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亚马尔LNG项目合作的地缘政治风险

2022-03-01朱文清

关键词:亚马尔中俄北极

朱文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极问题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书中明确提出中国愿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1],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2021年1月发布的《长白山指数·冰上丝绸之路指数报告》显示,随着自然条件改善和沿线港口设施逐步完善,“冰上丝绸之路”通航船次日益增长,特别是北极东北航道通航活跃度上升。近5年来,中国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与俄罗斯贸易关系最为密切,两国贸易总量高达6 335.19亿美元[2]。亚马尔LNG项目,即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为中俄合作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其地处俄罗斯北极圈以内,是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亚马尔LNG项目的三条生产线已分别于2017年12月、2018年7月和2018年11月正式投产。2019年,位于俄罗斯鄂毕湾(the Gulf of Ob), 即亚马尔半岛(Yamal)与格丹半岛(Gydan)间的喀拉海(Kara Sea)海岸附近的亚马尔LNG2项目完成全部股份交割,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分别占股10%。目前,位于亚马尔半岛东部格达半岛的“亚马尔二期”项目工程也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投产。因此,亚马尔LNG项目前景广阔,不仅有助于深化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我国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一、能源地缘政治理论

能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本来就具有的地理特性使其势必与地缘政治具有相关性,即“由于世界能源的分布极不平衡,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地理上分离,能源与地理因素相结合,特别是与交通枢纽的结合,形成了能源地缘政治”[3]。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安全的保障,因此能源逐渐成为地缘政治的核心,即谁控制了全球的主要能源,谁就控制了全世界[4]。作为地缘政治的一个分支,能源地缘政治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不是固定的静态分布。因此能源地缘政治的变化可以分为全球主要能源,全球主要能源供应区,能源需求国,能源供应国与需求国关系这四大变化[5]。

第一,全球主要能源发生变化:从煤炭、石油到新能源。虽然石油仍是人类争夺与控制的焦点,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因此未来石油与天然气结合的油气地缘政治将会取代石油地缘政治,成为能源地缘政治体系的主导。

第二,全球主要能源供应区发生变化:从北美地区到中东地区,再到里海地区,形成了北非—海湾—里海—俄罗斯这一带状油气供应区域[6]。

第三,能源需求国的数量和类型发生了变化:从美苏及西欧发达国家扩展至大量发展中国家。两极格局瓦解后,大量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脱离宗主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实行对外开放并参与经济全球化,其能源需求也在持续上升。

第四,能源供给国与需求国在争夺国际石油定价权方面发生了变化:从以美国为主的能源需求国主导型到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主的能源供给国主导型,再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拾价格主导权。

二、亚马尔LNG项目合作现状

目前,中俄两国亚马尔项目LNG合作意愿强烈,具有良好的政治合作基础。从能源地缘政治理论出发,可以从能源供应国、能源需求国、两国能源运输通道、两国共存的能源国际机制以及能源供应定价权这五方面了解目前两国的合作现状[7]。

中国对天然气的进口需求逐年提升。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在不断上升,基于环保角度考量,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助于缓解气候变暖问题,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天然气成为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的首要选项。2016—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见图1。通过图1可知,中国近五年天然气消费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即中国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2016—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见图2。图2显示,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即中国天然气对外依赖度在逐步上升,因此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中国是一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天然气需求国。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上升标志着中国正急需一个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国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能源供给脆弱的风险。而亚马尔项目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能够缓解中国日益提升的天然气进口需求。亚马尔LNG项目地处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东北部,位于北极圈内,年均300天被冰雪覆盖,年平均气温只有-9℃,其拥有天然气总和约1.3万亿立方米,占俄罗斯天然气总储存量的85%,占世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37%。2019年该项目的三条生产线每年将向中国稳定供应6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因此,中国对天然气资源进口的高需求促使我国与俄罗斯进行相关的能源合作。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相关数据。

俄罗斯选择与中国一同开展亚马尔LNG项目有助于实现其经济与政治利益。首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川逐渐融化,俄罗斯进行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和成本会降低,且冰雪融化也会带来北极航运的便利化,从而促进其国际航运业的繁荣发展;其次亚马尔LNG项目的深入发展,可以为当地的原住民提供基础设施,振兴其北方城市,促进其国内经济发展;最后亚马尔LNG项目需大量资金开展科技研发工作,因此俄方需要与中方合作获得外资促进项目技术的发展[8]。

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有助于中俄两国降低航运成本,进一步推进两国经济往来。在亚马尔LNG项目中,中俄液化天然气的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运输,即航运为主,而开发北极航道则是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支撑点。传统航道是从萨贝塔港出发后经过大西洋,经苏伊士运河或经过好望角后经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最终抵达中国。而北极东北航道则是从萨贝塔港出发,向东经过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直到白令海峡,最后到达中国,这大大节约了航行时间和航行成本[9]。且相比于传统航道,由于北极东北航道地缘政治风险较低,避免了地区国家间冲突,北极东北航道是未来中俄能源运输的主要航运通道。虽然目前北极航道的运输时间只能局限于8—10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的融化将有助于延长北极航道的冰雪消融期,因此该航道发展潜力巨大。

中俄两国共存于多项多边合作制度之中,这为两国持续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参与双边、多边国际机制成为国家在能源领域保障自身能源安全、获取能源利益、实现能源地缘政治的有效途径,能源合作机制成为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中俄两国基于高度的政治互信,已建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两国能源合作具有稳定良好的地缘政治基础。其中,“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简称“一带一盟”)以及东方经济论坛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依托平台。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两国合作的主要平台。“冰上丝绸之路”是由中俄两国共建,以东北亚与西欧之间最短的北极航道为基础进行北极能源开发合作。2021年6月,中俄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联合声明》中称,在互利和尊重沿线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两国将利用北方海航道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该联合声明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广阔更加有力保障和支持。对于俄罗斯而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其实施亚太能源战略,为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打通亚太能源消费市场,拉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而言,从全球角度来看,与俄罗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由于北极理事会具有排他性,非北极国家在北极理事会中只能拥有观察员国身份,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有效的合理途径[10]。从区域角度出发,由于俄罗斯在一段时间内不存在能源耗尽问题,因此通过与俄罗斯共同开发北极资源,为亚太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稳定的来源,有助于保障亚太整体的区域能源安全,减少国家间因能源争夺而引发的局部冲突与摩擦。因此,亚马尔LNG项目作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俄罗斯、中国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第二,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进行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2013年,由俄罗斯倡议的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正式成立。该俱乐部的成立促进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安全合作方面的发展,有助于成员国之间开发新的能源项目。此期间,伊朗作为能源供应国,也表示出积极的态度希望加入上合组织,伊朗的加入有助于上合组织进一步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形成真正的“能源俱乐部”,促进全球经济去美元化。

第三,“欧亚经济联盟” 与 “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的对接合作推动两国能源合作。“欧亚经济联盟”的五个成员国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2021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在推进互利合作方面持续发力,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由俄罗斯主导的东方经济论坛也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在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远东和北极发展部长科兹洛夫表示亚马尔LNG项目为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

同时也要看到,两国在能源供应定价权方面存在价格博弈。在现实实践中,中俄两国在管道运输天然气上曾出现价格博弈现象。如2014年中俄签署了《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中俄天然气供应谈判在该合同签署前就已经维持了10年之久,导致该合同一直无法签署和实施的原因就在于天然气价格之争[12]。最终,两国以天然气价格基于石油价格上下浮动的价格公式达成了一致意见。在亚马尔LNG项目上,中俄则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按照议定的合同价格定期交付。

三、亚马尔LNG项目面临的风险

(一)能源地缘政治风险

第一,从能源供应国角度分析,在亚马尔LNG项目上,俄罗斯扮演着能源供应国的角色。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担忧与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这两方面。首先,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国际社会内部“中国威胁论”,特别是“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出现。“中国能源威胁论”称中国是国际能源的“掠食者”,中国对世界能源资源无限制的索取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种阴谋论是违背客观事实的,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相反中国是维护世界能源安全的积极因素。虽然中俄合作的基础是高度的政治互信,但是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考量,俄罗斯在维护其本国能源安全与能源利益方面会存在些许担忧[13],特别是对外国企业参与项目的要求较高。如在亚马尔两期项目的股权分配上,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都是占据主要份额,避免出现本国重大生产项目被外资主导的现象。其次是两国的经济博弈,主要体现天然气定价权。作为能源供应国,俄罗斯在天然气定价权上拥有较大的优势与话语权,基于经济利益考量,俄罗斯希望在经济合作中获得较高的相对经济利益。这种价格博弈是中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时出现的普遍现象。总的来说,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俄罗斯通过积极与日本、韩国、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来达到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和平衡亚洲各国能源供应的目标。

第二,从能源需求国角度分析,在亚马尔LNG项目上,中国扮演着能源需求国的角色。虽然目前中国在极地能源开发方面的技术日益精进,但是中国在破冰船、极地开采等技术研究上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如中国目前所拥有的极地破冰船,只有一艘“雪龙二号”,因此在亚马尔LNG一期工程中,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承包了全部15艘破冰LNG船的建造。随着亚马尔LNG二期工程的正式启动,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现代重工也开始积极投入北极航线的破冰型LNG船的订单竞争之中[14]。

第三,从两国之间的能源运输角度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从亚马尔半岛到中国的航线主要是寄希望于北极的东北航道的开发。但是东北航道所经过的共5个海域完全可以通航的时间是在8—10月,共计三个月。而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北极东北航道是无法全线通航的,需要破冰船的引导,这就加大了航线运输的难度。同时东北航道内普通港口数量较少且补给能力受到限制[15]。因此目前来说,北极东北航道还不够成熟,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第四,从两者共存的能源国际机制角度分析,中俄两国虽然共同参与制订了一些多边平台制度,但是在这些多边平台的内部仍然存在一些矛盾。首先,在能源领域内中国与国际组织中许多国家国内的法律制度不同,甚至有一些国家国内关于能源进出口的法律制度仍待完善,这就导致成员国之间难以通过多边平台进行能源贸易与合作。其次,组织内成员国之间的能源竞争也会造成成员国之间产生争端与嫌隙。如中国曾试图与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合作 ,但是由于俄罗斯的阻挠,这一能源合作最终停滞[16]。因此通过多边平台,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也会出现来自其他成员国阻挠和来自不同国家能源政策差异的风险。

第五,从能源供应定价权角度分析,在国际能源体系中,国际石油定价权是各国进行能源交易时争夺的重心,因此中俄在亚马尔LNG项目上的价格博弈是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由于中俄着眼于两国长期的战略合作,两国无论在天然气管道运输还是在液化天然气领域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因此目前中俄在天然气及LNG上的价格博弈呈现出互惠共赢的稳定态势,不存在两国人为提高或降低价格的现象。总的来说,在能源供应定价权领域,中俄亚马尔LNG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较低。

(二)域外国家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面临来自其他大国的风险,主要分为来自亚洲域内国家以及域外大国,其中亚洲国家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与印度,且这三个国家都属于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由于俄罗斯自身对中国的防范、主导与制衡,因此俄是不会选择只与中国一国进行双边合作的,而是选择与亚洲其他大国进行多边合作以达到制衡中国、防止中国一家独大。同时,亚洲主要大国也都属于国内资源匮乏、能源对外依赖度较大国家,因此中国在未来亚马尔LNG项目中的造船厂竞争、股份竞争上都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韩国在北极资源开发上的优点在于油气加工、运输技术较为发达。数据显示,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和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在全球已参与了大量海外能源项目,且韩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方面一直处于积极合作状态,如2008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俄韩天然气供应谅解备忘录》[17]。同样,日本天然气资源进口比例高达97%以上,且日本进口液化天然气需求量远远大于中国和韩国。日本与俄罗斯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较为频繁,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相比于石油则明显较弱。2019年,亚马尔LNG2项目中除中俄法三国购买股权之外,日本三井物产也购入了一定的股权。日本在亚马尔LNG项目上与中国的竞争度是大于中韩的,且日本是最早提出“中国威胁论”的国家,因此日俄之间密切的能源合作有可能会降低中俄之间的互信程度,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起负面作用[18]。最后俄罗斯与印度具有良好的地缘政治基础。2010年,两国关系提升为“特殊的和有特权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两国能源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与合作空间。随着俄印之间政治关系不断强化,未来印度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也会不断上升,从而对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产生较大影响[19]。

在亚马尔LNG项目上,除了亚洲国家对中国存在高风险之外,域外国家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实施此项目较大的阻碍。近年来,美方一直强调中俄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2021年10月7日,美国中情局宣布成立新机构“中国任务中心”,该机构的职能将专门针对中国,应对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国家安全挑战和全球性挑战。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布鲁塞尔峰会后对俄罗斯实行“抵近钳制”战略[20],试图削弱俄罗斯北极的军事力量。因此,中俄在亚马尔项目的成功推进与美国的北极利益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相冲突,美国势必会对亚马尔LNG项目进行阻挠。欧洲国家的能源消费需求变化也会增加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上的竞争风险。近期,由于欧盟国家在短时间内希望通过快速降低能源消费量达到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因此,欧洲有意减少与俄方的长期供应合同,随后其消费市场出现天然气短缺和天然气价格持续攀升的现象。面对作为俄罗斯的传统能源消费市场的欧洲国家,俄罗斯表示有能力向欧洲增加天然气供给量。为了在短时间内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欧洲国家会相应调整其能源消费政策,由急剧减少能源消费量转为过渡型缓慢减少能源消费量,其天然气需求较前期相比会有所提升,这就给中国增加了能源竞争风险。

四、中俄亚马尔LNG项目合作的策略

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缓解中国能源供给脆弱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上存在的能源地缘政治风险。

第一,拓宽中俄两国政治对话机制,强化两国政治互信,推动两国政治关系迈向更高层次。能源的拥有权是一个国家地缘政治权力的体现,因此两国的政治关系是两国能否顺利推进能源合作的关键。笔者认为,两国在经济等非传统领域的良好合作有可能推进两国的政治关系,但是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一定能推进两国的经济合作,即政治合作是经济合作的基础。然而,中国周边复杂和严峻的地缘政治局势,却给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美日等国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正是中俄亚马尔LNG项目合作的政治风险之一。虽然目前中俄政治互信度较高,但是中俄两国仍需建立定期对话与交流机制,沟通两国的政治理念与能源合作方案,在分歧领域进行协商,努力做到合作共赢。

第二,继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升中国的北极开发科技实力。科技实力是亚马尔LNG项目能否成功推进下去的关键,因此中国企业在亚马尔LNG项目能否具有较大影响力,且能让与中国有竞争性的国家信服的关键在于科技实力的高低。目前中国在破冰船、极地开采等技术研究上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在亚马尔LNG项目上,从极地开采、生产、航道开发、破冰船制造、极地气候研究、支点港口建设等所有领域内中国应系统化地吸纳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一整套有关极地能源探究的教育体系,为未来中国在北极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以及北极治理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中国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合作。随着气候的变暖,北极冰层的融化,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增加北极开发投入,从而各国对北极航道的航运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对中国来说,相比于传统航道,北极东北航道的优越性在于其安全系数较高。目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作为中国北极战略构建的先导,开发北极航道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国要加强与俄罗斯的航道交流,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争取我国北极利益[21]。

第四,除俄罗斯之外,中国应继续坚持能源进口多样化战略。中国加入亚马尔LNG项目有助于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战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但中国在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国际组织的平台发展与其他新兴能源供应国的合作关系,继续坚持和深化能源进口多样化战略。

第五,积极推动构建天然气价格机制,维持全球天然气价格的相对稳定。中俄亚马尔LNG项目在能源供应定价权领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供需的变动。由于全球天然气价格机制尚不存在,当天然气资源供应量不足或者天然气需求超出预期时,全球天然气价格就会出现较大浮动,引发能源危机。如近年来欧洲能源危机频发且愈演愈烈,欧洲近期的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其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上涨了近60%。因此,稳定的天然气价格机制有利于减少能源危机出现,保障天然气供应国和需求国双方的利益与能源安全。

第六,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积极与亚太国家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由于与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上具有竞争力的亚洲国家皆是中国邻国,因此中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相当严峻。韩国、日本和印度均是国内资源短缺的能源进口依赖型国家,且三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样,由于能源具有政治性,因此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能源博弈在根本上是源于政治博弈。2021年9月,美日印澳四国所组建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进行首次线下交谈,其实质是美国加强与亚太盟友的合作,以此来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在四方机制的成员国组成中,除澳大利亚外,美日印皆是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上的能源地缘政治风险的来源国。而如今印度与日本都积极促成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能源合作,特别是印度与俄罗斯建立了“特殊的和有特权的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俄印政治互信度在不断攀升,未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将面向何处仍是未知数,中国应时刻警惕俄罗斯与日印的关系互动与发展。因此,中国与韩日印良好的政治互动有助于四国在俄罗斯能源合作博弈中的良性局面,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摩擦发生,从而维护地区能源的稳定与安全。

第七,从俄罗斯视角出发,吸引并拉拢中国加入共建亚马尔LNG项目符合其北极战略的利益诉求。随着北极地缘政治和安全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从2019年开始通过接连发布《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俄提出要打造综合性的“北极2035”战略体系。在该战略体系中,维护并拓展北极国家安全是俄在北极地区的终极目标,而北极能源开发和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支撑其实现终极目标的两大重要经济基础。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俄急需中国企业的资金、物力和人力等帮助其开采油气资源、建设港口道路、参与科技研发、利用北极航道等多领域的北极开发活动,以达到抗衡美国在北极地区影响力,打造俄罗斯北极国际合作框架的目标[22]。

由中俄占主要股份的亚马尔LNG项目是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首个大型北极油气勘探项目,是中国参与北极能源开发和北极治理的重要支点,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3]。正是由于该项目对中国、亚洲甚至全球的能源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力,因此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上面临的能源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小觑,其中来自合作方俄罗斯的防范、主导与制衡,来自周边邻国的政治军事压力,来自美国的遏制与打压都是中国在能源地缘政治领域面临的风险。目前,“冰上丝绸之路”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中国也还未能深入参与北极治理,因此,中国要时刻警惕来自多方的能源地缘政治风险,为亚马尔LNG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冰上丝绸之路”的推动与建设保驾护航,实现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24]。

猜你喜欢

亚马尔中俄北极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北极有个“放屁湖”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图文记录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亚马尔LNG项目正式进入投资回收阶段
北极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