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2022-03-02郭厚阳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未来新课标音乐

郭厚阳

摘要: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应从感性出发,回归感性的基本音乐学习规律,将基础教育的实施有效地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技能。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新挑战。

关键词:音乐  新课标  教育  未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136-03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通过聆听、表现、创造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深深吸引,进而净化心灵。随着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全身心投入,唱得兴起,手舞足蹈,如果表扬一个学生,那么模仿者、创新者随之就会越来越多,课堂变成了展示舞台。在这种积极地氛围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愉悦了学生的心情,他们变得钟爱音乐,喜欢音乐课。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并改进教学策略,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音乐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中国音乐教育界的各项教育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果。然而,正如钟教授在《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所说,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让很多人误入歧途,缺乏情感,孩子们心中的世界一片混乱。反思当前的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偏差。音乐教育的实践也需要创新,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音乐教学模式的优点

1.面向多数学生,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泛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音乐能力教学的内容指出,学生的音乐能力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并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音乐学习,并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既是教师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石。在新课中,将安排音乐课的内容。新课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审美,目的不是学生有多少音乐技能,而是提升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此外,为了实现广泛的音乐教育,音乐系可以与其他系合作,相互渗透,构成整体。艺术领域广泛多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学习音乐,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重视培养音乐兴趣,欣赏为主

在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其自身音乐能力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以及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加大对音乐的兴趣,并且牢固掌握音乐课程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欣赏音乐的习惯,长此以往下去会使他们热爱音乐。在新课标中对音乐教学的目标设定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且通過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将教学内容更加贴合于音乐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兴趣以及树立良好的人格。

3.重视集体参与,师生关系和谐

在新课标中,对师生关系和谐有一定的要求。在音乐课程中学习中,音乐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学生认为音乐老师比普通老师更亲近,这也与教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教师自身的背景密切相关。在新课标下,老师会教,学生会积极参与学习,玩得开心,有一个舒适而有意义的音乐课,营造了师生之间的亲密氛围。

(二)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不足

1.强调欣赏体验,缺乏实践

为丰富音乐学习,我们将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新课标以音乐学习为主,过分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另外,随着音乐教育设施的完善,很多教师也喜欢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但有的教师只使用多媒体,照搬书本的音乐图像,直接在音乐多媒体中演示,笔者反思了他的音乐教育。例如,笔者在课前准备课,伴奏也记录在计算机上,上一堂音乐示范课。此时,学生们看起来很活跃,只是依靠多媒体教育设施,学生凭直觉观看音乐学习,但没有练习过,缺乏实践的有效性。

2.音乐学习的实效性欠缺

许多教师现在正在探索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多功能性和活泼性,让学生在他们的教学模式中享受、放松,这是当今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效果。然而,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又能获得多少音乐的基础知识呢?新课标没有规定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没有对音乐、节奏等有明确的要求。此外,许多学生对乐谱和谱表不太熟悉。在学习音乐时,能一边听录音一边重复抄写,但学生并不能根据乐谱单独唱歌或演奏。

3.内容广泛,侧重点不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的提高,文化的传承工作也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对传统戏曲的保护工作需要逐步加强。新课标中说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是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得到重视,让中国传统戏曲走进高中课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新课标的教材中所涉猎的内容较多,也有着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课,其形式与类别大多与其他课程相关,使得教学更加具体与多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充学生音乐相关的知识面,但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教材中的内容渗透,以及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问题。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新课标对于音乐能力养成的教学模式评价规定没有很系统,并不是量化型的制定音乐能力评价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中的主观性发挥更加明确。

二、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思考

(一)应优化音乐课堂中的整个审美情趣

新课改中将音乐理念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强调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这主要是对学生丰富情感与感性方面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从最基础的学习动作和听音乐出发,争取创造一些简单的音乐,这也是对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同器乐、曲风和词曲等带来的感受,通过这种活动更好地将音乐教学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发挥,帮助学生在积极与健康的审美养成中,提升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其对音乐、艺术以及生活的热爱都更加深刻。

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音乐?为什么讨厌那样的音乐,这与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通过更加深入的音乐教育,把健康、纯正、清晰、自然的、对人类社会感兴趣的音乐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加强音乐教学的管理与资源开发

新课标的实施提案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和课程资源的交流,学校支持教师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因此,学校教师的培训不仅限于文化课教师,定期对音乐系进行专门的培训,让音乐教师能够深入细致地学习具体项目。更新教育理念,明确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

第一,督导团队贯彻教育理念,严格遵守课程标准和教育规定,音乐、艺术等部门的课时数达到教育大纲规定,加强教育管理,丰富教师知识,提倡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育,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广度和深度上朝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工作。

第二,定期组织部门教育研讨会,确保教师解决课堂内容安排、时间分配、课程开发等问题,提高教育效果,不断规范和优化教育流程,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加强教师工作评价、成果、科研成果等管理和完整性,确保教育更加规范、合理、有效。

(三)创新音乐教学实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1.设计创新实践,诱发创新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音乐教育应该进一步顺应职业需求,实现职业目标。首先,人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在民间音乐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作用,回顾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传统中的学校表现,提供了成功的研究经验。我们开始在音乐课程中强调和加强民间音乐的内容。其次,建立基于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立足于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确立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建立在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之上?首先,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统解决互为基础的问题。换言之,学校音乐教育以民乐文化传统为基础,民乐文化传统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传统。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京剧元素进行赏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点,音乐教师可以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将戏曲文化与信息更加明确的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对戏曲文化中的服饰妆容、唱腔动作以及演唱方式等进行总结与提炼,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戏曲文化,教师可以选取较为经典的曲目,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一边欣赏戏曲唱腔一边进行文化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模仿,将音乐课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对京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了解京剧,在课题进入正式教学之前,首先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从欣赏与体验等两种方式入手,用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进行讲解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分段欣赏,从对《迎来春色换人间》使用的乐器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戏曲内是否有大锣、小锣、饶钹及鼓板”等此类问题。从乐曲的节奏特点角度出发,进行小组范围内的讨论,并对《迎来春色换人间》的要素进行模仿,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再采用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并学做亮相动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京剧的整体表演方式有全面的了解。

2.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实践

流行音乐中当然也有优秀的作品,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是选择优秀音乐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限于流行音乐领域。教师要由浅入深,适时向他们介绍一些著名的歌曲和一些国内外音乐大师。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一定会丰富和发展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增强听音乐的能力。教育实践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以学术目标和使命为基础,优化教育過程,在组织和设计上相对稳定。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充分发展的成功人才。由于这种性质,音乐教育必须确定教育理念,为所有学生传播音乐文化和技能。音乐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入多元音乐文化资源,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民间音乐传统引入学校音乐教育中。最后,结合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结构改革,延伸到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整体建设。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在引入多样化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更加多样化的传统音乐与现代教育结构之间的冲突。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协调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主要任务是编写教材、培养师资和传统体制改革。

三、结语

教育是文化传统的主要途径,教育是文化传统的基础。只有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文化和民俗活动,将教育与文化传统联系起来,音乐文化传统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力量,引领多维音乐文化的重构。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美学课程,具有调解音乐艺术、以美学为核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造力等重要价值。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认真加强三个重要角色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推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今天,音乐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是有的教育走入完全淡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训练的误区。音乐课要体现其特点和价值,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是必须要的,只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教学活动为载体,保持音乐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骆静禾.20世纪以来中国基础音乐教育观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颜悦.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架构论[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3]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未来新课标音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音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