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剪纸的审美价值 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2022-03-02董博文
【摘要】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艺术形式,以独特的美观性与观赏性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一种独具象征性的民俗与文化符号。本文通过梳理民间剪纸的题材类型与艺术特色,分析总结出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关键词】 剪纸;民间装饰图案;审美价值
剪纸一般也被称为窗花艺术,是中国民间装饰图案的代表之一。每逢节庆时将制作好的剪纸窗花张贴于门窗之上,给人以热烈喜庆之感。时至今日,剪纸艺术依旧在民间不断流传,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以雅俗共赏的感性形式体现出历代民众的智慧和精神寄托,同时它的内涵意蕴也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忠实向往。
剪纸通常用来展现民风与民俗活动内容,是民俗的物化载体。妇女在劳作完的闲暇之余对自己的所见所想临摹改造,创作出十分具有“形式感”的作品,一般为平面构图,利用点、线、面的有机配合和疏密、粗细的处理手法使图像变得灵动有趣。随着时代和技艺的发展,民间剪纸的创新图案逐渐产生变化,但基本都是围绕民俗现象展开,将美好生活寄托、对善恶的发扬和愤恨等人民情感表达出来。
剪纸和其他的装饰图案一样,在不同的地域、民风民俗之下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剪纸,例如“北粗南秀”的艺术风格,南方剪纸以扬州剪纸为典型,线条细致流畅,给人圆润之感;北方剪纸以陕西和天津为代表,作品淳朴粗狂。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都反映着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民风民情,承载着中华儿女最朴素的愿望。
一、民间剪纸审美的构成解析
(一)题材与形式
民间剪纸从属于民俗符号二者皆是以祈福与求吉而延伸,将生命观念和生命意识作为底蕴由多方面有结构的、有层次的理念系统展开。民间剪纸的题材多样大致可分为:人物神像题材、花卉果木题材、珍禽动物题材、文字符号题材等。人物神像题材主要展现历史、戏剧和信仰中的人物形象,如钟馗、门神、牛郎织女、福禄寿三仙和八仙等(图1)。这些形象往往按一定吉祥含义、生活场景、历史故事、戏剧情节等构成,如福禄寿三仙图案由福星、禄星和寿星三位神仙组成,配以鹿、蝙蝠、如意纹等,共同表达出剪纸符号的美好愿望;花卉果木题材围绕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种类展开创作,如莲花、牡丹、海棠、梅、兰、竹、菊等(图2);珍禽动物题材主要包括狮、虎、麒、仙鹤、鸳鸯、蝙蝠和十二生肖等(图3)。文字符号题材中又分为几何纹样类、符号类以及文字类。几何纹样有方胜、盘长、卍字纹、钱纹、拐子龙纹等,符号类有如意、灵芝、金锭、日、月、样云、水纹、火纹、曲水纹、古钱套、暗八仙等,文字类则是简明直观的复刻字的形象(图4),每种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如:钱纹、金银锭代表富有,八吉祥代表吉祥如意,绣球象征爱情等。
民间剪纸的装饰语言独特艺术形式多样。从空间构图来看,民间剪纸常采用对称式和叠加式构图方式,创作者在创作剪纸艺术时既根据现实又天马行空,把所思所想诉诸一张平面的纸张之上,将所有元素层层堆叠且无遮盖地搭配在一起,呈现出纵深前后的层次感,中心对称或是轴对称的构图形式给人平衡、整洁和稳定的视觉之感。
(二)模仿与取意
民间剪纸的模仿取意和生产实践分不开,它体现出的是创作者的审美感知、审美思维和审美经验等。从民间剪纸的题材来看,模仿来源于宗教信仰、生产劳动、自然界、历史记忆等方面,对可见可感的现实事物进行“象”的提取、增减、加工、美化和变形等,根据一定的程式进行改造,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造物者的情感精神融入其中。模仿是对外部造像的转化,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取意是造物者的经验、个性和审美意趣的综合呈现,满足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
(三)节奏与韵律
民间剪纸中的节奏与韵律体现着形式美的法则,呈现出变化与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其来源于生活且为生活而服务,不同的历史时期、意识观念和文化熏陶之下,民间剪纸的造物形态、思想感情与节奏韵律也产生了不同的形态,伴随着生命和自然的更替有秩序的律动着,在岁时节日和日常生活中维系族群的情感活动,将动态美定格转化为视觉上的静态美,以丰富多彩的感性形态置身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四)色彩与线条
尚红,民间剪纸最常用的颜色。红色牵动着华夏民族的心绪情结,在各式民俗事物中都屡见不鲜,尤其是节日和婚俗中,红色的剪纸代表着喜庆和欢乐。线条是人类描摹各种物象的方式,具有丰富的美感特征,不同的线条联结搭配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构成了剪纸艺术的基本形式。民间剪纸中的线条具备质朴美和灵动美的审美特征,剪纸技艺有着强烈的乡缘风土气息,展现的是自然朴素和贴合实际的生活情境;它多以流畅富有变化的曲线为主,使之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装饰性特点,在民间剪纸的审美构成中,色彩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线条通过横竖曲直等形态抒情表意,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感受。
二、民间剪纸的审美价值
(一)感性形式
黑格尔在《美学》中对形式美描述道:“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美的形象由内容和形式构成且是具体可感的。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感性形式基于内容创作,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享受,剪纸图案将人物、动作、场景和性别等因素进行装饰化加工,提取实物的主体精髓进行平面化与夸张化的处理,使原来具象烦琐的形象转变成概括的、抽象的和富有装饰趣味的图像;此外,民间剪纸虽是形式与内容相连而成,但其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发展运动,单个的图样被赋予了更多情愫和美感时,美的形式便高于内容而展现,例如,花卉植物类剪纸图案和由剪纸艺术发展而成的皮影艺术;创作者根据自我的审美思维在设计时增添符合主题特征的装饰纹样,虽为平面但不缺乏灵动与层次感。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感性形式保留实物最核心的内容特征,运用對称、均衡、夸张、对比等设计原则进行规律性配置,力求言简意赅地展现美的形象,满足人们感性层面的审美需求。
(二)内涵韵味
民间剪纸的美在外在的感性形式呈现的同时,其内在的含义韵味也是其美的重要部分。作为典型的民俗符号由表现体、表现对象和相应背景中的内涵组成,实物指符和所指对象建立了某种指示关系。有民俗内涵联想的民间剪纸指符包含纹饰寓意和隐喻双关两部分,围绕着民众的生活生产与生命认知展开,民间剪纸图案被创作者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这是超越表层的视觉享受,是心理层面的满足和愉悦,也是一种文化型的生活。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审美价值不局限于其精美的外表,还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实用美和抚慰心灵需要的人文精神美,将生活中祝愿或隐或显的融入艺术作品中。民间剪纸中的图样内涵或喻富贵,或求吉纳福等,承载着人们对于完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莲花与鱼寓意年(莲)年有余(鱼),蝙蝠意“福”,梅花谐“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直观模仿,其中包含着对生活幸福富足的世俗寄托。
(三)道德精神
《美与审美》中提道:“美是真善相统一的感性形象,美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有机结合。”民间剪纸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围绕着民众的切身利益而发展延续,指导着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基础的功利目的得到满足后便逐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善”的精神内涵促使和教导着群体、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由民俗事象不断传承延续下去。剪纸艺术中的“善”是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三者之间的统一,其文化理念与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宗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图腾纹饰类剪纸图像来看,民众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将未知的事物进行“神化”,想象出各种传说与神兽形象,体现的是先民渴望生存与自然斗争的不懈努力,是真善美形象的具化。
例如,汉族的龙、凤剪纸,壮族的蛙、羊和水牛剪纸,蒙古族的鹿和狼剪纸等等,龙图腾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象征,与龙相关的剪纸作品都是以威武的形象和祥瑞的寓意相联系,被人民赋予了美好的心愿向往。从岁时节日和劳动情境类剪纸图像来看,与劳动实践伴生的民俗剪纸艺术其诞生和发展皆是围绕五谷丰登、吉庆安康和平安如意的生活而展开,如与生产相关的期盼生活富足的“年年有余”图样、与生活相关的辟邪消灾的“八宝图”以及怀念远祖的“开天辟地图”;其中包含了对生存环境的崇拜、对先人的缅怀和对家人亲情地注重。从神灵偶像类剪纸图像来看,佛教和道教的教义教化世人慈心万物和一心向善,民间剪纸艺术结合宗教文化内容向人们传播着与善相关的各种道德伦理。
此外,还有与人类繁衍相关和追求美好爱情的“蝴蝶戏石榴”和“鸳鸯戏水”图样,这一切皆是以崇善和求善是为剪纸艺术的本质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纯真,美源于善,有善才有美,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其外在的感性形式与内在的具体内涵唤起人们对美的心理感知,感悟不同的生命意义。
三、民间剪纸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复刻再现艺术形象
民间剪纸艺术因其孕育环境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创作图案特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其元素的分布方式与视觉效果与一般的艺术作品不同,无须刻意地展现人物与物体之间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只用按照透视和比例调整景物的表现效果,让人们可以十分直观明朗的欣赏到形式美与内涵美;本身就已是艺术品的剪纸艺术,可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运用于各式当代设计中,例如,当代动画电影《小门神》中春节片段,人们纷纷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喜庆的剪纸庆祝春节到来,“春”字的剪纸图案复刻再现于镜头之中,传递着喜庆欢乐的节日情绪,同时也展现出剪纸艺术的叙事功能。
(二)选取夸张的主体造型
民间剪纸的不同题材间象征性元素也不尽相同,动物、植物、自然、文字等皆是其创作对象,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身对事物的模仿与好奇,进而使剪纸作品带有一定的夸张变形成分,在进行当代设计时,对所选取的剪纸图样进行拆分提取,将外部装饰隐匿消解,保留其主体部分。
(三)提取转化为意象元素
我国艺术作品常有着不求形似而求传神的表现手法,不似再现和提取主体那般直接明了,而是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先进行提取、整合,之后根据所需做抽象化的意象处理,这样的设计作品融于了设计师的思想灵感,观赏者在观赏时能感受到原符号的痕迹,同时调动了观赏者的思考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深度。例如,上海世博会波兰馆运用了剪纸艺术中的阳线相连和阴线相断的线条形式,这种镂空的方式使作品展现出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其外形参考了剪纸艺术的构图方式,剪纸通过对称均衡等形式营造同一平面中隔物换景的视觉感受,呈现出立体感;此外,剪纸艺术线条的流畅、简洁和自然等特点也在其中有所体现。
民间剪纸是生活与审美相結合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之一。剪纸艺术运用于当代设计中的推动作用及其意义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民间剪纸所用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这些流传千年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感性形式给设计带来了大量可用的素材和设计灵感,剪纸艺术的镂空、均衡、对称、配色、构图、透视和线条等基本要素给当代设计提供了众多可用的设计方式;其次,民间剪纸艺术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它是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也是前辈们留给后世的思想传承,其中蕴含的美好意蕴和善文化运用于设计能够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最后,当代设计与剪纸艺术一样都是以现实文化为基础,以现实和人民为依托,遵循以人为本的现实精神,若脱离必定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民间剪纸艺术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连,由普通劳动人民创造,带着劳动人民淳朴的乡土情怀,具备深厚的质朴气息,来源于自然的设计灵感使剪纸艺术灵气十足。此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实践考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当代设计不竭的灵感源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外来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维理念,将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念融合创新,推动我国设计方式多样化,创作出属于本民族的当代设计作品,在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提升大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不断将我国优秀的设计和文化向世界传播。
四、总结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艺术瑰宝。经历千年发展的民间剪纸艺术,在长期的劳动与实践中用发现的眼光探索自然与生活,将现实的世界用自身的方式记录下来,幻想与真实交织,把具体对象重构成艺术形象和审美空间,民间剪纸艺术和当代设计相结合,让设计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挖掘和发现剪纸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了解,也是一种传承和保护,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之中,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建英.浅谈民间剪纸艺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7):74-76.
[2]江豪杰.中国民间剪纸在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4]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00,000(003):39-53.
[5]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
[6]董璐.论民间剪纸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07):412.
[7]佟鑫,孙嘉玲.剪纸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工业设计,2018,(02):41-42.
作者简介:
董博文,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广东工业大学设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