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陵圣母帖》看怀素晚年草书审美取向

2022-03-01唐永平

名家名作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东陵狂草怀素

唐永平

唐代僧人怀素是众所周知的狂草大家,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人。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好饮酒,酒酣兴发,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洒,无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狂僧”。其狂草作品不胜枚举,而现藏于西安碑林第三展室西侧的《东陵圣母帖》就是其草书的代表作之一。

《东陵圣母帖》又名《圣母帖》,书于唐贞元九年(793年),是怀素晚年返回家乡的途中,途经江都仙女庙,拜谒了东陵圣母祠,为其圣德所感动,随即写下了《东陵圣母帖》。该帖讲述了东晋康帝时,广陵人杜氏之妻,得到了刘纲真人的“秘符”和“珍药”,其身心产生了巨大变化——“神仪爽变,肤骼纤妍,脱异俗流,鄙远尘爱”。超凡脱俗的妻子不愿再过尘世间的夫妻生活,而丈夫无法忍受,竟将妻子告官,她被关入大牢。后杜氏之妻携二女一同升仙。康帝听闻此事,“以为中兴之瑞,诏于其所置仙宫观,庆殊祥也,因号曰东陵圣母。家于广陵,仙于东土,曰东陵焉。二女俱升,曰圣母焉。邃宇既崇,真仪丽设,远近归赴,倾吊江淮”。自此广陵圣母宫香火不断。由于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原纪事碑毁坏。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又依据怀素书写的《东陵圣母帖》摹刻上石,并立于东陵圣母祠中。此碑几经辗转,后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石碑为横长方形,高70厘米,长139厘米,分两层镌刻帖文,共52行计410字(如图1)。篇首刻楷书“唐释怀素书”五字。此帖为怀素去世前六年所书,是其由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经典之作,是崇尚古法与彰显性情的自然流露。全篇笔法圆融、应规入矩、浑古畅达、收放自如、不激不历,脱尽人间烟火气,一派禅机,已达化境。

图1 《东陵圣母帖》 怀素/作

怀素的草书风格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师古期。主要以师法“二王”为主的晋人风格,如《论书帖》《苦笋帖》《食鱼帖》等。(2)成熟期。怀素30岁以后“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在长安、洛阳一带交游,曾与颜真卿在洛下论书,得张旭“笔法十二意”,书艺大进。以篆籀笔法入草,“以狂继颠”,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狂草风格,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展室的《大草千字文》尽显草圣风神。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怀素40岁时写出了自己人生最具个性特点的惊世之作《自叙帖》,此作心手双畅,全以中锋为之,疾风骤雨,瘦硬劲挺,铁线盘旋,神完气足,在中国书法狂草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正如《自叙帖》中钱起诗云“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将狂草推向了极致。(3)复归平和期。此阶段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书写的激情消退,其草书作品不再作“迅疾骇人”之状,或古或我,化古为我,从容恬淡,天机自出,纯属自我心性的随机流露,如《小草千字文》和《东陵圣母帖》。本文尝试从现藏于西安碑林的《东陵圣母帖》来分析怀素晚年草书的审美取向。

一、复归晋韵,作草如真

草书萌生于秦汉,分章草和今草。张芝创立今草,于东晋趋于成熟,形成了以二王父子为代表的草书群体。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崇尚黄老,好为清谈,注重性情解放与回归自然,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诞生了“晋人尚韵”的书风,二王父子于“古质”的基础上追求“今妍”,尽显“江左风流”。王羲之的《十七帖》为其小草的代表作品,其中夹杂着真行楷体书,并保留着章草笔意,表现出特有的晋人风韵。王献之继承家学,精研大草,用笔变内擫为外拓,笔势迅疾连绵,创立了“一笔书”,是继张芝之后草书的最高成就,此后历代将二王父子奉为圭臬,对唐代大草高峰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中云:“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此论无疑把王羲之书法捧到了极致。而北宋米芾的《论草书帖》更是将晋人草书格次作为最高标准来评价草书,此帖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作为北宋四大家的米芾,他对唐代的草书格次进行了评判。尽管有个人主观因素,但说的不无道理。唐代张旭和怀素对草书的创新开辟了狂草的新境界,“以狂继颠”的效果增加了草书书写的表演性和视觉冲击力,强化了动感、速度和气势,顺应了盛唐气象,但却消解了草书的静气、从容和精微。《中庸章句》右第二十六章中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出了执其两端守其中、不偏不倚的修德问学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怀素对草书的研习一直是警觉的,与颜尚书在洛下论书,在“以狂继颠”的体悟中是有取舍的。于是才有了米芾的“少加平淡、稍到天成”的激赏。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怀素晚年似乎认识到自己“中则过之”的问题,复归晋韵,“不激不厉”,最终达到了“通会”和“人书俱老”的禅境。纵观《东陵圣母帖》,古法晋韵自然流露。如“授”(第9行第3字)、“裳”(第16行第2字)、“丽”(第28行第1字)、“悲”(第44行第3字)、“使”(第46行第3字)等字时见章草笔意。整体用笔风格复归二王,减少了连绵,强调了行笔的提按使转,以二王的内擫方笔破开了一味的圆转,用楷书的笔意去作草,如“仙”(第3行第7字)、“氏”(第12行第6字)、“初”(第12行第7字)、“真”(第27行第6字)、“江”(第29行第1字)等字,增添了整篇的静穆和禅定之气,达到了文意与草情的高度融合。

二、笔圆神畅,平淡天真

怀素中年时期曾两次赴长安、洛阳一带向乌彤、颜真卿等人学习书法,以篆书入草,加之对“夏云多变”“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的物象感悟,形成了圆劲痩硬、坚韧飞动且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草书面目。晚年尽管趋于平淡,但圆融畅达之势并未衰减,只是弱化了犀利的“狂”气,线条反倒更加从容、老辣和圆韧。《东陵圣母帖》正是此种气象的反映。这种美学思想与怀素不拘泥于佛家的清规戒律、深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唐初,李唐王朝改变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格局,尊老子李耳为祖,道学逐渐兴盛。同时,统治阶级为了缓和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加强自身统治,扶持佛教发展,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社会风尚。怀素自然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他幼年事佛,但从来都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崇尚精神自由,洒脱不羁,这与庄子“逍遥处世”的主张十分契合。他性嗜酒,“一日九醉”,醉后放怀狂书,一任自然,天真烂漫,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犹如“庄周梦蝶”,沉入化境。他作为一个佛家弟子,却被东陵圣母得道登仙的道家功德所感动,写下了这篇千古名帖《东陵圣母帖》。明赵涵云:“此帖清逸圆转,几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中云:“怀素《圣母帖》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更佳,盖《自叙》犹极力纵横,而此则浑古自然矣。怀素《圣母》乃其诸帖中之最佳者。”我认为此语评价得十分中肯。如同《庄子》山木篇中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怀素此帖不再是“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惊艳表演,也不是“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的大秀肌肉,而是老衲参禅,内修于心,外化于形,或连或断、或方或圆、或粗或细、或收或放、或疾或迟,一任自然,全无一点烟火气,绚烂至极,终归平淡。如“释”字(第2行第3字)的圆转细挺,“神”字(第10行第3字)、“爱”字(第12行第4字)的纵向开张,“远近”二字(第28行第3、4字)的率意组合,“礼部尚书”四字(第46行第4、5、6、7字)的连绵飞动等无不体现着醉僧晚年草书恬淡天成、率性自然的美学思想。

三、力不逮心,反成颠逸

怀素晚年草书审美取向的形成与其身体状况也有很大关系,他在晚年得了一种叫“风废”的疾病,书写的速度和力度受到很大的影响,再想回到中年的“狂”劲已无可能,这也是自然规律使然。怀素出身贫苦,自幼出家,一生痴迷书法,又好酒,过量的饮酒和高强度的书法练习透支了他的身体,招致了多种疾病,特别是下肢风痹,脾胃不适,对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时兴起挥毫,但力不从心,达不到他中年时的狂放效果,一度令他十分苦恼。于是他不再刻意追求过去的迅疾和癫狂,放空了意识,任凭腕下笔毫的自由流动,反而形成了晚年散逸恬淡、变幻莫测的草书风韵。他在《论书帖》中讲道:“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显然,怀素自己也为患上风废的疾病后反而出现的全胜往年的“颠逸”之境充满了不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第32讲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对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来看待。不要执着于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怀素晚年也许心里还存着对自己中年“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癫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的留恋和期盼,但这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已不复存在。执念一旦放下,忽然悟得“空虚”之境。犹如六祖慧能禅师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怀素于是顺应本性,完成了晚年审美意识上的自觉——崇古尚静、不想再“狂”,亦不再“狂”,是谓“颠逸”,实现了晚年狂草风格蜕变上的大自在。纵观《东陵圣母帖》,怀素已不再刻意追求刚猛劲健之态,不再偏执于痩硬,代之于松活柔韧,绵里裹铁,点画时瘦时肥,结字时大时小,字势时收时放,章法时疏时密,变化诡异莫测,堪称合作。明王世贞云:“素师诸帖皆遒廋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对此帖评价甚高。

怀素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狂草巨星,北宋黄庭坚称其为“一代草书之冠冕也”,他的狂草作品是后世难以逾越的巅峰,几乎成了狂草的终结者。此后狂草书体日渐衰微,近现代再无狂草大家。然而书法发展到今日,狂草的抒情性和纯艺术性的特点日趋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热爱,新时代呼唤狂草大家的出现。对历史上草书大家经典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是学习草书的有效途径。作为怀素狂草精品力作的《东陵圣母帖》,它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其晚年草书审美的取向,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发掘,对体会和掌握草书发展变化的规律,推动当代草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东陵狂草怀素
怀素芭蕉练字
生活之上,最朴素的理想
——论紫砂壶“东陵瓜壶”的韵味与内涵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联谜考徒弟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怀素芭蕉练字
狂草
刘伶·贤客
东陵
唐代丹徒文献家马怀素生平及事功