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 数字化变革

2022-03-02姚丽霞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互联网

【摘要】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形式传播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文章首先阐述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列举沂蒙精神美术绘画代表人物,解读具有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的绘画艺术作品。接着分析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及应用,对沂蒙美术作品的线上线下传播展开研究,并对现有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的不足提出对策。进而探索“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下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的方式方法,分析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如何搭载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进行多维度传播,最后对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变革提出传播新措施,包括建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网站,拍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短视频,制作H5移动交互广告宣传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以及虚拟技术环境下制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等。探索沂蒙精神在未来美术作品创作、宣传、制作和传播的有效模式,将对“互联网+”时代下美术绘画作品的数字化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互联网+”;数字化变革

一、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解读

沂蒙山区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沂蒙人民在山东沂蒙这块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培养了沂蒙山区人民正直、善良、刚正、顽强、奋斗的品质,质朴的沂蒙民间风情和淳朴的沂蒙民俗造就了沂蒙民间精神。

(一)沂蒙精神的概念内涵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同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同属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历经革命战争的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后的脱贫致富,最后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主题、品格和核心。新时期需要继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及主题

沂蒙人民创作了大量展现沂蒙精神的主要绘画与雕塑作品。本文研究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是泛指所有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反映沂蒙人民精神生活的美术作品。具有沂蒙精神的美术作品故事题材有:沂蒙红嫂群体、沂蒙抗日题材、沂蒙母亲群体、沂蒙人民保家卫国、沂蒙识字班,表現了沂蒙人民不怕牺牲保卫家园的故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开拓进取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军民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景象,让沂蒙解放区的岁月历历在目;更有沂蒙红嫂、孟良崮战役,以沂蒙浓烈的“革命战争”主题打动和感染着观众。从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中能够感受军民水乳交融以及团结抗战、不畏困难共同发展的沂蒙精神。

(三)文献资料中关于沂蒙精神作品的研究

翻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众多研究沂蒙精神的文献资料主要从文化学、党史党建、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角度展开。研究新媒体技术下美术作品的传播的文章很多,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具有沂蒙精神特色的沂蒙美术作品的相关文章。国内对于沂蒙美术作品的研究有几十篇,目前研究零散单一,只是对美术作品的解读,没有挖掘其中的沂蒙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对于沂蒙精神和美术作品二者结合的研究大多是简单的分类研究和感性的经验描述,而且很多分类的类别之间缺乏逻辑的关联;而实证研究中,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很少。

不难发现国内外从网络技术环境下利用“互联网+”研究沂蒙精神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与传播的文章凤毛麟角,传统沂蒙美术作品的传播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沂蒙精神美术绘画作品是沂蒙精神的艺术表现,是沂蒙精神的具体化、图像化、教育化和娱乐化的表现。在下文中主要举例具有沂蒙精神的美术绘画艺术作品,涉及到的沂蒙画派、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二、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代表人物和作品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根植于沂蒙人民,发起于沂蒙文化,脱离沂蒙地区和沂蒙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反映了沂蒙生活、沂蒙革命和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对沂蒙精神美术作品调研中的个人和画派绘画艺术作品进行举例,有沂蒙画派多位代表画家、山东艺术学院的单桂英老师、王沂东老师绘画作品以及新沂蒙美术画派。

(一)沂蒙画派代表人物及作品

沂蒙画派立足沂蒙文化和莒文化,用画笔讴歌沂蒙人民和沂蒙精神,谱写沂蒙之歌,弘扬中国梦,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创作。沂蒙画派拥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具有众多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沂蒙画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阳、何乃磊、顾顺强、张占乙、王沂东、孙逊、孙磊、邢士强、刘明、王墨凡和王志等老师。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先生带领沂蒙画派三十余年间坚持以沂蒙文化进行创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沂蒙情,一生情”,决心“为沂蒙而画,画沂蒙一生”。他创作了大量关于沂蒙精神的美术绘画作品,多次去深入沂蒙山区写生创作,扎根沂蒙,吃住行在沂蒙山区,感受蒙山沂水的魅力,利用传统的国画绘制技法和现在新兴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去描绘新时代沂蒙人民的生活,演绎沂蒙精神。将齐鲁文化、沂蒙精神、沂蒙思想融入沂蒙山水中,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呈现沂蒙精神和沂蒙风土人情,为新时期沂蒙精神谱写新篇章。

沂蒙画派领军人物何乃磊先生积极践行刘阳先生的主张,在绘画中出现最多的是石头的路边、石墙、磨盘、独轮车、山羊和玉米等具有沂蒙地域特征的意象事物。以画家何乃磊为代表的沂蒙乡土画派,美术作品带有“泥土气息”的土味,传承沂蒙革命精神文化传统,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沂蒙文化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沂蒙画派创作的美术作品充满鲜明独特的地域性人文色彩,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洋溢着沂蒙文化气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

沂蒙画派研究院张占乙先生创作的《沂蒙姐妹桥》,国建庭先生创作的《沂蒙六姐妹》《支前》都耗时较长,不断的修改易稿,最终完成终稿。以沂蒙战争时期沂蒙红嫂为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沂蒙六姐妹》系列肖像绘画,创作来源于革命特殊时期沂蒙女性拥军支前、无私奉献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红色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沂蒙六姐妹肖像》系列绘画续写了沂蒙红色记忆,诠释了沂蒙女性巾帼英雄的形象。张占乙先生在该美术作品在构图和创意上别具匠心,以直观形象的肖像画创作再次展现出了沂蒙六姐妹的动人风采。

顾顺強生于沂蒙,他创作的《对弈图》以蒙山沂水为主题,在山清水秀之间,有男女主人公在山间对弈,背景衬托山水石松,构图均衡,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能将观者带入沂蒙人杰地灵的氛围中。

孙逊《满月》,画幅尺寸115*115cm里,采用圆形构图。圆形构图可把事物放于画面正中央,圆心是整幅画的视觉中心。圆形会给人运动、收缩和旋转的感觉,视觉冲击力强。整幅画描述了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沂蒙山片刻的宁静。画家别具匠心地在画面前景中飞入一只蜻蜓,打破了夜空的寂静,让观者回味无穷。

邢士强的《历史的车轮》是一幅特征非常鲜明的美术作品。此幅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派特征。画幅尺寸180*120cm,画面主要大面积使用红色调,使用长短不一的直线对背景的红色进行了划分。画面主题元素使用黑色绘制的门窗、箭头充满现代感,采用分割、比例、方块和箭头进行创作,体现了历史的车轮是在革命烈士的浴血奋战中取得胜利了,邢士强的作品具有理性主义设计风格是对沂蒙精神的传承。

刘明的《好山好水好地方之沂蒙》采用中国画画法浅绛山水描绘了沂蒙地区的山水,歌颂沂蒙是个好地方。画幅尺寸240*120cm,蓝色白云,青色的山峦,绿色的湖水被掩映其中。此幅作品在水墨勾勒染皴的技法上,山石主要是以赭石为主色进行绘制。此幅山水画给我们展现了沂蒙山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好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沈童的作品《沂蒙晚晴》绘画风格有些类似印象派画家梵高的自画像风格,厚重的蓝色油画颜料的底色充斥整个画面,用笔勾勒出老式的房子、街道和极具沂蒙饮食特色的糁馆,画面中有三位老人面部不清晰,但不难看出他们是所有沂蒙老汉形象代表的描绘,古朴憨厚又和蔼可亲。画面色调使用白色作为辅色,使得画面杂而不乱。最后用淡黄色进行点缀丰富了作品,整幅画充满生机。

此外王墨凡的《沂蒙颂歌》,作品描绘沂蒙山区了特有的的高山流水,传达了沂蒙精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王兴堂的《大岳无声之沂蒙颂歌》使用红色黑色为主色调,谱写了沂蒙山区的高山流水。

沂蒙画派抒发对沂蒙山区的情感,为沂蒙而绘画,践行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以新时期沂蒙精神为指导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沂蒙画派的创作不是空洞的,它是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沂蒙地区画家们的艺术创作,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沂蒙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用画笔叙写沂蒙故事,勇于进取本身就是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以蒙山沂水为创作题材,继承传统的美术理念、方法,又利用现代绘画手法的沂蒙画派,他们所创作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艺术界发出耀眼的光芒,传承和创新了沂蒙红色文化。

(二)单应桂教授的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的单应桂教授创作了表现沂蒙地区军民鱼水情的作品有《当代英雄》《春风》《三口之家》《沂蒙的初春》《做军鞋》和《参军图》,以一个女性画家的视角诠释沂蒙精神美术作品。

《做军鞋》采用中国年画的绘画方式,描绘了五位农村妇女为解放军做军鞋的故事。画面中一个小女孩拿着“解放全中国”字样的鞋底让母亲看,生活气息浓重,画面生动活泼,再现了战争年代沂蒙女性为解放军战士纳鞋底的故事。

单应桂教授的《沂蒙的初春》和《春风》两幅作品以抒情的手法塑造单个女性形象。《沂蒙的初春》采用中国画的形式,构图采用对角线进行划分,右下角描绘了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拿着簸箕,眼睛瞅向左下方,似乎略有心事的样子。左上角是初春寒意料峭,干枯的树枝即将要萌发新芽,一切将焕发生机。《春风》描绘了一位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画中人物美丽大方,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朴实中带有灵秀的气质。单应桂教授的作品呈现了普通沂蒙女性的巾帼形象,反映了沂蒙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沂蒙人民的支持,鱼水之情是分不开的。

(三)王沂东老师的沂蒙红作品

王沂东老师是当今最有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曾在临沂就读高中,做过工厂内宣传画、舞台背景。他善于描绘沂蒙地区的人物与风土,以细腻写实的手法加上夸张的红色造型,描绘沂蒙新娘、沂蒙姑娘的形象。王沂东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与西方古典写实油画相结合,他的笔法造型准确,色彩古朴又华丽。王沂东老师的美术作品绘画特色是最美中国红,用热烈浓郁的红色,代表斗志、热情和忠诚,传承了沂蒙精神。他将沂蒙精神立足乡情以美术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一系列沂蒙“红”文化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司空见惯的沂蒙人物和乡村生活。沂蒙画家王沂东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为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红色。

(四)新沂蒙美术画派

“新沂蒙美术”作品立足沂蒙文化土壤,将沂蒙红色文化,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通过山东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和全国征集画家作品的精心创作,采用国画、油画、水彩、综合材料等多个画种,展现了沂蒙精神作品的传达。“新沂蒙美术”作品不断继承与发扬沂蒙精神,为建设沂蒙新时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山东本土画家用美术绘画造型艺术传承沂蒙精神,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将沂蒙精神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来。沂蒙画派和其他沂蒙绘画艺术家们坚守沂蒙乡土情怀,弘扬沂蒙精神,坚持沂蒙地域文化的画派,扎根沂蒙,致力于创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新时代用新的绘画造型艺术语言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推动了美术事业的发展。

三、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呈现与多维传播

“互联网+”背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传播方式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的流行,对于传统美术作品的线下传播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沂蒙美术作品的线上传播将会产生更丰富、更多元的传播效果。

(一)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呈现与传播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传播、挖掘其新时代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要继承和创新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传播价值。对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传播进行分类并系统研究,既具有较强学术价值,也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根据现有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传播方式搜集整理,将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现有的传播方式分为线下(offline)传播和线上(online)传播。

1.線下(offline)传播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现有的线下传统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静态的传播,包括图像、文字、雕塑、绘画等呈现在报纸、海报、展览、城市空间、杂志的传播;另一类是动态传播,包括视频、电视广告、广播声音的传播,呈现在电影、电视、广播和户外电子媒介中。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统传播方式呈现形式是静态的传播,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活动历史悠久,但仅仅限于传统的艺术展览。即使将美术作品和纸质媒体结合,印刷成图书和宣传作品,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覆盖的人群也非常有限。平面化纸质媒体也限制了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的感染力和震撼性。以画家岳海波和李兆虬两位老师创作的作品《沂蒙·1945》为例,作品主体性创作画幅比较大,人物多。除了这幅巨作,两位艺术家还携手共同创作了《红嫂》《五三惨案》《武昌起义》等大幅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作品表现的题材不是战争而是沂蒙军民鱼水情的场景。巨幅作品主要通过展览馆、美术馆、书籍和图片进行传播,仅限于少部分人参观,观者可以通过现场体验提问问题,与创作者交流,这种静态的传播,反映沂蒙精神的美术作品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让更多人观看。

静态线下的展览交流成为沂蒙美术作品的主要推广形式。近十年间,山东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推广沂蒙文化的传播举办沂蒙画派创作的系列美术作品。2012年—2016年间,沂蒙画派举办的作品展有“莒文化·沂蒙魂·颂齐鲁”“相约十艺节·沂蒙画派国画作品展”“沂蒙颂·沂蒙画派作品晋京展”“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沂蒙文化”,选送超过五百余幅美术作品参展。沂蒙画派作品展览地点有日照博物馆、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临沂美术馆等。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展播与推广,使得沂蒙画派在中国十大知名画派拥有知名度。但是不得不说,沂蒙美术的传统线下展览方式,限制了传播的时空和受众,无法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沂蒙美术作品,限制了沂蒙精神文化的传播。

2.线上(online)传播

“互联网+”传播方式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呈现形式是网络动态传播,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网络传播较好的案例,有《沂蒙六姐妹肖像》分为油画和国画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六幅组成,国画系列展示年轻的六姐妹意气风发,油画系列塑造老年形象的六姐妹。在创作的时候借鉴了历史资料与艺术影像材料,每幅肖像的绘制都达到了真实人物的创作和艺术加工的想象相结合。人物的造型身高都参考了那个时期的女性身姿和高度。国画系列年轻的六姐妹手持不同的物品如纳鞋底、送饭体现了沂蒙女性对沂蒙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以小见大,再现革命场景。在油画系列中,则用沂蒙山的风景和村舍石屋为背景凸显老年六姐妹形象代表的是人物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沂蒙六姐妹代表的不是几个农村女性形象,她们是沂蒙精神的代言人。她们是从识字班走出来的女性,接受了革命教育,她们默默地奉献和付出,是为了解放事业。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她们又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她们继续爱党拥军、继续奉献。

《沂蒙六姐妹肖像》系列绘画采用油画、国画系列正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将不同材料、不同技法和不同时空在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中的呈现。

(二)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创作以歌颂革命英雄、讴歌平凡沂蒙百姓和表现革命抗战题材为主题,对于宣传革命理想、传播正能量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传承革命精神和创新沂蒙精神文化,如何将二者结合更好地融合成为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主要内容。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传统传播方式下出现以下问题,沂蒙精神绘画作品传播范围受局限,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传播效率低,传播便利性不强,信息传递不够立体,传播媒介单一化,传播受众人群少,无法有效地推动沂蒙精神美术的创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需要拓宽传统美术作品传播的新途径,打破了美术传播只局限于精英阶层或者相关组织和部门。

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面临着由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过渡,由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载体到数字化媒介、数字化影像载体转型的转变,由物质实在的美术作品向虚拟的数字图像转型,需要向多维艺术传播转型。在互联网的展览可以广泛迅速地传播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但是直接静态的图片和网页展览,在新媒体技术下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时代,无法达到有效传播。

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下,受众对与美术作品的喜爱将会提升。新媒体技术下,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改变了美术传播者、美术传播媒介、美术传媒内容和美术传播受众的面貌,美术受众变成了美术的传播者。但是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沂蒙精神美术作品艺术传播变革的方式必须深入探讨。

四、新媒体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数字化生存变革

新媒体技术下,美术作品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形态呈现,一种新型的美术作品数字化生存模式应运而生。以传统纸质、广播电视和展览馆为传播方式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借助于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互联网+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传播不再受到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现代信息技术多维传播方式下,传播者和接受者可利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沂蒙精神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下的美术传播,将使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将有力彰显,传播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科技的进步促使数码电子影像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这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美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同时也使美术传播朝向大众化的发展成为可能。在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数字化传播新措施有:

(一)建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网站

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可使用计算机、无线网络、电脑、数字电视、卫星、手机、pad移动终端等渠道传播,借助电脑网页、微信公众号、QQ空间、微博、抖音、快手及视频网站投放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以沂蒙画派作品为例,沂蒙画派有多位不同的画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沂蒙画家资源库,将沂蒙画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人物放到网络云端资源进行沂蒙精神作品的展播与分类整理,快速便捷地找到喜爱的作品和艺术家。

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创作者、作品和观看者产生互动,可以将沂蒙精神美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多维传播可以点赞、评论、转发以及互动。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变成主动的传播者,实现二次、多次传播。

(二)拍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宣传短视频

在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宏观环境下,结合沂蒙精神美术作品探讨沂蒙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下创作与传播的技巧。以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创新了影像传播的平台,更催生了美术作品创作的新形式。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艺术,如微电影拍摄、微纪录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功能进行更大范围、更多方式和更多人群的传播。可以将沂蒙画家作品进行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还可以进行作品的解读以及对创作者进行专访,了解创作意图,又可以剪辑成短视频在微信、微博、QQ、抖音及快手进行傳播。新媒体技术下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短视频传播将打破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展览只局限在小众人群,真正进入到大众传播的视野。

(三)制作H5移动交互广告宣传沂蒙精神美术作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展示设计以区别于传统的展示设计形式应运而生,H5交互体验广告宣传目前成为应用的新潮流。在创意、设计和体验上都能完胜传统媒体。使用新媒体技术,将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H5移动交互广告进行线上展播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供养人,使用H5移动交互技术制作的敦煌壁画,制作初衷是对敦煌壁画进行数字化宣传保护,艺术创作者挑选高窟和榆林部分壁画,进行了数字化再现壁画,工作量大又烦琐。借助H5制作技术,可以丰富色彩的选择,又制作具有历史感的逼真色彩,用户可以参与体验互动,DIY制作电子敦煌壁画。今后可以借鉴敦煌壁画H5技术的成功,利用交互技术在网络中宣传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也可以让用户体验制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设计中达到宣传沂蒙精神文化的目的。

(四)虚拟技术环境下制作沂蒙精神美术作品

在互联网+虚拟技术环境下的沂蒙精神美术作品的展览设计将会在现实与虚拟间互换,更有效灵活真实地传播沂蒙美术作品。利用VR技术,还可以将沂蒙美术绘画作品实现2D—3D真实的转换。虚拟三维绘画已经有多幅名画被还原,对于笔者研究虚拟技术环境下宣传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具有借鉴意义。

梵高的多幅名画一直是艺术爱好者欣赏与临摹的不二之选。Google公司成功推出VR技术项目,让艺术家利用Tilt Brush推出的笔刷和工具在3D空间进行艺术创作,沉浸式体验完成梵高的名画《星空》的创作。除了梵高的《星空》《夜间的咖啡馆》,利用VR虚拟技术,多幅世界名画被复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皇家博物馆藏的彼得·勃鲁盖尔的《反叛天使的堕落》和萨尔瓦多达利博物馆藏的达利的《米勒〈晚祷〉之考古学》等名画通过VR技术被复活,艺术爱好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虚拟技术下逛遍世界各大美术馆。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将沂蒙精神与传统美术创作相融合,将消除美术作品展览的时空限制,拓宽新型展览空间以及承载沂蒙精神文化。沂蒙精神美术作品借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沂蒙精神的传播带来新思路、新的机遇,但是也要看到防止片面、非理性地传播,以避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在新的网络美术传播形式下,如何正确地开发和使用好沂蒙精神美术信息,准确地把握其传播特征,这对艺术的创新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探索沂蒙精神在未来美术作品创作、宣传、制作和传播的有效模式,挖掘具有沂蒙精神的美术作品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意义,将对新媒体时代下其他美术作品的数字化生存变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孙百亮.论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J].党史文苑,2007,(12).

[2]付然锋.试论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8.

[3]张建军.沂蒙精神历久弥新[J].甘肃理论学刊,2006,(7):35.

[4]陈永莲,孙海英.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比较[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2):5-8.

[5]董爱玲.“受众理论”视阈下沂蒙精神传播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1):28-35.

[6]黄兆成.浅析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在展示空间中的视觉表达[J].华夏教师,2015,(8):88-89.

[7]赵大军.山东沂蒙地区美术作品中的古典艺术精神和民间图式原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01):23-25.

[8]熊乐.王沂东油画艺术风格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

[9]于静波.沂蒙文化与王沂东的油画艺术[J].临沂大学学报,2008,30(1).

[10]窦宝国.沂蒙革命纪念馆突出讲解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C].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12).

[11]贾开美.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9.

[12]范瑾茹.互联网时代美术作品的数字化变革[J].艺海,2017,(12).

作者简介:

姚丽霞,山东临沂人,韩国南首尔大学在读博士,临沂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美术作品互联网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沂蒙精神”的践行者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