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律即自由

2022-03-02王康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著名诗人牢笼自律

王康印

自律,即自我约束,仿佛听起来就如同一个人被束缚住了手脚,无法自如地做事。在生活中,自律似乎就是极其刻苦地学习与工作的代名词,是一种极其痛苦的过程。其实不然,事实上,自律即自由。

自律,本质上并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很多人以“自律”之名给自己打鸡血,灌鸡汤。熬夜学习与工作,透支自己的身体,最后承受不住又开始颓废,这种“间歇性努力、习惯性躺平”的状态只是一种假自律,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这种人自然会觉得自律是痛苦的,是反人性的,产生对自律的错误认知。

自律,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比如早睡早起就是自律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物钟,自然就达到一个和谐状态,学习与工作更加富有激情,更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身心的自由。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状态,这也是自律的充分体现,意思是在学习时,达到了百分之百的专注,从而心无杂念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在这种状态下,你仿佛找到了与知识的一个连接点,带着内心对知识的向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从而能够享受精神方面的自由。

自律,本就是一种自由的享受,一种富有意义的修行。某著名诗人曾说过,人性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点,总喜欢把颓废、消沉、无价值感当成自由快乐与享受。殊不知追求自己所爱才是真正的自由与享受。玩耍、混日子,只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快乐,其实这就是时间的虚度、内心的空虚而已。规则仿佛总是限制着我们,把我们关在一个牢笼里,实际上那不是牢笼,而是地毯,指引我们遵循内心的方向,寻找并追求自己的意义——“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我们看清自己那愚味的充满欲望的人性时,我们便会感谢这些规则。撒贝宁说过,人生是一场修行,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才会有“还来就菊花”的欢喜。人生的美丽风景并不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而是那些富有意义的瞬间。而自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消沉与自我怀疑的阴影,种下一丛丛美丽的花草,蓦然回首,才感受到了真正从内心生发的自由。

每个人生来便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规则,而是自己那不应起的欲念。尼采曾说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個时代。”自律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当你真正做到自律,尤其是无意识的自律,就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自由。在这层境界中,你更能看清自己内心的方向,坚定信念,从而做到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

评点:丁中一

文章从对自律的庸俗看法入手,批评那些让人痛苦的“假自律”,又升华到对人生真正的快乐与自由的探讨上——人生的快乐在于“富有意义的瞬间”,而非“颓废、消沉与无价值感”,眼光独到,见解深刻。另外,文中不乏例证与引用,处理得恰到好处。语言自然简洁,干净利落,直指问题核心,毫不拖泥带水。“某著名诗人”的说法略带幽默,令人联想到苏轼在《刑赏忠厚论》中自造典故的故事。文中还有一处比喻,非常有趣,作者将规则比喻为“地毯”,喻体新鲜贴切,且符合具有规则具有指引性这一特征,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指导教师:杨茜/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著名诗人牢笼自律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自律成就美好
A Case Study: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ng Metaphor and Alliteration
以他律促自律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心中的牢笼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