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索*
——以《植物的秘密》为例

2022-03-01陈丽霞陈凤葵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学科

陈丽霞,陈凤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 518110)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2018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我国将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1]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对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真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在跨学科融合教学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但多数研究只集中在理论和学术研究上,实践性不强,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尤为缺乏。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正确的指导,教师在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个别课程只是基于主题进行浅层的设计,各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整合和整体设计;二是个别课程设置仍存在“学科本位化”倾向,过于强调中心学科的主体地位,相关学科知识只是点缀;三是课程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主题内容的设置较为单一、零散碎片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为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融合,是指围绕一个项目,以一个学科为中心,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展开对这个项目的设计和教学。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品质等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开展教学,能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紧密联结起来形成结构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跨学科融合教学强化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建立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推动着育人方向的改革。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

所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个项目,以一个学科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造环境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实现知识建构,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及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实施原则

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策略和实施原则。结合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创造多种学习途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整体性原则

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根据核心素养和学习目标,以主题为引领,深入挖掘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所涉及学科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系统、关联的教学活动,避免碎片化和拼盘式的学科知识堆砌。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设计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的评价活动,实施整体性评价活动,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2]。

(三)结构化原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应坚持结构化原则,以主题为引领了解相关的结构化知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中的分布情况和表达手段,以结构化知识为主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主题展开深度探究,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横向和纵向链接。横向是指以主题为中心,基于本年级教学内容,各个学科之间相关联的知识横向拓展;纵向是指以主题为引领,贯穿于整个年段各学科知识的纵向深化。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构成了整个课程的结构化知识框架体系。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图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流程

跨学科融合课程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个体生活和学科知识为基础,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引导学生围绕着真实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跨学科融合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为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以沪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跨学科教学案例《植物的秘密》为例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资源融创——助力学科融合

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以《植物的秘密》这一课例为例,课程设计于3月12日植树节前夕,以植树节为契机,教师确定了“植物”这一探究主题。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以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陆地生物”为理论基础,广泛地搜集了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了“陆地生物”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总目标,学习了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最终确定课程的KEB目标(如下表)。

课程的KEB目标

2. 提出驱动性问题,关联整合学科知识

在确定了课程的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基于学科知识提出自己想要了解与探究的问题,提出驱动性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查阅相关的学科知识,向内聚焦,整合教材资源,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梳理形成问题链及任务链(如图2)

图2 核心问题与综合任务

3.精选学习内容,开展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项目的问题链和任务链之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阅了关联学科科学、美术的电子教材,了解了不同学科在这一主题上的共同点,找到知识点的联结,确定教学的逻辑起点。此外,教师还搜索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源,补充学习资源,精选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单元,实现跨学科学科融合。单元教学内容框架图如图3所示。

图3 单元教学内容框架图

(二)双线混融策略——优化学习方式

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围绕着真实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课时、学习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学生很难在传统的课堂上开展深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线上线下混融的教学策略延展了课堂,优化了学习方式。

1.线上课前导学

以《植物的秘密》一课例为例,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初就通过网络平台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植物的秘密”这一话题的感兴趣程度、知识储备,并搜集学生想了解与探究的问题,整理形成驱动性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课前导学大大缩短了课堂上的导入时间,以高质量的问题链驱动课堂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线下课堂教学

线下的课堂教学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在此环节,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系统建构,帮助扫除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最终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探究任务,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将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植物的秘密》这一课为例,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植物,植物的种类有哪些,在这一环节中,普通的教学环境无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和了解这一内容,于是教师借助了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和认识什么是植物,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观察、谈论、分析、并将植物进行分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教师还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完整呈现了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拍摄、投影、屏幕共享等方式实时记录和分享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和成果。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完成复杂的问题任务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

3.课后实践线上+线下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在新的情境和任务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迁移创新,促进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因此课堂的延申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突破了书本知识与学科的界限,从有限到无限,推动着学习方式的转变[4]。在《植物的秘密》这一课的教学中,每一节课课后教师都布置了相应的拓展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学习资源,搜集与反馈学生作业,跟踪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学习任务,最终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迁移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三)智慧共享策略——促进多元评价

评价旨在评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设计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的评价活动,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项目任务评价、期末评价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可运用智慧共享策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交流共享,促进多元评价。

以《植物的秘密》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了多样化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活动,通过自主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方位评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情况。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评价量规,并应用智能工作实现了数据的搜集,精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教师通过每日交作业小程序等智能软件建立了班级作业智慧共享平台,搜集学生的作业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共享,最后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真正做到以评促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解决更复杂的真实问题做好准备。

五、结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发展为目标,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活动观,立足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空间是开放、灵活而多元的,互联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库及交流共享平台,为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和交流共享学习方式提高了重要保障[5]。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学科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