这种快捷属性下很容易被替换且造成一定的审美疲劳,很难形成经典。
而古典音乐,除却音乐本身,还蕴含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内涵与历史属性,它是各国各民族人文历史中的瑰宝,绽放出人类的智慧结晶,它隶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文化,并随着历史的沉淀与淬炼延绵至今,成为音乐形态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持久价值。
综上,如能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更易接受较为严肃逻辑性强的古典音乐,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深刻感受并体悟古典音乐的魅力,对这种音乐形式能够产生强烈的研习兴趣。还能使得学生们在接触这些前人留下的丰饶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中,学习各历史时期、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正确的艺术修养、民族情感与乐通伦理观,升华净化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通过自身所学演奏、演唱、作曲等专业,弘扬传统文化。
2.丰富课堂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流行音乐通过其典型的传播手段,能够在经济市场中迅速地广泛传播,但是它缺乏历史的沉淀和筛选,即便大部分的流行音乐传递的是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听者向善向美,但是也确不乏许多歌曲,其内容甚至有暗含宣扬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大学生正处在培养、建立、稳固价值观的特殊年龄阶层,对于音乐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如若沉迷于后种流行音乐中,则会对其正确价值观的构建起到很大的阻碍,长此以往也会深深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反观古典音乐,它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素养、哲学伦理、民族情感,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聆听的过程中,除了丰盈其知识结构之外,更能起到教化身心的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崇高的品格与人格。
但是如上所述,大学生正是因为处在特殊时期,所以它们对潮流文化充斥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对严肃高雅的古典音乐缺乏一定的接受度,一些学生也会将古典音乐打上“刻板”的标签,所以与古典音乐的学习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将两种音乐形态有机结合进行教学,不但能丰富课堂内容,将流行音乐当成一种媒介,通过其内在元素打开古典音乐的大门,互融互进,就能大幅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也会更加活跃,也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拓宽相关的其他知识体系,而不仅局限在音乐知识中,还能同时对这两种音乐形态综合系统性把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鉴赏能力、欣赏能力、演奏演唱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对流行音乐的内容进行筛选后,并结合古典音乐的缜密结构,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从而整体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综合水平和质量。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音乐结合的策略探讨
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多样化的形态存在并延续着,但是在新的多元文化时代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今新文科研究视野下,高校音乐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秉承并积极推进这种新的教学路径建设。如何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整合,丰富并促进二者结合之后带来的新的审美体验;如何激发出新的艺术风尚标,丰满课堂效果与教学成果;又如何探索出可行性的教学路径方案,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
1.找准切入点与关键点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虽在组织结构、风格属性、流传时间上由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同属音乐的形态之一这一点则是结合二者的最佳切入点。如前述所说,古典音乐是经过了百年的历史,“淘尽黄沙始见金”,我们现在所欣赏到的几乎所有古典音乐都可堪称经典,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的很多流行乐手与作曲家,喜好在自己的流行作品中融入古典音乐元素。如: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就很好地将自己的音乐作品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从风靡一时的女子十二乐坊,再到如今火遍全国的自得琴社,都是将传统经典的音乐进行了改编和创新,古曲新弹,用新型手段进行演绎和传播,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更是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学习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不同之处,再通过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进行举例、拆解、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二者的共通之处,从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态的特性中,找出互相融合的关键节点,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体系和系统。
从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完善课程设置,让学生真正欣赏到古典音乐的内在美,引导他们将二者相互统一,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魅力,进而能够从被动变为主动,大幅度的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对音乐知识结构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完善原有教学内容,根据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特性,寻找能够融合的连接点,从而擦出新的火花。
2.引用信息化媒体技术
随着教育部相关政策及会议精神的相继出台,基于“混合式学习”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在课程中融入互联网及信息媒体化技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与高等教育融合之后,迸发出了新的火花,除了有便利性和互动性之外,还兼备了信息时效性、智能化。针对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广泛发挥网络优势,并且运用智能终端开展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传播媒介手段,通过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与学生共同鉴赏,并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通过微信群或网盘,让学生自行下载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运用短视频制作等app,对运用了古典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进行片段剪辑、拼接,以更好地形成乐段对比;或可以利用音乐剪辑软件,在古典音乐的片段中尝试添加或对其重新编曲,以尝试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以加深学生对着两种音乐形态的理解。
总之,引用信息化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成为连接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桥梁与载体,同时,也能够提升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现当下网络时代化的教学应用。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者,学生是学习接纳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新媒体素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新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如网络环境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
可以说,“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模式是成为我们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将传统课堂与新媒体课堂互融,与上述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是类比互通的。二者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将其放在等同的地位,以形成互补互融的完整的知识构架。此外,教师还应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加工和整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工具,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拓展他们的接触面和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为高校音乐课程奠定更好地基础。
总之,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已成为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考量之下,思考、转化传统教学理念,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更高校的课堂效果,加大研究二者的结合,开辟出一条科学化、崭新化的教学模式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