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国与民辩证关系”升格指导
2022-03-02杨通讴
杨通讴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有的人說: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
材料2: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被加拿大禁锢1020天后获释发表讲话。在演讲的最后,她动情地说:“我想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
材料3: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曾有过汉武唐宗的雄风:四方来朝,百族相贺;我们也曾有过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国土任人肆意践踏,国家贫穷落后,统治者狂妄自大,国民愚昧无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三则材料看似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实则殊途同归,辩证统一于“国强与民强”。材料1中的“有的人”和材料2中的“孟晚舟”在国家与个人、整体与局部利益方面的观点和态度截然不同,具有鲜明的对立性:一个强调先民后国,一个感恩国家,深知国家强盛才是个人命运的坚强后盾。材料3则以我国鼎盛的汉唐和贫弱的近代史为背景,与材料1和材料2形成映照,互为证明,间接驳斥“有的人”的言论和印证了孟晚舟的观点。“四方来朝,百族相贺”是国家的荣耀,也是国民的尊严;而近代国力贫弱,不仅国土遭到瓜分豆剖,人民也饱受欺凌。因此,材料1、2正反相对,互为表里,材料3则是材料1、2的注脚、证据、背景,是证明性的事实材料。
原文呈现
若无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
□贵州省印江第一中学 任丽琼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对比汉武唐宗的雄风和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看看华为高管孟晚舟和法国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被美国蓄意构陷的不同结果,自然会明白“有的人”言语的荒谬,感悟“大国”与“小民”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以孟晚舟和皮耶鲁齐对比,虽有身份的相似性和结果的差异性,却不能恰切地推导出背后的原因是国家实力的差异这一结论。)
大国崛起,奠定着人民生存的基础。国与民,譬如皮与毛。如果皮都不存在了,那毛还能依附在哪里?国家就是百姓生死存亡的基础和根本,国要是没有了,百姓只会沦为外族欺辱的奴隶,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巧用皮和毛的比喻类比国与民的关系,释理清晰。但紧接着列举史实材料,造成议论不足,道理不明,故宜辅以分析过渡。)抗日名将戴安澜,在以身殉国前写给妻子的家书中这样坦露对祖国的忠贞:“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鸦片战争中,陈化成在吴淞口抗击英军时同样对祖国无限忠诚:“人莫不有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他们深知国家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每当国家有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慷慨赴死。
大国崛起,能赋予人民自强的力量。国与民,譬如地与禾。禾苗长得好不好,取决于它生长的土地。(在阐述的道理之后,列举热点事件之前,应加以推导性分析,以增强道理和事实间的逻辑联系。)华为首席执政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扣下,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返回祖国。无疑,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是我们强盛的国家在后面为她撑腰,给她赋能。与法国的皮耶鲁奇和阿尔斯通公司相比就会明白:人民的力量,来自国家的支撑。
大国崛起,能撑起人民自尊的空间。国与民,譬如水与鱼,水的好坏决定着鱼的生死存亡,国的强弱同样与国民生死攸关。在巴黎和会上,尽管顾维钧等人据理力争,还是因列强的霸道和轻辱,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特权让给了日本。(在引用史实材料后,缺乏对材料进行论点方向的分析,因而有隔靴搔痒之嫌,宜加以作相应阐释。)2021年3月,在中美高层对话中,面对美国的无理指责,我国外交官杨洁篪义正辞严地指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中国不吃这一套”,让国人扬眉吐气。国家的强盛,在国际上撑起了自由独立的话语权。
所以说,国家的崛起,是人民享有一切权利的起点。
升格指津
文章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选择能够准确切合论点的事例进行引证。可将孟晚舟和皮耶鲁奇对比的例子换成我国在衰微之时在国际上备受凌辱和今天在国际上一言九鼎的例子做对比。
二是加强对分论点的阐述。阐述道理后,加强对事例中的可证性、理据间的逻辑性的提炼,从而提升论证的可信度。
三是对引述材料的“关键利用点”做好提炼总结。如引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交涉一例,缺乏将材料与分论点结合分析,致使论证不具体。
升格作文
若无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
贵州省印江第一中学 任丽琼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对比汉武唐宗的雄风和近代史上百年的屈辱,以及2021年3月在中美高层对话中,怒怼美国语惊四座的杨洁篪和辛丑年忍气吞声的李鸿章,你就能够明白孟晚舟获释后在机场演讲时的深刻感受,明白“大国”与“小民”之间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了。
大国崛起,奠定着人民生存的基础。国与民,譬如皮与毛。如果皮都不存在了,那毛还能依附在哪里?国家就是百姓生死存亡的基础和根本,国要是没有了,百姓只会沦为任外族欺辱的奴隶,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因此,无论中外,在国家民族遭遇外辱、皮将不存的时候,都会涌现出无数“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戴安澜,在以身殉国前写给妻子的家书中这样坦露对祖国的忠贞:“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鸦片战争中,陈化成在吴淞口抗击英军时同样对祖国无限忠诚:“人莫不有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他们深知国家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面对国家有难,他们毫不犹豫,慷慨赴死。
大国崛起,能赋予人民自强的力量。国与民,譬如地与禾。禾苗长得好不好,取决于它生长的土地。同样的,一国百姓是否幸福,是否有尊严,也完全取决于他所在的国家是否强大。国家越强大,则越能给人民提供丰足的生存发展条件、磅礴的信心和动力,以及战胜一切敌人的勇气和力量。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返回祖国。无疑,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是我们强盛的国家在后面为她撑腰,给她赋能。与法国的皮耶鲁奇和阿尔斯通公司被美国蓄意构陷的结果相比就会明白:人民的力量,来自国家的支撑。
大国崛起,能撑起人民自尊的空间。国与民,譬如水与鱼,水的好坏决定着鱼的生死存亡,国的强弱同样与国民生死攸关。在巴黎和会上,尽管顾维钧等人据理力争,还是因列强的霸道和轻辱,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特权让给了日本。正所谓“弱国无外交”!2021年3月,在中美高层对话中,面对美国的无理指责,我国外交官杨洁篪义正辞严地指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让国人扬眉吐气。国家的强盛,在国际上撑起了自由独立的话语权。
所以,国家的崛起,是人民享有一切权利的起点。
评点:升格后的文章,起笔内联材料本身,外联今昔热点,叙议结合,见解精辟;论述中,从三个方面阐明国与民的关系,有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胸襟眼界。纵观全文,观点鲜明,颇具理性色彩,又巧用修辞,笔墨挥洒之处,神采飞扬,表现出作者深厚的语文功底。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