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鹤”起舞、跨越山海……中国基建谱写时代新篇章

2022-03-02本刊编辑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福厦白鹤水电站

本刊编辑部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

2021年11月19日,装机规模世界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4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的第6台机组,也是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上建成投产的第100台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长江干流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水电站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之后,每年将可以节约1968万吨的标煤,减少516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保护将起到重大的实际作用。

核心素材一

300米级大坝无一毫米级温度裂缝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大坝整体计划浇筑低热混凝土803万立方米,规模巨大。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无坝不裂”,曾是萦绕在世界水利人心中的“魔咒”。因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浇筑体积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热胀冷缩带来的变形也越大。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大坝的温度裂缝问题,白鹤滩特高拱坝全坝采用专用低热水泥。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说:“我们现在大坝用的低发热量的水泥,实际上我们三峡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三峡一直到溪洛渡,再到我们的白鹤滩,经过了接近二十年时间的研制研究,到了白鹤滩我们才全面使用,我们混凝土的发热量可以低四到五度。”

核心素材二

真正的精品工程

水轮发电机组迈入百万千瓦级,并非中小型机组的简单放大,而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白鹤滩之前,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无人区”,研制与安装难度远大于世界在建和已投运的任何机组。

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分别承担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左岸发电机组的生产制造。为了破译“转轮综合效能最优”的极限密码,科研团队开创性设计出15个长叶片和15个短叶片相结合的独特转轮结构,兼具优秀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稳定性能。

除发电机组外,白鹤滩已成功研制运用800兆帕级高强蜗壳钢板、750兆帕级磁轭钢板,为水电行业的全面技术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白鹤滩水电站虽然规模巨大,但却是真正的精品工程,展现出“基建狂魔”不只是建设速度快,建造技术也一样精湛高超。

适用主题: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运用示例

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科研攻关彰显了我国完备的产业链在锻造大国重器、建设超级工程中的优势,把我国水电设计水平、施工能力、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三峡电站70万千瓦的单机容量,到向家坝的80万千瓦,再到白鹤滩的100万千瓦,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瞭望》)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者们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强化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大国工程的新篇章。

大坝高耸,一边是高峡平湖,一边是波涛滚滚。白鹤滩水电站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为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服务人民生活改善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

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

2021年11月13日5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中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龙,这意味着新建福厦铁路关键控制性节点已顺利打通,“乘坐高铁看海”的愿望即将实现。

福厦高铁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环境下运行的高速铁路工程、国内外行车速度最高的沿海/跨海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是福厦铁路中最长的海域施工区段,也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桥面以上塔高30米,共有28根斜拉索,为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施工中,项目部成立了关键施工技术科研小组,解决了潮汐区围堰施工、主塔索鞍定位等难题,创下多项“中国造”之最。

核心素材一

40.6米的“巨无霸”,系高铁施工中世界首次应用

湄洲湾跨海大桥全桥除连续梁外全部采用40.6米箱梁设计,为福厦铁路全线唯一一座40.6米箱梁桥——长40.6米、宽12.6米的移动模架现浇梁,混凝土浇筑方量为438.2方,梁体自重达1000吨,比传统的32米箱梁重100吨。这也是40.6米大跨度移动模架现浇梁首次在高铁施工中应用。

核心素材二

自主研发“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

建设过程中,中铁十一局集团联合中国铁建所属铁五院自主研发的“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和大跨度移动模架制梁机分别从南向北进行海面架梁作业,由北向南进行现浇梁施工,一举解决了施工周期,以及大跨度海上现浇梁等施工难题。

“昆仑号”是世界上首个千吨级运架一体机,2020年首次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亮相。“昆仑号”配备有激光矩阵传感系统,通过扫描周边环境数据,能够实现隧道内自动行驶、行走时自动纠偏等功能,可完成隧道进、出口0米架梁,甚至隧道内架梁等多种特殊工况下的施工任务,满足24米、32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可提升25%的架梁速度。

“昆仑号”是目前我国功能最全的高铁桥梁提运架设备,能够适应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环境施工作業,作业状态可承受最大风力达7级,非作业状态可承受最大风力达11级。

适用主题:超级工程;中国速度与中国制造;创新与创造;科技发展;科技实力……

运用示例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在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先进,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国家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技术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更快、智能、绿色”是高铁的发展方向,不仅符合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望,也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相信,这些愿景在不远的将来都将一一实现。(苏世远,鹿科技)

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主桥成功合龙,意味着中国高铁从只在陆上行驶迈入了一个可以跨海行驶的新时代。这座超级工程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技术的突破,是一系列前沿科技的支撑。从“四纵四横”的完美收官,到“八纵八横”的加速推进,中国高铁在惊艳世界的同时不断为民生增进福祉,有效构筑了海陆空一体化、多维度的出行方式,提升了国内整体交通运输效率,已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亮丽名片。(九派新闻)

和若铁路

2021年10月28日,随着全线最后一处钢轨接头顺利完成焊接,由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和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担全线制架梁、铺轨、焊轨任务的新疆和(田)若(羌)铁路正线焊轨完成。自此,和若铁路、格库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成功“牵手”,世界首条绕沙漠环形铁路就此诞生——如果从高空俯瞰,这条铁路刚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画”了一个圈。

和若铁路全长825.476公里,是国家重点铁路工程,连接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预计2022年6月开通运营。届时,且末、民丰、于田等南疆多县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团镇,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荒漠从此变通途。

核心素材

一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廊”

和若铁路沿线气候极度干燥,风速大、频率高,地形开阔,沙源丰富,除了沿线市县周边以及河流下游有水的地方为绿洲、湿地景观,其余段落均有不同程度的风沙危害。恶劣的天气给铁路的建造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倘若风沙长期堆积在铁路上,不仅会加速铁路设施的损坏,更有可能掩埋轨道,危及行车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治沙,成了修路的第一个步骤。“沙漠铁路建设,治沙先行”。为了减少沙尘对施工的影响,铁路部门在铁路沿线寻找具备治沙条件的路段,共修建了5000万平方米的草方格,防风固沙。2020年,铁路部门共投资11亿,在草方格的基础上,种植了沙漠里能够成活的梭梭树、红柳树等,植树区域长达300公里。

时至今日,一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廊”已经初具规模,放眼望去,生机盎然。

适用主题:荒漠变通途;沙漠中的“钢铁巨龙”;生态与发展科技改变世界……

运用示例

铁路建设者迎风斗沙、历经万难地把桥梁和铁轨架设进了戈壁深处、沙漠腹地,铁路建设者为其默默奉献,建立的每一米沙障、每一株植物,都成为和若铁路的一道风景。建設这条沙漠中的“钢铁巨龙”的同时坚持生态与发展共存,砥砺守护并保障和若铁路开通运行。(王玮,中原网)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央视新闻、中国山东网、九派新闻、澎湃新闻等)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福厦白鹤水电站
白鹤之约
海上飞虹
独孤求败白鹤滩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白鹤的真爱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探讨
福建省出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溪洛渡水电站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