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培养问题案例分析
2022-03-01王雪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文/王雪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影响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人才缺乏问题。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艰苦偏远地区的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本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出台、优化人才引培优惠政策,然而近年来中国人才流动的不均衡性依旧越来越明显,欠发达地区不仅很难吸引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本地成熟人才和潜在人才也不断流失。2011年以来,中国半数以上的研发人力投入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五个省市,且占比不断增加;每年研发人力投入排名后十位的省市占比总和则不断减少,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持续下降。人才不断向经济发达省市集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与流失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省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在走访新疆喀什地区某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过程中发现,该医院在解决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避免人才流失方面的举措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一、案例介绍
A医院位于西北边陲,成立于1934年,1995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发达地区开始援建该地,共谋发展。经过努力,A医院于2012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成为国家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新标准体系下新疆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A医院建立了新疆南疆地区首个自治区级博士后工作站,随后又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和客座教授工作室,引进入驻专家,签约客座教授,资金支持医院的年轻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活动。2017年成立了科技创新信息中心,重点围绕“平台、人才、项目”进行研发活动。
截至走访日,A医院已有20名入驻专家和7名客座教授,在站博士后12名(目前出站5名)。培养研究员5名,专项医疗科研团队6支,科研人员100余名。8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其中,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面上资助)1项。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种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培养科研人员74名,其中“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名。先后与疆内外知名大学联合举办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培养学员145人;签订“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协议,每年定向招收培养20名医学硕士,目前医院已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0名。
从2017年到走访日,A医院成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19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132篇;获得国家专利35项;获得新疆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拥有的中高级职称人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23%(是2017年之前的四倍多),硕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获得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专项28项,其中创新团队2项。建成了25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护理培训基地;成立了新疆南疆医疗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首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 “全国百佳诚信文明示范品牌医院”“全国创先争优示范医院”“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等70多项荣誉称号。医院综合实力迅速得到提升,目前在新疆综合医院排名中位列第三,地市级医院排名中稳居第一。
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总结,该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A医院所在地地处偏远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培养环境和人才引进优势条件。该地区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13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万元(全国平均水平为4.38万元);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3年,低于新疆和全国平均水平。本地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少,人才培养环境落后,人才培养配套政策不健全、资金缺乏,各方面的条件不仅不足以吸引人才的到来,留住本地人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是因地制宜,变劣势为优势。在各种人才引培影响因素都不理想的情况下,A医院充分分析研究地域特点,利用地方病患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结合地区外相关专业人才研究发展需求,定位重点研究方向,利用国家和本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政策,用最低的投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吸引省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前来开展研发活动。此举不仅引进和培育了高层次专业人才,还逐渐培养起本地研究团队,带动地方医学事业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三是把握机遇,改变发展定位。A医院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依据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紧紧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及时改变医院发展定位,从传统医疗服务机构向“以医助研,以研促医,医研结合”的方向转变,以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引领、特色需求为基准、人才培养为手段、科技平台为依托,以打造全新的、适应创新型社会需求的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为目标,推动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是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依据医院的发展目标,借力援建省市人才力量,A医院成立了科技创新信息中心,下设科研管理科、科创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机构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工作室、客座教授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部门,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科技信息查询、科技交流学习、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科技项目管理指导及高科技人才培养与聚集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见图1)。
图1 人才培养计划体系
为了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A医院在充分分析和利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引省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开展长期或短期驻地研究,开展本地医学培训,培养当地人才,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本地年轻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活动;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医联体、基层医院深改工作,在逐步形成科技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为打造喀什区域国际医疗中心做好人才储备(见图2)。国内知名行业专家的注入,有效促进了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和教学水平。该举措不仅为医院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推动了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后备骨干人才的快速成长,搭建了高层次科研团队交流平台,同时还将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偏远落后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各族百姓。
图2 人才良性循环培育模式
在专业人才缺乏且资金支持短缺的矛盾面前,A医院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设立的各种人才培养优惠政策,积极申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少数民族特培、援疆对口科技骨干培养等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建立院内人才培养跟踪调查制度,对培养的专业人才进行追踪、考核、评价、激励。优惠政策的有效利用和单位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有效解决了地区资金缺乏和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整理研究发现,以下几点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引培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是正确定位与设立适合的发展目标是重中之重。客观评估现阶段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环境条件,充分剖析自身独有特点并将其转变为人才引进资本;对单位现有人员专业、职称、学历、年龄、性别、发展意向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细致分析,结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自身特点做出科学、合理定位,分层次、分阶段确定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人才引进及培养规划。
二是利用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带动本地人才队伍的提升。偏远欠发达地区受所处的人才环境因素制约,单位内部和所在地域均处于人才紧缺状态,地区外人才的引进又困难重重,造成对内“传帮带”、对外招聘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等传统方法都已不能有效解决人才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情况下,充分分析、研究、利用自身特点,与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开展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与学校之间开展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不仅能够实现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目标,还能够完成潜在人才储备工作。
三是灵活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继续教育培训方法主要包含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对于人才紧缺、经费短缺的地区,脱产培训存在很大的弊端。而在职培训常用的讲授法、研讨法、工作指导法因高层次人才本身的短缺,造成可操作差;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科学研究工作,工作轮换法也不适用。因此创新适合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机制和方法对有效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非常重要。在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部门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培训;集中经费脱产培养少数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再开展内部培训,最终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利用科研项目合作,短期引进外部人才,利用外部人才对内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术带动等,多管齐下,层层深入,逐步提高本地科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内部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政策。人才的成长,需要经过从培养到成熟再到服务社会这样一个过程。对于人才缺乏和经费短缺的地区,任何一个人才项目的失败,都是不小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人才培养制度和晋升制度,加强对人才项目的管理与考核、跟踪与激励尤为重要。要及时分析人才发展和项目进展情况,做到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部人才选拔制度,为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建立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推举制度,在立项前期,单位先行对人才项目进行严格筛选,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立项项目;项目执行期间考察其学习、科研情况,项目结束后跟踪考察其再学习、科研、教学情况,配套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
五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优质师资力量。结合自身特点,设置人才培养计划,以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作为优质师资力量和培养内部人才为目的,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让人才“洼地”不仅成为外部高层次人才发展地,同时成为本地人才的培养地。与本地和地区外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共建融合发展联合体,设立联合工作站(室)、实验站(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以规模小、质量高为宗旨,引进高层次人才入站工作;同时,这些高层次人才立足优势学科,作为地区优质师资力量对本地人才进行培训和培养。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机制,优化人才引进环境,提高对引进人才配套服务的水平,主推引进人才项目成果的本地孵化和转化,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科技发展。
六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人才引培计划与制度,做好人才引培工作。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在加强人才建设方面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应当充分研究、解读、利用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及人才引进计划,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立单位配套优惠政策及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科研活动进行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支持,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实现高层次人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改变,扭转人才匮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